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妈妈为重回职场做好准备,亲喂如何转瓶喂。”——禾一母婴

“产后妈妈为重回职场做好准备,亲喂如何转瓶喂。”——禾一母婴

☊ 每晚22:35分,我在酒馆和你说晚安


妈妈亲喂母乳是最好的育婴方式,可是,当妈妈回到职场便无法再亲喂宝宝,宝宝就得用奶瓶喝奶。然而,习惯了妈妈亲喂的宝宝对奶瓶通常很抗拒,甚至有些宝宝会大哭不吃,饿了一天就是要等到妈妈回家喂奶。这样的情景实在令人鼻酸。该如何让宝宝接受奶瓶?宝宝喝得太少,会不会营养不足?其实,如果有重回职场的计划,妈妈就必须掌握从亲喂转为瓶喂的技巧,才能避免宝宝不吃的困扰。


新手妈妈担心宝宝会“乳头混淆”,出生后多会选择直接让宝宝吸吮乳房的方式亲喂宝宝。亲喂是最自然的方式,而且好处多多,只要过了磨合期,妈妈和宝宝找到彼此最契合的点,相信双方都会爱上亲喂母乳的甜蜜时光。

“产后妈妈为重回职场做好准备,亲喂如何转瓶喂。”——禾一母婴


“产后妈妈为重回职场做好准备,亲喂如何转瓶喂。”——禾一母婴

宝宝不爱奶瓶的原因

——许多妈妈在产假结束后就回到职场。习惯了妈妈亲喂的宝宝,突然要转换成用奶瓶喝奶,再也不能和妈妈有紧密的肌肤接触,加上用奶嘴喝奶不用太费力就能喝到奶水,让习惯需要费力吸吮妈妈乳头才能喝到母乳的宝宝,特别容易呛奶,也因而增加了宝宝对使用奶瓶奶嘴喝奶的恐惧感。这些因素加总起来,都会使亲喂转为瓶喂的过程变得困难重重。若宝宝的个性比较坚持,饿上一整天或是大哭好几天,仍不肯乖乖用奶瓶喝奶,也是常有的状况。


“产后妈妈为重回职场做好准备,亲喂如何转瓶喂。”——禾一母婴


亲喂或瓶喂各有好处与限制

——到底瓶喂好,还是亲喂好?如果一开始就选择瓶喂,是不是就能避免转换过程的困扰?不论用什么方式,亲喂或是瓶喂,只要宝宝喝到母乳就是好方法。有些妈妈一开始就选择用奶瓶喂,定时将母乳挤出来,让爸爸负责喂奶,让妈妈可以有时间休息,爸爸也可以参与育儿的照护工作。不过,由于瓶喂时宝宝比较容易喝到奶水,一开始就用瓶喂的宝宝,日后要转成亲喂的困难度反而比较高。


——瓶喂转亲喂,困难度较高:“当宝宝吸吮妈妈的乳头时,需注意奶阵一来就会有喷乳反射,习惯用奶瓶喝奶的宝宝,当喷乳反射开始作用时,就容易呛奶,因而会不肯吸吮妈妈的乳头。”


——例如早产儿必须住在保温箱,等到能离开保温箱跟爸妈回家之后,已经习惯了用奶嘴喝奶,要转为亲喂就比较困难了,这时候,妈妈更需要家人的支持。临床上,会发生乳头混淆的情况,通常是因为妈妈有乳头凹陷、乳头太大,造成宝宝吸吮困难,宝宝才会抗拒吸吮妈妈的乳头。若妈妈的乳头状况正常,只要多尝试,还是可以成功转为亲喂。不过,如果宝宝不肯吸,妈妈也不要勉强,毕竟只要宝宝喝到母乳才是重点。


