如何让世界成为孩子们的课堂,塑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关于人才的定义有很多种,请问您是否听说过“I”型人才和“T”型人才?“I”型人才指的是有一技之长,但也只有一技之长的人才;“T”型人才指的是跨界、多元的,面向未来的人才。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的孩子对世界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一本画册能让他们如饥似渴,一次赶集能让他们期盼许久。除了学习与考试,没有人对他们提出从小发展兴趣爱好的重要性。他们就像“I”型少年,在求学之路摸黑前进,一路走到底。

今天的孩子出生在数字时代,他们获取知识和优质教育资源的便捷程度,远超他们的前辈;他们充满好奇心,眼界开阔,从小就具备全球化的视野;他们天生就是或者应该成为“T”型少年。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成为“T”型人才?这本书《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作者张华是少年商学院的创始人,这本书是他投身教育事业十年的观察与思考,知行合一的力作;本书也被称为教育“未来之书”。

如何让世界成为孩子们的课堂,塑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四个方面内容:1.全球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创新案例和未来趋势;2.培养孩子八大核心能力与素养的分析与实操方法;3.家庭教育亲历故事的拆解与误区提醒;4.关于孩子平衡课内外时间、精力分配,以及培养积极心态与健全人格塑造的策略建议。

如果您是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关注孩子是否拥有健全人格的家长或教育工作者,我认为这本书很适合您阅读。在我看来,要塑造孩子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培养自律的孩子、给孩子多一点的留白时间以及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一.培养自律的孩子

和一个朋友聊起养育体会,她说以前在她家的教育理念是:孩子不能理解自律,必须给孩子定下各种规则,让她在规则中长大,就自然能够自律了。想法很丰满,现实却是很骨感。女儿表面上看起来很乖,什么都听家长的。但是有一天,女儿被一本书触动,深刻反省后,主动哭着告诉父母很多小秘密,让朋友大吃一惊。

这些小秘密中,包括晚上9点不按时睡觉,自己躲在床上拿着手电筒看课外书到深夜;读小学三年级左右开始,每周都偷一些钱,带到学校叫同学帮忙买各种零食吃,包括校外不卫生路边摊上的食物;对父母说谎很多次等等。

女儿的这些话,让朋友夫妻俩深刻地反思自己。朋友感叹地说,自律是只强调规则培养不出来的,孩子都把自己的小心思用在寻找规则的漏洞上面了。

如何让世界成为孩子们的课堂,塑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父母要如何做,才能培养出自律的孩子?本书中的作者告诉我们,培养孩子自律的习惯要多用游戏的方式,或尽量把想让孩子做的事情游戏化;语言方面,一定要多用正向语言;还要以身作则、持之以恒等等。另外,作者在书中还讲了一个培养孩子自觉睡觉习惯的故事,也值得我们借鉴。

一位年轻爸爸做了一个实验,让两个儿子自己决定每晚的睡觉时间,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但第二天该上学的时候要准时上学。刚开始孩子们很开心,每天晚上疯玩到很晚才睡觉。但三天后,孩子们自己主动抢着洗澡、睡觉了。这位爸爸的反思总结是:孩子们还没有认识到,让自己规律作息的重要性的时候,父母强制要求他们遵循一个固定的作息表,其实是愚昧无知的表现。

培养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自律能力看似很复杂,其实在我看来,父母抓住并践行一点就够了。那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孩子多去尝试。孩子们自然就能从这个过程中,学到我们想让他们知道的道理,甚至能得到更多。父母少些唠叨,少些烦躁;只要多点想办法让孩子去试错,孩子们就能变得越来越优秀。这种事半功倍的好事,我们为什么不多点去试试呢?

