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焰火》表面是一部悬疑爱情片,实则是对男性权威的一种颠覆

《白日焰火》这部“爱情悬疑片”是于2014年3月21日上映,该影片拍于哈尔滨,讲述了一起刑事案件背后、男女主角感情纠葛故事。这部影片兼具了文艺价值和商业价值两个属性,在柏林电影节上一举擒获“金熊奖。”影片主演廖凡凭借此片夺得第64届柏林电影节影帝。

《白日焰火》表面是一部悬疑爱情片,实则是对男性权威的一种颠覆

此影片,不仅仅是一部侦探题材的电影,它更是通过东北这个地域的属性,从而对男女关系、社会体制所产生的深度思考。那么本篇文章,也将会从东北这片土地上,通过三个方面来解读,影片中所体现出的男性权威被颠覆之意,更加深入刨析男性内心的焦虑和对社会的无奈。

01:东北,共和国长子的焦虑

共和国长子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形容地区:特指建国以来大力支援了国家建设事业的东北地区 。二是形容国有企业:特指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大型或特大型国有企业,例如中国一汽。

《白日焰火》拍摄于哈尔滨。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呈现出哈尔滨繁华的一面,像一些地域性的标志建筑“俄式建筑风格”都没有体现出来,在导演的镜头下,向观众展现出了一个落后、破败的小东北的形象。

一提到东北,大家第一印象就是“重工业城市”丰富的煤炭资源、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广袤肥沃的黑土地以及彪悍的民风。而近几年,东北有些“积重难返”产能过剩,产业群聚特征明显,很多城市属于“煤炭城聚群。”

全球史学者约翰·麦克尼尔将早期那种围绕煤炭、钢铁与铁路兴起的重工业城市称为“煤炭城群聚”

早期的东北承载了共和国的无限荣光,为全国的解放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被尊称为“共和国长子。”这个曾经的工业城市,在改革开放以后,逐渐被甩在了身后。

产业结构单一、社会体制僵硬、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流失等诸多原因、都阻碍了东北的发展。但是,他们在游牧时期所形成剽悍民风,却传承了下来,一直影响着东北人的精气神,同时也形成了极具东北特色的性格特征。

《白日焰火》表面是一部悬疑爱情片,实则是对男性权威的一种颠覆

在《白日焰火》影片中,这种工业衰败的社会情况和男性内心的焦虑,形成了同一问题的一体两面。

在影片的开始,第一个镜头就是,运煤的汽车在城市里穿梭,体现了煤炭工业是这座城市里的主要产业。同时这里面有着一群,最容易被忽视的从业人员,而影片中煤炭过磅员梁志军,就是其中的一员。

但从梁志军扔到煤车上的尸块暗含了衰败、罪恶、欲望的秘密。也是对传统煤炭行业的一种讽刺,意味着不再具有活力。

而另一面,和新兴服务业夜总会形成了一个鲜明对比。梁志军的妻子,吴玉贞洗坏了,夜总会老板的一件昂贵的皮氅,因为赔不起被老板性敲诈,而梁志军社会地位较低,并没有给吴玉贞解围。

一怒之下的吴玉贞,亲手杀了夜总会老板。梁志军为了保全吴玉贞,就选择承担了这个责任,用自己的身份掩盖了吴玉贞的罪恶。因此,梁志军成为了一个“活死人。”

当然,工业的衰败跟梁志军,没有必然关系。但是,我们从夜总会老板和梁志军,之间的关系可以分析出两点:

1:社会权力结构在发生变化,资本的掌握了社会的话语权,金钱左右了人的尊严和地位。由于梁志军无法用钱解决问题,才选择自己来承担吴玉贞的犯罪事实。

2:男性力量的丧失,梁志军在妻子杀死夜总会老板对峙过程中,他一直处于失语的状态,作为丈夫只能让老婆走上犯罪的道路上,这也是男人力量丧失的一种表现。

这样一来,男性的丧失和焦虑与东北的产业转型是相互关联的。共和国长子的整体衰败的焦虑,加诸到了每个具体的人之上。这样“以小见大”的拍摄方式,直接体现了影片的故事的针对性和历史的厚重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表现出了对男性权威颠覆的彻底性和无奈性。

《白日焰火》表面是一部悬疑爱情片,实则是对男性权威的一种颠覆

02:一个女人映衬出了,三个男人的内在缺失

如果说东北的外部环境造就了男性权威的颠覆的话,那么影片中的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情感纠葛,直接明了的,体现出了男性的内在缺失。

