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 每晚22:35分,我在酒馆和你说晚安


家中诞生新生命时,长辈通常是最高兴的,但此时迎接而来的却是隔代长辈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教养理念而与自己出现差异时,你该怎么办?是依照自己的方式教孩子,还是诚心接受长辈的指导?本文访问一对妈咪和外婆,谈谈她们对孩子照顾上的不同意见。你们家是不是也有一样的问题呢?让医师给你们专业的建议吧!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病从口入•宝宝饮食限制多


家长们对宝贝吃进去的东西都很在意,吃什么、怎么吃,不仅爸妈和长辈有自己的想法,连小宝宝都会以哭声来表达自己想吃的欲望。到底该怎么给宝宝吃呢?


该不该多喂一点呢?

婴儿很怕饿到,如果哭了想喝奶,是马上就给宝宝喝,还是要限制他进食的时间呢?

外婆:宝宝最需要营养,如果想喝又喝得下,可以尽量满足宝宝。

妈妈:让宝宝养成定时定量的喝奶习惯,可随年龄慢慢增加喝奶的量。

医师意见:应依照母乳亲喂或瓶喂不同而定。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周医师表示,其实妈妈和外婆的意见可以说都对,但又都不够准确。宝宝要吃多少和什么时候吃,应该是取决于喂奶的方式。周医师说:“母乳亲喂的宝宝一次不会吃太多,饿了就想吃,所以进食的量和时间都是由宝宝控制。”不管是喝母乳或配方奶,只要是瓶喂的宝宝,则是由照顾者决定进食的时间和量。因此宝宝哭了想喝奶,到底该不该给,喂食的方式影响最大。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1岁之后的宝宝已经可以跟大人吃一样的东西了,偶尔吃点巧克力也不要紧?

外婆:1岁后吃点巧克力、奶油蛋糕没什么关系。

妈妈:不给宝宝吃零食。

医师意见:不吃零食需要从小养成习惯。


——每个父母都知道,吃零食的坏处很多,但每个家庭对“零食”的界定也不同,有的人觉得巧克力、乳酸菌饮料等算是点心,有的人就认为这些是零食。因此周医师表示,吃零食不是能否吃一点点,或是几岁可以吃,而只有吃和不吃两种选项。大致来说,零食是指味道可口但没有营养的空能量食物,零食容易造成宝宝蛀牙、挑食,且容易排挤宝宝对正餐的兴趣。从小吃零食的宝宝,也有可能因为长期持续摄取高糖分,影响胰岛素分泌,导致较容易得糖尿病。周医师建议从小让宝宝养成不吃零食的习惯对孩子有益而无害。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宝宝的食物中加点盐可以预防胀气吗?

外婆:尤其在吃蛋时要加点盐才不会胀气。


妈妈:不知道“吃盐能防止胀气”的说法,只知道要拍嗝才不会胀气。

医师意见:“食物加盐防胀气”的说法并无医学实证。

——婴幼儿的胀气通常和进食的方式较有关,虽然吃蛋、豆类也容易胀气,但很少家长会给孩子吃到足以造成胀气的量。因为给婴幼儿的每一种食物,都应该遵守逐步增加的原则,所以不管哪一种食物都不要一次给太多。如果宝宝常常胀气,应该先检查他的进食方式是否正确,吃得太急、吃饭不专心,或是家长强迫喂他吃,都可能让宝宝吸入较多空气而胀气,这时可以靠腹部按摩来减轻不适。有的家长在副食品中完全不加盐等调味料,周医师认为并无不妥,当然家长烹调的副食品如果淡而无味,一点也不好吃,就会影响宝宝对食物的兴趣,所以为了让副食品好吃一点,可以适当加些盐巴,用量当然是越少越好,至于“食物加盐防胀气”的说法则无医学实证。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宝宝辅食添加


宝宝6个月之后才可以添加副食品吗?

