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奶奶大字不识,75岁进城创业,85岁激情不减

01

我奶奶是童养媳,12岁嫁给我爷爷,16岁的时候太爷爷、太奶奶先后去世,奶奶就开始撑起整个家。


爷爷性格懦弱,不爱多管事,40多岁因为发烧耳聋后更不爱操心了,除了干活就是坐在院子外,看来来往往的行人,看鸡飞狗跳,因为听不见,也少了烦心事,每天喝几口小酒,整天乐呵呵的。


家里一切杂事都由奶奶负责,奶奶生养了6个子女,虽然不识大字,却坚韧要强,性格倔犟,不愿落人后。所以事事总要做得尽善尽美,家里总是收拾得一尘不染,院子也干干净净。


因为在村里辈分高,奶奶对乡风乡俗也懂的多,村里的人们都愿意到我家院子里坐坐,找奶奶聊聊天,家里有个红白喜事也都跑来问奶奶的意见,听听老辈有啥规矩。所以奶奶在村里倍受尊重。


农村奶奶大字不识,75岁进城创业,85岁激情不减

02

奶奶做饭也特别好吃,用有限的食材做最复杂的精美吃食,只为了孩子们能吃饱吃好。


奶奶最拿手的是摊煎饼。对于那时候的农村孩子来说,吃张煎饼跟过年似的,带着满眼期望和满心虔诚,眼巴巴看着奶奶双手翻飞,不一会,一张煎饼便出锅了,香气满鼻,急不可待地就要上去抢。


奶奶总是一声吼,让贪嘴的孩子止住步,把煎饼分成几份,每人先吃上一口,解解馋。可是早已等不及的胃只一口煎饼哪里能满足?还没尝出味道就已经不知道消失在胃里哪个部分了。只好再眼巴巴巴望着。


至今我爸跟我们说起他们小时候分煎饼的场景,还吧嗒着嘴,意犹未尽的样子。


奶奶一生克俭,自己不舍得吃,省下来一点口粮供几个子女上学。


陆陆续续六个子女长大,除了两个姑姑高中辍学,嫁到我们当地农村之外,其他叔伯和一个姑姑都大学毕业,留在了不同的城市工作。


而我爸河大毕业后留在了省会城市当了一名教师,算是离老家最近的。


农村奶奶大字不识,75岁进城创业,85岁激情不减

03

儿女们逐渐离家,老家里就剩下爷爷和奶奶。他们身体一直健康,不愿离家到儿女家住,老两口打着伴,过得也算滋润。


家里的地已经不种了,只给他俩留了点菜地。他们闲不住,又买了几只羊,没事四处跑跑放放羊,说是锻炼身体了。


谁知爷爷71岁的时候得了食道癌,发现已经是晚期,做了手术效果也不是太好,就吃中药保守治疗,效果还是挺好的。


中药要一直吃,还是药面,因为医生说药面经过食道,可以直达病灶,效果加倍。


爷爷坚持吃了两年,气色一直不错,但他嫌药苦,后来说啥也不愿吃了,而且还馋酒,自己悄悄买酒喝,结果病又复发了。


奶奶非常生气,骂爷爷不拿命当回事。可惜爷爷耳聋,听不见,只当耳旁风,仍然喝酒,说自己活这么大年龄已经足够了,不想因为要多活两年就让自己不痛快,要痛痛快快活,痛痛快快死。


爷爷也突然固执起来,儿女们都劝他好好吃药,他一点不听。一年后病重就去世了,不过走的时候很平静,觉得一生也算幸福,没白活,只是一再交代儿女要好好对待奶奶。


农村奶奶大字不识,75岁进城创业,85岁激情不减

04

爷爷走了之后,奶奶一个人在老家儿女们都不放心,一再说服奶奶跟着儿女住,最后奶奶拗不过儿女,同意跟着爸爸,毕竟我们离老家近,想回老家也方便些。


就这样奶奶和我们住在了一起。


奶奶猛地不适应城市生活,这里没有她熟悉的老朋友跟她家长里短,没有尊重她的乡邻来向她讨教风俗习惯。我们又都上班,不能时时陪她,经常地她只有一个人到小区转悠转悠,很是无聊。