影片中的三个男人都是“不完整”的。而这种不完整,恰恰被吴玉贞给凸显出来了。她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他们的内在缺失。

第一位男性是梁志军,他是一个“活死人。”也就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他为什么够落到如此境遇?因为他承担了妻子所犯下罪恶。但是,为什么他要主动承担妻子的过错?根本原因,是因为他无法替妻子解决问题,从而导致他失去了身份。

对于一个没有身份的他,意味着没有了社会地位、没有了安全感、自然是无法平等的,出现在吴玉贞生活中。他只能通过窥探监视吴玉贞的生活,凡是有人想接近吴玉贞,他都会像幽灵一般把人给杀掉。

正是因为他没有了社会身份,才会毫无忌惮的去杀人,同时也丧失了做人基本准则,社会道德、是非观念在他心里早已荡然无存。其实对于他来说,活着比死去更加悲哀。因为,他只能活在“黑暗”当中,正常人的生活跟他早就没关系了。

第二位男性是洗衣店的老板荣荣,他是个“性无能”的男人。从他招妓的那个镜头可以看的出来,他只能看女人在那换衣服,而没有进一步的动作。“性无能”直接否定掉了作为男人的最后一点的尊严。

就像在洗衣店里,吴玉贞面对店老板的动手动脚,表现出了蔑视神情,因为她很清楚,店老板不会对她进一步的侵扰的。但她也是无奈的,因为店老板曾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她。所以,她只能忍受店老板,肢体上骚扰和目光上打量。

但是她对店老板还是鄙视的,从他们在店里的工作情节可以看的出来,吴玉贞对老板一脸冷冰冰的面孔,老板也不敢正视她的眼睛。这种畸形的员工和老板关系,也是直接体现出了对男性权威的一种不屑。

第三位男性是影片中的主角张自力,他的内在缺失是体现在了对感情生活的不完整性。影片中有个镜头运用了“蒙太奇”的切换手法。在电影开始的时候,煤车上有一块断手的尸块,镜头从断手直接切换到了张自力的妻子在宾馆的手上。

《白日焰火》表面是一部悬疑爱情片,实则是对男性权威的一种颠覆

这种切换,让人不由联想翩翩,一只是失去生命的残缺之手,一直是活生生的情欲之手,在视觉上形成强烈反差。不过,这只情欲之手,却是张自力抓不住的。在火车站,他想要挽回前妻,把她前妻按倒了沙堆上,充满了暴力、强硬但依然没有挽留住妻子,说明张自力是感情上不完整,同样他男性的权威也受到了前妻的挑战,他以失败而告终。

03:白日焰火下,无所安放的男性

可以看的出来,在外部环境的改变下及男性内在的缺失的双重打击下,对男性权威的颠覆可以说是毁灭性的,这样的局面直接导致,男性处在了一个无处安放的状态。

影片中有两个镜头可以体现的出来。

1:居民楼里出现了一匹马,这种情况是罕见的,在城市的楼道里怎么会出现一匹马呢?显然是一种非常不合时宜的一种古怪。导演通过马的无处安放,折射出了都市人的无处安放,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出了都市生活的荒谬性。

2:张自力带吴玉贞夜逛游乐场,游乐场本来是个热闹、欢乐的场所。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一种荒凉、破败像是被遗弃的一个场所。这种环境下,更加凸显了两个人那种无处安放的情欲。

整部影片的高潮部分就是片尾,吴玉贞带着警察指认犯罪现场的时候,张自力楼顶上,放焰火的那个镜头。白日和焰火本身就是非常有张力的两个对比。

焰火只有在晚上才会更灿烂,在白天放的话,就会大大削减了焰火的绚丽。在影片中,白天放焰火,失去了焰火原意,寓意着男性激情通过焰火得以释放。

《白日焰火》表面是一部悬疑爱情片,实则是对男性权威的一种颠覆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焰火的绚丽是短暂的,在电影结尾出现焰火,也是代表着女主角吴玉贞生命的陨落。从一开始无能为力偿还衣服的钱、到被迫杀人、然后一直生活在丈夫阴影下、工作还不断遭受老板的骚扰、到最后被张自力出卖。一直被压抑的生活在最后一刻被点亮,又迅速的终结。可以说白日焰火的光亮是对黑色电影昏暗人性的最后一次超越,同时也将男性权威,被彻底颠覆推向了顶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焰火   自力   白日   爱情片   男性   权威   共和国   长子   悬疑   夜总会   缺失   焦虑   表面   妻子   镜头   老板   影片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