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城南旧事》是台湾作家林海音于1960年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借童年英子纯净而质感的目光,以北平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个哀婉动人的城南故事,展开了一幅幅北平的风韵画,通过儿童视角来关注大人的世界,同时也完成了她对美好童年的眷念与回味。

1983年,这部小说被导演吴贻弓拍成电影,电影上映后打动了无数观众,同时还收获了当年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等7项大奖。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影片通过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秀贞母女的惨烈身世、供弟弟读书的小偷被捕、宋妈的悲惨人生、兰姨娘勇敢追求自我还有爸爸永远的离开这五个故事。五个故事都是通过孩童的视角来关注女性的命运,关注成人世界的悲喜忧欢,作者以一种既柔且淡的力量道尽了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不光是追忆童年的美好,还是一部“生命哲学”。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影片中所传递出的三个人生价值观,正是我们人类社会最朴素也是最珍贵的情感,它们就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看懂了这部电影,我们将对生命的真谛有更深刻的感悟。

独立的人格是生命的根本

惠安馆的秀珍美丽温婉,善解人意,她与青年学生思康相爱,思康因家中老母重病而不得不告别秀珍,此时秀珍也对自己怀有身孕的事缄口不言,两个人就这样无私地成全了对方。然而,思康一走就是六年,再也没有回来,秀珍刚生下的孩子也被父亲扔在了城墙根,在这样的双重打击下,秀珍发了疯。她一心要寻回自己的孩子,好与丈夫一家团圆,然而就在那个大雨倾盆的夜晚,失散多年的母女俩在英子的帮助下终于相认,却也一起殒命在出逃的火车轮下。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宋妈是英子家的保姆兼奶妈,女儿刚出生她就到英子家工作,把自己辛辛苦苦挣的钱给了乡下的丈夫,希望他好好照顾自己的儿子、女儿。然而,她不知道,她的小栓子早在一年多以前就溺水而死,她的女儿也早早卖给了他人,下落全无,而她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一直在给好吃懒做的丈夫拿去赌钱,一毛不剩。宋妈一下子崩溃了,人生希望全无,然而社会对于她丈夫的行为却毫无指责,甚至英子的母亲还劝她回家再生个孩子。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兰姨娘是三者之中运气最好的,兰姨娘的好运在于,她遇到了善良的英子父母,他们不计成见收留了这位世伯的姨太太,兰姨娘的好运还在于,她遇到了一个好人,一个解放青年,一个愿意把女性当成“人”来对待的男人,这实在是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兰姨娘自身不屈的意志,敢于与封建礼教抗争的意识,帮助了自己重获新生。英子说,兰姨娘临走之前,好似换了个人,她打扮成女先生的样子,温婉知性,全然没有了当初的风尘气。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为什么三个同时代的女性,命运却截然不同?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道:“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

秀珍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她习惯了逆来顺受,她从不曾看见自己。秀珍失去了丈夫,失去了孩子,她就失去了自我,她的孩子被自己的父亲扔了,她不指责父母的残忍无情,而是把自己逼疯,她活在众人的鄙夷与指责中,不反抗自强,反而继续半疯半傻地欺骗自己。

生命中最难的不是没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

她变成了毫无生命的物品,任人摆布,任人践踏,她和妞儿的惨死结局不是偶然,却是封建礼教下女性物化的必然。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宋妈勤劳善良,有独立意识,宁愿自己出来赚钱也不要忍受丈夫的打骂,然而她骨子里“以夫为天”的封建骨髓,终究没能带她脱离命运的悲苦。

如果不是小栓子死了,她不会去找丫头子,她说反正姑娘家不值钱;她被不争气的丈夫害到家破人亡,居然还想着和他生孩子,过日子。

按现在的说法,她的丈夫就是标准的“渣男”,不求上进、吃软饭,还卖孩子,这种男人不但不被社会唾弃,还安心接受女人的回心转意,简直天理难容。可是那个年代的女人以夫为天,以无后为大,宋妈不求什么幸福圆满,她只求活得完整,能凑合着过,就凑合着过。

现代社会有很多这样的宋妈,典型的自我低价值感人群。追求自我,没有能力,追求幸福,觉得自己不配,他们就像那种最低级的植物,给点阳光和水分就能生存,好了伤疤就能装作忘了疼。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中写道: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兰姨娘就是一朵开落随性的栀子花,她虽苦命,但坎坷的经历并没有磨平她的一身棱角,让她变得唯唯诺诺、依附于男人讨生活。

相反,她会识字,爱看书,精神独立,内心狂野,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当她有机会拥抱那种生活时,便毫不犹豫地抓住了。

什么是人格独立?这就是!