我们让她跟着学学广场舞,她说老胳膊老腿学不来,她除了种地做饭,又没其它爱好,如何让奶奶快乐度日可成了一家人的心头大事,都担心奶奶别憋出病了


正在全家人苦思冥想为奶奶担心的时候,她自己找住好办法了。


有一天晚上我们一到家,桌子上摆了七八个碗,每个碗里一个凉菜,旁边还有烙馍,闻着清香扑鼻,奶奶坐在旁边,笑眯眯地让我们卷烙馍,说是她做的,赶紧尝个鲜。


我们一吃,都赞不绝口,烙馍又软又筋有嚼头,各个小菜爽口清香有色泽。


我们一边吃,一边夸,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最后宣布一个爆炸新闻:她准备出夜摊,卖烙馍卷菜!


我们一听,吃得正起劲的嘴合不拢了:奶奶啊,恁都75岁了,还出夜摊,万一有个啥闪失可咋办呀!


奶奶摆事实讲道理:我身体好,没病没灾,血压不高,心脏很好,腿脚灵便。如果天天呆家里,我可能哪哪都变不好了。呆家里没事干,我着急啊,我出去看了,咱家离商场不远,骑个三轮车二十分钟就到,我在那摆摊,卖我的烙馍卷菜。我也不说挣啥钱,主要找个事干,出去能跟人说说话。


我们再听奶奶说个天花乱坠也不敢答应啊,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是?再说了,要是别的叔伯姑姑知道了,该说我们虐待奶奶了。


奶奶倔脾气起来了:我这么好的身体,你们让我天天坐家等死,还好意思说为我好!为我好就得听我的,支持我!


说着,奶奶还嘴里“嚯嚯嚯”地喊着,动胳膊踢腿打了几个绣花拳,末了,神气活现地说:看看我的腿脚,灵便有力气。你们如果不答应,我可绝食了,天天等死,还不如早死呢!


我们看着不禁大笑又无奈,奶奶的倔脾气我们都知道,决定的事八头驴都拉不回来,最后跟奶奶其他几个儿女打了一通电话,最终都妥协了:想去去吧,只是要注意身体,别累着。


奶奶获得批准,高兴得像三岁小孩样,屁颠屁颠地去做准备了。


农村奶奶大字不识,75岁进城创业,85岁激情不减

05

我那时候正好休假,辅助奶奶做准备的重担就落在我身上了。


我根据奶奶的口述,列了个单子:奶奶不愿影响我们,首先要租个车库当厨房,然后买三轮车、锅碗瓢盆、煤气灶,其他的还有面粉、蔬菜等等。


按着单子,我开始帮奶奶准备,小区刚好有出租车库的,先租下来,奶奶亲自打扫卫生,我去置办桌椅板凳,案板架子,把厨房整理好,然后是其他的各种食材。


我们简直超效率,三天时间一切置办齐备,只欠奶奶巧手做菜烙饼了。


奶奶把我们都赶走,不让管她了,她要亲自上阵,开始她的摆摊创业之旅。


那要强的个性,创业的兴奋,像熊熊的火,让奶奶充满激情。脚下生风,手下翻花,忙个不亦乐乎。


当天下午,奶奶就把各种食材装了一车,准备出摊做生意了。我不放心,一路跟着。


奶奶先到一学校附近,说这个时间点学生娃放学,赶着上补习班,是卖东西的好时机。


嘿,感情市场调查都做好了。心里暗暗佩服奶奶。


果然,孩子们放学,急吼吼地买了吃的就又去赶补习班了。放学这一阵子,奶奶就卖了20多个。


旗开得胜啊!奶奶美滋滋地,得意得向我夸耀成果,我给她个大大的赞,她的脸笑成了花。


农村奶奶大字不识,75岁进城创业,85岁激情不减

06

这边学生走完,奶奶就乐悠悠骑着三轮车往商场那边赶夜场了。


奶奶一到就有人打招呼:老嫂子,说来可就来了啊,咱俩能做个伴了。


奶奶赶紧介绍,原来前几天她已经专门来摸过路了,知道哪里有地方,把摊子摆在哪更好,打招呼的奶奶也有60多了,在这里卖鲜切水果,正好俩人把摊子摆在一起做个伴,即有人聊天,卖的东西还互补。


我又给奶奶点了个大赞:没想到不识字的老太太干事前市场摸得挺透啊!