外婆:大概4~5个月后就可以吃其他东西。

妈妈:6个月后吃比较保险。

医师意见:喂食方法影响吃副食品的时机。

——周医师认为,从妈妈“保险”的说法来看,很多家长认为太早吃副食品容易过敏,其实并非全部食物都不能吃,而是必须避开家族遗传性的过敏食物。例如父亲或母亲家族有人对虾蟹过敏,宝宝就最好不要吃这些食物,并非6个月大后添加副食品就不会过敏,而是从小到大都要避开这类食物。周医师说:“因为过敏的食物太多,有的宝宝甚至对稻米过敏,如果为了避免过敏而不吃高过敏食物,那几乎没有什么可以吃了,所以重点是避开家族过敏原,而非所有可能引起过敏的食物都不吃。”


——因此,周医师认为,主要影响添加副食品时机的还是喂食方式,如果是亲喂母乳的宝宝,建议6个月大后再开始添加副食品,因为一旦开始吃副食品,就会降低婴儿对母乳的兴趣。瓶喂的宝宝大约4个月后就可以陆续添加副食品了。那具体应该什么时候开始呢?当宝宝一直流口水,而且颈部已经可以抬起来呈一直线,对大人吃的固体食物产生兴趣并一直想要抓来吃时,就可以开始添加副食品了。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日常照护·宝宝哭闹或生病真恼人


如果说平常宝宝活力充沛很累人,那么半夜啼哭不停或是生病,则更让家长心力交瘁,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两代人照顾宝宝的理念更是不尽相同。以下听听医师怎么说。

生病的时候缺乏营养,应该给宝宝喝葡萄糖水吗?

外婆:平常也可以喝。

妈妈:只有生病时才可以喝。

医师意见:平常的液体来源应以白开水与新鲜的果菜汁为主。

——周医师认为,该不该给宝宝喝葡萄糖水,应该从葡萄糖水的本质来考虑。基本上葡萄糖水是人工制造的产品,并非天然食材的一种,可以说不是正常来源的水分摄取。因此不管宝宝有没有生病,都应该从新鲜食物中摄取水分,除了白开水之外,苹果、梨子、葡萄等水果也是很好的选择。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婴儿的体温比较高,不需要穿太多?

外婆:即使只是一会儿时间,只要在室外就要马上替宝宝加衣服。

妈妈:如果只是呆在室外2~3分钟,宝宝不马上加衣服也无妨。

医师意见:婴儿新陈代谢率高,怕热不怕冷。

——婴儿的新陈代谢率高,因此衣服应该穿少不穿多,但是宝宝对体温的调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因此最好将室温控制在20℃~24℃,此时婴儿会感觉较舒适,体温也较能保持稳定。周怡宏医师表示,如果室外的温度较冷,只有十几度左右,宝宝外出当然要多加衣服。总之,不建议让宝宝长时间待在过冷或过热的环境。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宝宝晚上睡不好,真烦恼!


如果小孩子晚上一直哭,睡不好,就是受到惊吓,必须给他收惊?

外婆:应该去收一收比较好。

妈妈:不是很相信这个。

医师意见:先了解是否有生理问题干扰宝宝睡眠,其次要帮宝宝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周医师认为,要不要收惊见仁见智,依照每个家庭不同习惯而定。宝宝若睡觉哭闹,要先检查是否因生理或病理上的不舒服所引起。生理原因如胀气、打嗝,或是白天玩过头刺激过度等,而感冒、鼻塞等则是病理上的原因,若排除这些原因宝宝还是哭闹,家长应想办法建立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周医师建议,应该让宝宝每天在相同时间就寝,睡觉前半小时可以帮宝宝建立睡前习惯,像是洗温水澡、按摩、唱歌、讲故事等,引导宝宝建立“如果妈妈做这件事,就是该睡觉的时间到了”,这样的条件反射能帮助宝宝顺利入睡。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唉呀!发烧就不能带出门!



宝宝如果发烧要马上看医生,不然就会烧坏脑袋?