二.敢于给孩子多一点的留白时间

现在的孩子真是不容易,要学的知识不少,作业也很多;而父母们为了孩子将来不输给同龄人,普遍会让孩子在课余时间,去上各种辅导班或兴趣班。孩子们几乎没有多少能自己掌控的自由时间,父母们都怕孩子玩野了,心思没办法收回来放在学习上。然而有时候,适当地“留白”,反而能让我们达到目的。

如何让世界成为孩子们的课堂,塑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据说世界上第一个迪士尼儿童乐园快建成时,负责设计连接景点之间小路的设计师犯了愁,按照总规划,要求他设计出最好的可以供游人行走的小路,他设计了好多个方案,但对这些方案都不满意。后来,他干脆先在规划区域内种上草坪,然后在草地上竖起几块牌子,上面写的大意是大家可以在草地上任意行走游玩。

过了一段时间草地上自然就形成了几条路径,设计师将这些路径铺上小石子。后来这个“设计”被评为最佳设计之一。设计师敢于把草地“留白”,反而得到了让大家满意的设计。

我们家长也要敢于给孩子一定的留白时间,而不是把他的时间都填满。孩子的时间都被家长安排好了,他们就没时间找伙伴们玩。爱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在玩耍中,自然就能学到很多东西,比如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沟通交流以及团队合作等等。

关于孩子的天性,我很赞同一句话:天赋在天性中培养,智能在童真中激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需要父母们耐心培养,细心发掘,用心呵护。全面发展不是全面补课,而是让孩子除了学习,还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每天给孩子一点留白时间,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身心更健康。

近年来,大学生身心不健康的消息经常出现,甚至就读名校,做出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极端事件,也时有耳闻。这些事件在提醒父母们,要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拥有自己的幸福人生,是每个父母的心愿。让我们都做一个聪明的父母,敢于做减法,给孩子多一点留白时间,相信孩子就能长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三.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多年来,很多家长的观念都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因此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就把孩子送到各种早托班、幼幼班等,从幼儿园开始就让孩子去上各种兴趣班或幼小衔接班。家长的理由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如何让世界成为孩子们的课堂,塑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然而,这种把孩子变成学习机器的行为,却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父母和老师都只看成绩,孩子没有归属感、厌学抑郁甚至走上不归路。这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向智慧型的父母学习,转变自己的观点,“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是更好的选择。

什么是孩子的“终点线”?也就是以孩子为始,把培养孩子感知和追求幸福的能力当成目标。感知能力涉及范围很大,感知别人和自己的情绪,感知事物演变的规律等等。孩子若是在这方面有所缺失,就会影响他的情商和智商。而孩子要是拥有追求幸福的能力,就会不断去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登上一座又一座高峰。

让孩子赢谁?赢自己。孩子要赢得什么?赢得知识的丰盈、能力的提升和人格的健全。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是不恰当的做法,别人家永远有比你家孩子表现优秀的孩子,当然也不缺比自己孩子差的孩子。孩子和过去的自己比,能明白努力的意义,以及取得进步带来的成就感,这样就能激发自己不断上进。

孩子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和过上幸福人生,因此不仅要引导孩子去掌握丰富的各学科知识,也要引导孩子提升在科学探索、实践创新、健康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孩子人格的健全。

那么“让孩子”是什么意思?就是家长要及时牵手,也要适时放手,敢让孩子做自己。孩子从婴儿成长到青少年,对父母依赖是一个逐渐减弱的过程,到了青春期甚至会挑战父母的权威。明智的父母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手把手教孩子,什么时候应该告诉孩子怎么做,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而到了孩子应该自己飞的时候,就大胆放手吧。

如何让世界成为孩子们的课堂,塑造他们的核心竞争力?

让孩子赢在终点线,是要求父母们不仅要让孩子掌握显性的知识体系,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一些隐性能力。孩子能否成为一个优秀而又幸福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否给予恰当的指引。转变观念,用更长远的目光去培养孩子,相信我们都能成为智慧型父母,让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写在最后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明确提出:过去,课堂是我们的世界;现在,世界是我们的课堂。全人教育是打开今天中国父母焦虑症结的最好的钥匙,也是培养孩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之定海神针。

我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打开关于孩子教育的另一扇窗户;发现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才有可能让孩子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知道孩子的发展方向有了更多种可能,父母也会把注意力从单一的学习成绩,转向各种综合素质的提升,父母的焦虑自然就能减轻甚至消失了。

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很多年,学校方面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已经在逐步推进,父母也要积极跟上。一个心灵自由,充满上进心,身心健康的孩子,相信他长大后必定能取得不俗的成就。优良的内在品格,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最重要的素养,也是孩子拥有美好人生的关键和基础。让我们一起努力提高自己,更好地引领孩子们过上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人生。

#育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课堂   世界   终点   素养   人格   家长   父母   能力   自然   未来   孩子   幸福   时间   知识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