“产后妈妈为重回职场做好准备,亲喂如何转瓶喂。”——禾一母婴


满月之后即可开始训练

——至于有计划重回职场的妈妈,想要转为瓶喂,一定要及早开始,让宝宝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不同的喝奶方式。在计划完全转为瓶喂的前两周,就必须开始转换过程。“常见许多妈妈等到要上班的前一周或前几天,才突然完全改为瓶喂,因为宝宝没有足够的时间适应不同的哺喂方式,必然会有强烈的抗拒反应。所以,建议妈妈在满月之后,就可以开始采取瓶喂和亲喂交替的方式,让宝宝慢慢接受。”


——采取渐进方式逐步转换,除了必须给宝宝充裕的时间慢慢适应之外,刚开始转换时,要注意采取渐进的方式,从一天一次瓶喂慢慢增加到两餐瓶喂,或是调整为白天瓶喂,晚上亲喂的方式,避免一开始就突然完全改成瓶喂。此外,改用奶瓶时,建议由家人来喂奶,以免宝宝闻到妈妈身上的味道,而拒绝用奶瓶喝奶。


——选择合适的奶嘴尺寸,转换过程中,建议由家人来喂奶,以免宝宝闻到妈妈身上的味道,而拒绝用奶瓶喝奶。奶嘴有分不同的尺寸大小,就连奶嘴洞也有不同的类型之分,例如圆洞、十字洞、Y字洞等。有些妈妈觉得宝宝喝的速度很慢,就想要给宝宝换用大一点的奶嘴孔,或是直接把奶嘴孔剪大,这么做,反而使得宝宝容易吸入过多的奶量而呛奶。建议4个月大以前,应该使用小圆洞,十字洞较适合在4个月大以后使用,若是兔唇宝宝,则建议使用Y字洞


“产后妈妈为重回职场做好准备,亲喂如何转瓶喂。”——禾一母婴


注意母乳回温的方式

——习惯了喝新鲜的母乳,有些宝宝会抗拒喝冷冻过的母乳。提醒妈妈应该在前一天就先将隔天要喂的母乳冷藏回温,避免直接将冷冻母乳加热喂宝宝。宝宝要喝奶之前,再将冷藏解冻后的母乳倒入奶瓶,以45℃温水隔水加热后再给宝宝喝。此外,需注意加热的温度过高会破坏母乳养分,因此,不建议用煮沸或微波加热的方式处理母乳。


——由于母乳在常温下容易滋生细菌,回温后应在2个小时内喝完,因此,每次只要倒出宝宝一餐要喝的量加热即可。如果宝宝没喝完,可将剩下的母乳加入洗澡水或制成母乳皂给宝宝洗澡用,可滋养宝宝肌肤。但应避免隔餐加热后再给宝宝喝。


TIPS:掌握瓶喂的细节

——使用奶瓶奶嘴和吸吮乳房比起来,亲喂时宝宝较能掌握主动权,可以自己调整含乳的角度和吸吮的速度。而用奶瓶时,宝宝变得只能被动地等着奶嘴放进嘴里,所以,照顾者更要注意帮宝宝调整奶嘴的角度,宝宝才能顺利地喝到奶水。当宝宝大哭不肯喝奶时,务必确认以下几点:

奶水必须充满整个奶嘴:常见妈妈因为担心宝宝呛着,喂奶时,奶瓶的角度不够高,使得宝宝在喝奶时也同时吸入了大量空气。


正确的角度应该是让整个奶瓶和宝宝的嘴巴呈45度角,并让奶水充满整个奶嘴头。


奶嘴要放得够深:原理和宝宝吸吮妈妈乳房相同,宝宝必须能含住至少2/3的奶嘴,吸吮的力量才足够让奶水顺利流出来。


奶嘴必须在宝宝舌头上方:当宝宝躺下时舌头会卷起来,若奶嘴在宝宝的舌头下方,宝宝就无法顺利吸吮。


“产后妈妈为重回职场做好准备,亲喂如何转瓶喂。”——禾一母婴

宝宝不吃或吃得少时怎么办

——如果妈妈因故需要立即转成瓶喂,由于宝宝还未做好心理准备,难免会碰到有些宝宝适应不良,大哭几天或饿上一整天不肯喝奶的情况。这时候,妈妈该怎么办才好?母婴护理师表示,妈妈无法亲喂的情况之下,宝宝势必得接受奶瓶,所以,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能妥协。可以尝试选用仿母乳的哺喂工具,提高宝宝的接受度。