外婆:一点点发烧不要紧,但不能出门。

妈妈:先观察看看,若高烧再带去看医生。

医师意见:应遵守退烧处理原则,在家自行照顾。

——周医师表示,妈妈和外婆的意见大致上都对。当宝宝发烧时,记得室温要低、衣服要少,可以替宝宝洗温水澡,让毛细孔打开帮助散热,并且给他多喝水。如果宝宝的活动和吃睡都正常,就只要在家照顾即可。若宝宝已经发烧2~3天以上,或高烧到41℃以上,且持续1~2个小时而无法退烧,活动力和食欲都很差,或发生热痉挛等现象,就要迅速就医治疗。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教育问题·教导婴幼儿有学问


宝宝会有些情绪的动作和反应,需要大人给予安抚和教导,当长辈和父母的标准不一致时,容易造成宝宝的混乱。



宝宝一哭就要马上抱起来安抚?

哭一下再安抚宝宝是OK的!

外婆:小孩子本来就会哭,一直哭很可怜,最好马上抱起来。

妈妈:如果哭了5分钟还没有停,再抱起来安抚吧!

医师意见:让宝宝知道妈妈会很快在一旁安抚,但不需立即用哄、摇、抱、抚的方法停止哭闹。

——宝宝如果哭闹可能是生理因素,像是饿了或排泄等。若非生理因素,可能是因为没有安全感,在向大人要求安抚而撒娇。周医师建议,当宝宝因没有安全感而哭闹时,一定要马上给予响应,让他感觉到安心,知道自己是被照顾的。但是,要了解安抚有许多方法,并不需要马上把宝宝抱起来,而应多以声音或轻拍等方式安抚宝宝,例如坐在宝宝身边轻拍身体,同时跟宝宝说话、唱歌等。



宝宝还小不需要太严格!

孩子不懂就是要好好教!

1岁以前的宝宝不会控制情绪,所以会乱丢东西,长大再教可以吗?

外婆:宝宝还小,不用太严厉。

妈妈:不管多小都要教。

医师意见:和宝宝的身心发展进程有关。

——东西其实是宝宝的一种学习手段,但要视宝宝的年龄来教导。周医师说:“9~15个月大的宝宝喜欢投掷物品,是一种阶段性手眼协调发展表现,也是一种游戏,不需要制止。如果更大的宝宝会乱丢东西,才需要表情平静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才好。”两岁以上的宝宝如果丢掷东西,大部分都是故意而非学习,但是家长也不要动怒,而是要以平静的表情和坚定的语气制止宝宝。



婴幼儿的学习能力最强,应该去上潜能开发的课程吗?

外婆:去公园玩就可以了。

妈妈:如果宝宝喜欢,可以去上些运动、音乐的课程。

医师意见:妈妈永远是宝宝最好的老师,早期教育是出生后每天应做的功课,让宝宝的心智每天都能有进步。

——周医师表示,从宝宝出生开始,家长的引导就是最重要的。如果妈妈对宝宝的态度是关心、积极的,那必然能给予孩子良好的早期教育。不管是去公园玩或上课都可以,但必须由家长带领宝宝和环境互动。若只是将宝宝放在课程教室中,再优秀的老师都无法取代妈妈的陪伴。因此,宝宝心智发展的好坏和上课没有绝对关系,而是取决于家长对宝宝从小用心投入的态度。


我是掌柜的

每天晚上在这里用一首歌&一个故事 禾你说晚安


——禾一丨隔代育儿观念PK不一怎么办?

《禾一母婴》| 教育观念

“两代育儿PK观念大不同。”——禾一母婴

▌作者:肥头大耳的熊猫,好奇人生的硬核90后,对情感、母婴、地产、金融等领域颇有研究,剖析人性的研究者,只写既温柔又犀利的文字。插图来自网络百图图库,图片仅作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或追溯联系来源平台。

▌编辑/审核:禾一

▌来源:本文由 禾一酒馆】整理编辑「原创」发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侵权必究!

▌说明: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用,欢迎索白&转发「分享」给朋友吧。

▌关注:关注」禾一 别忘了「点赞」+「在看」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糖水   副食品   长辈   母婴   外婆   零食   医师   婴儿   观念   食物   家长   习惯   东西   妈妈   意见   宝宝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