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变得孤僻、不爱理人了呢?

在中国很多家长对于儿童自闭症没有很深刻准确的认识,她们有些人认为只是孩子内向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完全忽视了孩子,等到发现问题时,往往为时已晚了。

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全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以社会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狭隘的兴趣爱好和活动、重复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它主要影响人的社交能力,而且这种影响持续时间较久。

孩子怎么变得孤僻、不爱理人了呢?

大多数自闭症孩子在早期就会表现出一些征兆,例如:1、当婴儿盯着父母或者照顾他的人时,却没有表现出高兴的反应2、五个月大,不能发出交流的咿呀声3、不能辨认父母的声音4、不和别人进行眼神交流5、九个月后才发出咿呀声6、说话前很少有行为动作7、反复刻板重复一个动作。

8、十六个月大还不能说出一个字9、一周岁时仍不会发出咿呀声,而且也不做任何交流性手势10、两周岁不能说两个字的词语,即使会说话了,也缺乏语言技巧。以上这些症状一定要引起家长的重视和警惕,要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如果发现存在这些征兆,应尽早找发育行为方面的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诊断。事实证明,干预介入的年龄越小,康复的效果越好。

孩子怎么变得孤僻、不爱理人了呢?

当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时,作为家长应尽快接受现实、干预介入,很多家长常常不断否认,反复求医;虽然可以理解这种心情,但是对于及时的干预意义是非常重要的。即使专业的医生和康复人员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指导,因此,家长也应尽快了解熟悉,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尽快协商调整分工合作,并且寻求学校、专业机构等相关的支持。

随着孩子的成长和干预措施的开展,需要持续评估以调整目标和方案,要保证定期与医生交流情况,获得专业的指导。随时关注和调整自身的情绪。家长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往往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挫败感、无助感、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会一直伴随整个过程,甚至终身。而家长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影响孩子、影响干预的效果,建议最好能有相对固定的医生,定期咨询。

孩子怎么变得孤僻、不爱理人了呢?

到目前为止,自闭症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和遗传因素有关,目前为止还没有办法预防,也没有理想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靠训练。从2岁到7岁是训练的最佳时期。在此提醒各位家长,平时需要多多关注孩子的表现,如果患有自闭症能够尽早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自闭症   人时   孩子   孤独症   孤僻   征兆   障碍   家长   父母   医生   效果   动作   语言   发现   不良情绪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