不依附于别人,有自己的主张和追求,敢与一切违人性抗争,没有我不配,只有我值得。

都说命运是神奇的,它不仅能让人毁灭,还能让人更美好。就像兰姨娘,她从一个身世悲惨的旧社会女奴最终蜕变为拥抱新思想,追求人生自由的新女性,她把命运的咽喉牢牢扼在自己的手里,独立的精神主张功不可没。

人格独立是生命的根本,也是一次次对自我的打破与重建,人唯有建立自尊自爱系统,才能冲出桎梏,才能拥抱新生。


悲悯的情怀是生命的品格

在孩子的眼里,没有高低贵贱,他们爱一切美的、有趣的,讨厌丑陋和呆板。在童心的世界里,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无论是那慢悠悠的骆驼、西厢房的小油鸡、秀珍的金鱼,还是秀珍、妞儿、宋妈、草丛里的小偷以及兰姨娘等。

英子偶然在荒草丛中认识了一个小偷,那个人有着厚厚的嘴唇,长着一副老实人的面相。他为了生计,为了实现年年考第一的弟弟飘洋过海念书的理想,以偷窃为业。他一次问英子:你说我是好人还是坏人?嗯?”后来英子在学校毕业典礼的来宾席上也见到了他,就猜想可能那个考第一的同学就是他的弟弟。后来英子看到他被捕就又困惑了,她真是搞不清贼是好人还是坏人。当妈妈告诉他“将来你长大了,就把今天的事儿写一本书,说一说一个坏人怎么就做了贼,又怎么落得这么个下场”时,她激动了,说了个“不”字。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那些成人世界里的标签,如“疯子”、“卖唱的孤女”、“贼”、“烟花女”等,她并不在意,她喜欢她所喜欢的,爱她所爱的,同情她所同情的,没有半点伪饰,一颗澄澈的心灵关注着生灵万物,体验着欢喜悲伤。

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也不臆断乱评,完全凭一颗敏感真诚的心,去对待那些活在愁云惨淡中的底层人物,这就是小英子最珍贵的品质。也可以说,是一种悲悯之心。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什么是悲悯之心?我想,应该就是舍得理解他人吧。

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

没有爱的理解,是冷漠,没有理解的爱,是控制。

曾几何时,我们被教育,街上的老人摔倒了不要扶,小心他想讹你的钱;曾几何时,你订的外卖晚到了半小时,你气急败坏地给打了差评,全然不顾外面大雨倾盆,交通拥堵;曾几何时,地铁上被人推搡,你气得和对方吵架斗嘴,忘了你们都是背负养家糊口责任的中年人。

理解他人,是舍得付出你的理解,是愿意放下姿态与对方平等对话,是愿意看见他人褪去标签后的真实,是愿意对生命与美好保持敬畏。

正如刘心武先生在《百家讲坛》中所说,在过眼烟云中最值得珍惜的,就是那些没有被污染的灵魂,就是对弱者的怜悯,就是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理解他人,就是悲悯之心


离别的苦痛是生命的原味

作者在小说里说:“读者有没有注意,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

那时小英子小学毕业了,她作为一名优秀毕业生代表同学上台领毕业证书并致感谢词。她实现了爸爸当年的愿望,可爸爸却躺在医院看不见这一幕。当她拿着毕业文凭急急忙忙回到家时,得到的却是爸爸离世的消息。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似乎在那一瞬间,英子长大了。“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我对老高说:老高,我知道是什么事了,我就去医院。我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童年就这样,永远成了回忆。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电影里的这首《送别》道尽了人生的无奈。

作者带着缅怀童年的热情书写“城南旧事”,所揭示的正是伴随着离别的成长体验如何在生命中一次次上演。十三岁的小英子,父亲永远地离开了她,于是她负起了不是小孩子所该负的责任。

成长永远伴随着离别,而离别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出发和长大呢。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林清玄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

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会了。

幸好,人生有离别。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

聚与散、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样样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人生实苦,谁不是一边丧着一边燃着

林海音在谈到创作初衷时曾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虽然是通过儿童视角来注视大人的世界,而在缅怀童年的背后,则是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深切关注与同情。

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有童年的美好纯真,也有更深刻的反思。那就是:人为什么要长大?

有人说成长是一把双刃剑,它斩断你天真幼稚的梦,也教会你如何忍让,它卸下你脆脆的保护壳,也给你一副刚硬的铠甲。

在这个追名逐利日趋激烈的年代,《城南旧事》就像冬日的暖阳,不疾不徐,温厚醇和,纯净淡泊,弥久恒馨。

满是人间烟火味,却无半点追名逐利心。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虽然秀珍、妞儿、小偷、宋妈、兰姨娘、爸爸都离小英子而去,但他们在彼此的生命里真诚地相遇过,彼此珍惜过,就已足矣。

面对失去,有人逃避害怕,有人镇定坦然。而成长的真谛,就是要勇敢地去面对人生的伤痛,即使饱经风霜后,也依然有能力去爱人爱己。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人,而能陪伴我们一生的,往往没有几个。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珍惜眼前人。小说的最后,小英子在台上参加毕业典礼时,我的脑海里响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歌声,情绪翻涌。

有人说: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无论是接纳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纳一个人的从此不见。说到底,成长的意义不在于获得了什么,而在于感受到了什么。

《城南旧事》唤起了许多人的美好回忆,小英子带我们洞悉到生命的真谛。在失望的世界里带着希望前行,就是这本小说带给我的最大启示。如果你和你的孩子有空,不妨去看看这本儿童文学,相信它一定会带给你们温柔和感动。

《城南旧事》:人生始于相遇,止于离别,教我们在岁月中蜕变成长

作者简介:Anne1姐,写人世间最普通的情感,用文字带给你温暖和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旧事   城南   北平   姨娘   人生   妞儿   童年   丈夫   爸爸   命运   独立   岁月   生命   孩子   幸福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