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用校园霸凌,来揭示家庭教育的四种形态

我的梦里,一直有一条过不去的大河,我像是去过那里,又像从没有去过,但我和熟悉那条街,熟悉每一个角落,因为我的青春,从那里开始--易瑶

《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是改编于郭敬明的同名小说。电影在2018年9月21日上映,是一部“校园青春”类的电影,讲述了一对在上海老弄堂一起长大的年轻人,易瑶和齐铭在校园内外的情愫纠葛,在一次又一次的流言蜚语中产生的误会,进而卷入了校园的霸凌事件中去,最终以悲剧而收场。

《悲伤逆流成河》用校园霸凌,来揭示家庭教育的四种形态

整部电影虽然在豆瓣的评分只有5.9分。但是却揭露了“校园霸凌”这一社会现象,整部影片更是围绕这一社会现象缓缓展开,让它成为了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故事。不再是,我们大家一提到“青春片” 就是满屏的荷尔蒙、青春的恋爱、撕扯、堕胎、毕业晚会、一两首情歌,在配上日系的摄影、美术。而这部电影却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青春。”

本篇文章,将会通过“校园霸凌”的定义,围绕着“家庭教育”这个维度,对“个体”所带来的影响,逐一进行分析,针对这“校园霸凌”这一现象我们该如何规避,将会从家庭、校园、社会三个层面去解答。

01:校园霸凌的定义及特征

挪威学者Olweus对校园霸凌的定义:“受害者被一个或者多个学生有意地、反复地、持续地施以负面行为,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或不适应。其特征表现为重复性造成伤害、有意伤害、全力失衡、挑衅。

显而易见,根据挪威学者的定义。 影片的受害者有两位一个是易瑶,另一个是唐小米。她们两个都是被多个学生反复地,有意地、长期地加以施暴。因此,对两位的身体和心理上都造成了深深地伤害。

但这里面,不同的是,易瑶是单纯的受害者。而唐小米,充当了两个角色,她即是“受害者”也是“霸凌者”。因此,同样的经历,两个人做出的反应是截然不同的。

先说唐小米,她是从别的学校插班到易瑶班级的,为什么不在原来学校上了?影片中唐小米被欺负的镜头给出了原因,正是因为经常被人欺负,所以才转学。但令她没想到的是,虽然转学了,但是还会经常被原来学校的人欺负。

到了新的学校,她为了不被别人欺负,就选择了主动欺负他人,成功完成了从“被霸凌者”向“霸凌者”的角色转变。

《悲伤逆流成河》用校园霸凌,来揭示家庭教育的四种形态

她的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叫做:“挫折攻击理论。”也就是说当个体遭遇到挫折,又不能对引起挫折的对象直接攻击时,可能会对另一目标表现出攻击行为,也就是俗称的寻找“替罪羊”。替罪羊具有软弱性、胆小怕事、从不反抗的特征。

再说易瑶,她是深深受到了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从小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相依为命长大,家里经济状况窘迫,就靠她母亲每天“接客”来赚点收入,连一套新校服都不舍得给她买,以至于让她在学校受尽了“白眼和欺负。”

因此每当易瑶一提到钱,就被她母亲打骂、易瑶也从不反抗、一直忍受着、伤心了就躲在被窝里偷偷哭一场。所以,在原生家庭影响下,即使在学校被欺负了,她都选择了沉默和忍受。

正是她这种“隐忍”的处理方式,被唐小米这种类型的人当作了“替罪羊”。成为了唐小米寻找优越感和存在感的工具。

为什么,同样是被“校园霸凌”但却产生两个不同的处理方式呢?这是和家庭的教育密不可分的。

02: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会培养出不同社会类型的人

心理学家把“家庭教育”分为四种类型:放任型教育、溺爱型教育、专制型教育、民主型教育

《悲伤逆流成河》用校园霸凌,来揭示家庭教育的四种形态

我们逐个对每一种类型的教育方式及培养出孩子的性格做个分析。

放任型的教育:父母对孩子实行“放羊式”管理,对孩子漠不关心,不管不顾,听之任之这类父母有时,还会给自己戴一顶高帽,说什么要释放孩子天性的,诸如此话。这类孩子的性格,可能会比较任性、敏感、缺乏责任心。

溺爱型的教育: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是“有求必应、事必躬亲”。这类孩子的性格会变得自私自利、娇纵不堪、缺乏独立性。

专制型的教育:父母对孩子比较强势、说一不二、不容孩子有任何质疑、必须无条件服从自己,对孩子经常打骂。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有两个极端,要么比较胆小懦弱、无法独立、不善交际,要么,就是变得和父母一样得暴躁不堪。

