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的观念就像池塘,而生命远比大海更辽阔/参和臣服的应用


头脑的观念就像池塘,而生命远比大海更辽阔/参和臣服的应用

回到宁静的心,顺应生命的旅程

作者 | 张涵予

编辑 | Hcyan


1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曾经听过一位老师的课,至今印象深刻。


他讲课的核心主题是“走出(头脑的)观念”。分享两个小故事。


在讲台上,这位老师说他可以回答任何问题,包括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到了提问时间,一位戴着眼镜的男生站起来,「老师,请问您这世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全场大笑,又很快安静下来,充满期待盯着台上。


那位老师的回答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人类先有了鸡的观念就先有鸡,先有了蛋的观念就先有蛋。」……


这个困扰了哲学家、生物学家多少世纪的问题,被他一句话轻松解开。你可能觉得这回答多少有点狡猾,但又不得不赞叹它精妙。多少人苦苦分析源头,可能根本没有源头。「源头」,也只是脑子里的一个观念(认知、角度、结论......)。


还有一个段子。


一些人随他去寺庙,他们在寺庙大厅里聊得起劲,此时,一位僧人走出来,请他们小声些,「佛菩萨在此,施主不得高声喧哗」。这位老师反问,「请您告诉我哪里没有佛菩萨,我们就去哪里说话」。僧人闻听后愣住了,悻悻离去。


当时很为这位老师的机智赞叹,觉得他真是睿智啊。现在想来,依然赞叹,又觉得他不免有些锋利。人世间的规则还是该尊重的,看透却不说破。毕竟,宗教都是教人向善。与人圆融,合为一体,或许更是一种慈悲。


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谈谈观念。人一生似乎都活在各种观念里,它们集合起来就成了我们的思想、价值体系,指导或统治着我们一生。不如说,「你」「我」就是一堆观念。就是一堆知识和信息。就是头脑。

头脑的观念就像池塘,而生命远比大海更辽阔/参和臣服的应用


2

质疑「自己」


每天早上在小区里锻炼的时候,姥姥、奶奶们已经推着各自的孙子孙女出来聚会了,三三两两围坐一起,聊宝贝孙子,聊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咖啡馆里,谈项目的人坐在一起,探讨合作方案,为自己这一方的利益尽力争取。饭桌上,男人们聊着当前经济、政治形势,热切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会吵得面红耳赤。灵性圈聚会,话题又不同,聊生死轮回,聊灵性体验,好像这些比普通生活更高级。尽管都是闲聊,人人都很认真很投入,认为自己看见的、相信的,自己眼前的生活,就是全部,就是真相。


仔细观察,发现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相信的生活观念,从这些观念出发、行动,因而构成了这个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一颗颗行走的大脑袋,始终在互相碰撞。人们脑中的观念就像一副无法摘掉的隐形眼睛,透过它,看见一个个迥异的世界。有人看见善,有人看见恶。


杨定一博士把这称之为“被洗脑”。从一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积累各种观念,一直在“被洗脑”。


现在,不妨检视自己头脑里有哪些深信不疑的观念:


比如:结婚必须买房子;人生必须得生孩子;孩子必须得读大学,必须得找个好工作;

比如:年轻时得努力赚钱,之后才有资格谈爱好谈梦想谈灵性谈醒觉...

比如:人不能吃肉或是人必须吃肉;水果不能生吃,或是水果必须生吃;这样做才能积累福报,那样做是造了恶业...

又或者:我认为这样才是对的,那样一定大错特错。


各种各样的观念,构成并左右着我们的生活,变成一道又一道的制约,让这一生活得非常沉重、狭窄、充满纠结。


当然,很多生活上的观念和习惯无伤大雅,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就好,不过有些就很容易引发冲突,甚至战争。如果想要化解矛盾对立,就需要我们懂得敞开和聆听,看到自己的认知是很局限的,愿意给新的知识以空间。

头脑的观念就像池塘,而生命远比大海更辽阔/参和臣服的应用


敞开、聆听、接受新东西,是不太容易做到的一件事。这相当于质疑「自己」。


毕竟,依持和相信一种价值观念,会带给人安全感。置身于一个组织,你感觉到有同伴一起,有可以仰赖的信念,就比较容易度过充满挑战和失落的日常生活。而且,许多观念体系总是能自圆其说,透过那一套价值观去看世界,似乎都解释得通,能带来一种“我知道”的确定感。


发现自己“不知道”,好像令人有些恐慌。克里希那穆提说,「我们之所以渴望信仰,原因之一是恐惧。而只有爱出现时,观念才会结束。」但,一切说难也不难。或许区别就是一个意愿。如果你真心渴望海洋,自然能够看到自己是待在一个池塘里。


3

「参」的心境


能否从观念中走出来?我想前提是先看见自己头脑中累积了一堆观念,看见观念正在造成各种区隔和对立,能够把「真我」和「头脑」区分开来。


圣人们说,真正的你,不是这具身体,不是性别、社会身份、知识、财富,不是头脑中的一堆认知和思想。当我们看见了头脑中各种念头、概念的运作,自然会开始探究「我是谁」。


只是,这些都需要缘分,需要一个人心灵的成熟度。


当一个人沉浸在一个体系、一种观念里的时候,或许你看着明显是一种局限,一份制约,但是你非想要说服对方,也是一种无明。倒不如尊重。所谓放过,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放过头脑里的观念之争,放过非要分个胜负或对错之心,给自己一个沉淀的空间,也给对方成长的时间。


特别看不惯的时候,可以试试「参」:这个想要改变对方的人是谁?认为对方愚昧封闭的人是谁?认为自己更聪明更睿智的人是谁?


是「我」啊。


那,「我」是谁?


我是谁呢?我也是一团观念?还是“观”见这团观念的存在?那,又是什么在观?......


「参」像一把利器割开了穹顶,把我们从坠入的泥潭里,从深信不疑的观念里拎出来;也像是带着你慢慢沉到了海底,躁动的脑袋安静下来,意识慢慢扩展,从而能够从更大的维度、更开阔的视角,看这个世界,感受生命本身。


真相是什么此刻不见得能全然体会,头脑中积累的观念也还无法尽数穿越,但以「参」的心境处世,我们能够得以适时放下孤高的自我,和这世界不再格格不入或是充满矛盾与对立,从而能和谐共处,懂得包容,学会合作。不再固守一己之见,自我封闭,而是心怀喜悦,即兴跳起双人舞,流动着向前。


~ end ~


作者 | 张涵予

Now 归心之旅公号创办人

独立采访人


版权声明


「洄蓝活水瓷杯」

杨定一博士团队16年打磨

独特真原素®️与水充分共振

随时喝到"山泉水般的好水"


头脑的观念就像池塘,而生命远比大海更辽阔/参和臣服的应用


头脑的观念就像池塘,而生命远比大海更辽阔/参和臣服的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无明   头脑   观念   孙子   归心   深信不疑   僧人   灵性   池塘   辽阔   对立   源头   认知   大海   体系   老师   生命   作者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