奶奶摊子支起来没多久,来往的人们就被奶奶摊子上新鲜的各样小菜吸引了,有两个过来说要买个尝尝。


奶奶现场烙饼,手起饼落,干净利索,不一会饼的香气四起,热腾腾的,再卷上菜,美味又健康,试吃的小姐姐直呼“好吃”,称赞奶奶手艺好。


奶奶听得花枝乱颤,再没有一点呆在家里时长吁短叹的寂寞。我看着心里也满满的高兴:有价值的人生还是最快乐的人生啊!奶奶活得有价值,心情都不一样了!


我站了一会,奶奶把我赶回了家。说自己有电话,有事打电话,没事别管她,她忙着呢,高兴着呢。


我回去跟一群叔伯姑姑和爸妈汇报了情况,他们一听顿觉心安。


农村奶奶大字不识,75岁进城创业,85岁激情不减

07

不过奶奶半夜一点多才回到家,着实让我们等得焦急。看她完完整整回来,精神头挺好,我们才在她的催促下睡觉去了。


奶奶年龄大了,睡眠少,一大早就起床,又悄悄出门。


后来她摆摊也再不让我们帮忙,自己一个人买菜、做菜、出摊。


早上7点多,奶奶就骑着三轮车去市场买菜;8点左右到家后就开始准备配菜;下午5点半至6点到地方后开始出摊,一直到晚上12点多才回家。


慢慢的,我们也习惯了奶奶自己出摊的事,不再过于担心。煤气罐定期帮她检查,面帮她买好,有空的时候,偶尔帮她摘摘菜。


奶奶这摊子一出就是10年,很多人成了她的老主顾,都说奶奶干净,做的东西好吃,有家的味道。


奶奶也感觉日子过得非常充实,不仅排遣了无聊,更让她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


而且奶奶头不昏,眼不花,记性好,10年过去了,仍然腿脚灵便有劲。


她说和面、擀面的时候全身都在动,是最好的运动。出摊的时候,人们亲热地奶奶长、奶奶短地叫着,心里也热乎乎的,特别开心,心情好了,身体哪还会有毛病?


农村奶奶大字不识,75岁进城创业,85岁激情不减

08

只要奶奶身体好,心情好,我们当然也开心。


但是毕竟85岁了,今年开始,奶奶觉得有点力不从心了,有时候会感觉累,我们就劝她别出摊了,她说那么多老主顾等着吃这一口呢,不能不去。


唉,这上升到责任心了,我们更是无法阻拦她,只能给她买钙片、蛋白粉等各种补品,希望她身体更好些,能坚持更久点。一切以她开心为主吧。


上个月奶奶闪住腰了。这下可好,真不能出摊了,她交代我专门写个告知牌,挂到她经常出摊的地方,告诉老顾客最近不能出摊,别让人家等。


农村奶奶大字不识,75岁进城创业,85岁激情不减

我爸希望奶奶因为腰的事,今后安安生生呆家里,别再出去了,就准备把奶奶的三轮车悄悄处理掉。


谁知奶奶对她的“宝贝”情有独钟,关注度比较高,一听爸爸要扔她的三轮车,可怒了:不让我出摊就是要我的命啊,我得折腾着才更开心,憋到家里会憋坏的。


爸爸叹气:你这不是自虐吗?有福不会享,非要去折腾。


奶奶不承认她那叫“自虐”:我就觉得这样折腾可开心,要不是我爱折腾,身体哪有这么好?看看小区里那些老人,比我年轻还没我身体好,走个路歪歪扭扭走不稳。


爸爸终究拗不过奶奶,只好保留着她的三轮车,但要求奶奶必须休息够一个月,而且以后摆摊时间不超过晚上11点。


奶奶和爸爸订了君子协定,皆大欢喜。


愿奶奶康乐长寿,烙馍卷菜天天都能做!


故事来源:同事小英讲述,谢谢!

#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奶奶   老主顾   叔伯   灵便   烙饼   腿脚   煎饼   摊子   姑姑   大字   村里   儿女   爷爷   家里   爸爸   身体   农村   激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