民主型的教育:父母对孩子的管理松弛有度,原则性的事情比较严格,但态度是温和的、方法是委婉的、比较尊重孩子的想法。这类孩子会变得独立、自信、善于交际、乐观。

这样就不难看出“放任型和溺爱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更容易培养出“霸凌者”。

放任型的孩子,缺乏父母的关心,难以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走向社会后,没有一个正确的引导,更加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只能从欺负别人来寻找存在感。

溺爱型的孩子,得到了父母过度保护,从而缺乏独立性,他们也会从欺负别人来展示自己的能力,他们也不怕犯错,因为,背后有父母给会承担责任,他们更加放肆了。

那么,专制型的教育方式,更容易培养出“被霸凌者”。

专制型的孩子,胆小懦弱,不合群,这样一来,在学校很容易会成为“霸凌者”的目标。但是,也有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所谓物极必反,毕竟此类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比较大,当他被这边欺负后,有可能一转身,就去找“替罪羊”去了。

我们再回归到影片中,可以分别对,易瑶、齐铭、唐小米、顾森西、顾森湘5位的家庭教育进行对号入座。

易瑶在单亲家庭中长大,母亲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自然就是专制型的教育。

齐铭、顾森西、顾森湘家庭条件较好,都是在父母的呵护关爱下长大、他们都是在“民主型”的家庭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有爱心、有责任心、学习又好。

关于唐小米,在影片中并没展现出她父母的镜头,我们要注意一个细节,影片结尾唐小米被抓进派出所,都没有看到她父母,对她关心的镜头。这说明她的家庭教育是“放任型”的,对唐小米不管不顾,导致唐小米比较任性敏感,同时没有责任心,最终酿成“恶果”,进了监狱。

《悲伤逆流成河》用校园霸凌,来揭示家庭教育的四种形态

所以,原生家庭的教育好坏,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性格类型,当他们长大后,走进校园,步入社会,所有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会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结果的一种反馈。

03:校园霸凌围观者的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在社会心理学中解释为: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知觉、判断、认识上符合公共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

影片的最后,易瑶在跳河前,面向欺负她的同学们说了一段话:“你们从来都不会承认做过的事有多恶毒,把红墨水丢到我身上、喂我吃过垃圾、泼过我冷水、拔过我衣服、骂我最难听的词、编最下流的绰号。

你们动手的没动手的都一样,你们比石头还冷漠、你们又恶毒又愚蠢、你们胆小怕事、别人做什么你们跟着做什么、你们觉得自己不会承担任何后果,杀死顾森湘的凶手,我不知道是谁,但杀死我的凶手,你们知道是谁。”

易瑶就像一个勇士做出了对“校园霸凌”最后的审判,说完以后,她毫不犹豫地转身奔向河的深处,决绝地跳了下去。

可以看的出来一场“校园霸凌”里面有三个角色分别是施暴者、被施暴者、围观者。比施暴者更为可恨的其实是“围观者”,他们冷漠、没有同情心、胆小怕事、间接地成为了施暴者的帮凶。

在校园这个小社会群体当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和同龄人交往,这就会形成一种“相互”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是相互吸引的、相互排斥的、相互忽略的。

这就造就了一种现象,一部分人是受欢迎的、一部分人是受排挤的、一部分人是被忽略的。而大部分学生都不希望自己被同伴所排斥和忽略、就会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去服从、去融入一个群体。

《悲伤逆流成河》用校园霸凌,来揭示家庭教育的四种形态

这样一种现象,就成为了滋生“校园霸凌”的温床,我们会经常看到,有的学生主动或者被动地成为校园霸凌的实施者,或者碰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胆小怕事,不敢声张、亦或者直接成为了被霸凌的对象。

结语:如何避免校园霸凌?我们需要从三个层面去介入。

  1. 家长层面:首先家要承担起责任、要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要对自身的教育方式有个清晰的认知,给予孩子最大的尊重和关爱。同时要善于观察、通过孩子的日常行为表现,可以去做个预判,尽早发现、尽早干预,避免对孩子产生更大的伤害。
  2. 学校层面:要重视对学生“德育”的教育,宣传和灌输“校园霸凌”的危害,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去面对、如何去处理“校园霸凌”的事件。从正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要设置“心理咨询室”,聘请心理专家定期来坐诊,及时帮助被霸凌的学生,让他们尽快恢复到正常生活当中去。
  3. 社会层面:现在并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校园霸凌”的相关法律法规。针对这一现象的处理,还是只能引援《治安管理处罚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来处理。而在部分的发达国家都已经出台了相应法律规,来进行约束和指导。 2003年英国出台了《反欺凌行动宪章》、2013年日本通过了《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2015年 美国通过了《反霸凌立法》。不得不说,我们在处理《校园霸凌》这件事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后,引用影片里的一句话:“愿所有的青春,都可以被温柔对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家庭教育   校园   胆小怕事   替罪羊   逆流   溺爱   小米   层面   形态   悲伤   父母   现象   方式   青春   孩子   家庭   学校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