——至于妈妈所担忧的宝宝少吃了一两餐,会不会营养不良这个问题,提醒妈妈注意观察宝宝的活动力。如果宝宝会大哭,体温正常(介于36.2~37.2℃)、每天的便便和尿量正常,则无需担心。反之,若宝宝有嗜睡、低体温(36.2℃以下)、肌肉张力差(将宝宝的手举起来之后,宝宝的手会无力地放下来),可能是低血糖现象,应赶紧就医。


——妈妈将奶瓶奶嘴朝下,观察奶水流出的速度,若奶水是一滴一滴地滴出来,就是最适合宝宝的流速。使用奶瓶奶嘴须注意材质安全,且应每天消毒,至少坚持到宝宝6个月大之后。此外,建议奶瓶奶嘴至少3个月更换一次。


“产后妈妈为重回职场做好准备,亲喂如何转瓶喂。”——禾一母婴

Q&A状况题解

Q:瓶喂之后,如何刺激母乳持续分泌?

A:没有宝宝持续刺激乳房,妈妈就必须定时挤奶,帮助乳房排空,才能避免发生乳腺炎或是退奶的状况。只要乳房没有硬块、红肿热痛现象,可以使用吸乳器或手挤乳的方式,每隔3~4小时挤乳一次,每次单边挤乳约15分钟,就能顺利维持奶量。


Q:如何判断奶嘴的流速是否适合?

A:母婴护理师提供妈妈小窍门:将奶嘴的方向朝下以观察奶水流出的速度,若奶水是一滴一滴地滴出来,就是最适合宝宝的流速。如果奶水滴出来的速度太慢,或是完全滴不出来,宝宝吸吮的时候就必须更费力,对于新生宝宝来说会增加喝奶的困难度。另外,若流出的速度太快、流量太大时,宝宝就容易呛奶,因此,奶嘴孔过大或过小,都会使宝宝产生抗拒。


Q:刚开始转换时,如何知道宝宝一餐要喝多少的奶量?

A:亲喂转成瓶喂之后,该如何判断宝宝一餐的奶量?若根据宝宝出生天数、体重、胃容量变化来计算宝宝需要的奶量,在3个月大以前,宝宝一天需要喝6~8餐,出生后第1周,一餐奶量约为30~50毫升,满月之后则约为80~90毫升。转成瓶喂之后,建议妈妈采取定时定量的哺喂原则,每餐需间隔3~4小时,如果宝宝提早哭了想喝奶,可以增加下一餐的奶量,但每次增加量为10~20毫升为原则,满月之前,一餐奶量不要超过150毫升,一天增加的量不要超过40毫升,以免撑大了宝宝的胃,养成大胃口宝宝。如果时间未到宝宝哭了,有可能是宝宝有吸吮的欲望,可给予安抚奶嘴,不一定哭了就是饿了。


“产后妈妈为重回职场做好准备,亲喂如何转瓶喂。”——禾一母婴

我是掌柜的

每天晚上在这里用一首歌&一个故事 禾你说晚安


——禾一丨产后妈妈重回职场怎么做好喂乳方式

《禾一母婴》| 职场妈妈

“产后妈妈为重回职场做好准备,亲喂如何转瓶喂。”——禾一母婴

▌作者:肥头大耳的熊猫,好奇人生的硬核90后,对情感、母婴、地产、金融等领域颇有研究,剖析人性的研究者,只写既温柔又犀利的文字。插图来自网络百图图库,图片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或追溯联系来源平台。

▌编辑/审核:禾一

▌来源:本文由 禾一酒馆】整理编辑「原创」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说明: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用,欢迎索白&转发「分享」给朋友吧。

▌关注:关注」禾一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保温箱   母婴   妈妈   流速   奶水   奶嘴   母乳   奶瓶   乳头   满月   产后   乳房   习惯   宝宝   方式   建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