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儿子在学校打架,想报复同学,爸爸“4步法”让孩子幡然醒悟

9岁的儿子,一天在学校和同学闹矛盾打架,回家后告诉爸爸,自己打输了。

9岁儿子在学校打架,想报复同学,爸爸“4步法”让孩子幡然醒悟


爸爸问道:很疼吧?有没有觉得很委屈?

儿子说:嗯,没打赢,很生气,想去报复!

爸爸说:我曾经也和同学打过架,也打输过,你的心情我能理解,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爸爸支持你!

儿子说:明天我要带一块大砖头去,把他的头砸烂!

爸爸说:嗯,我觉得可以,那我晚点就帮你准备砖头,还需要别的吗?

儿子说:爸爸,我还想要一把水果刀吗,明天我要削他,让他流血!

9岁儿子在学校打架,想报复同学,爸爸“4步法”让孩子幡然醒悟


爸爸说:嗯,这个解气!爸爸等会帮你找。

爸爸转身去了卧室。

儿子感觉得到爸爸的理解和支持,瞬间觉得心里没有那么难受了,心情渐渐平复下来。

过来一会,爸爸从卧室拉出两个大箱子,装了很多衣服和被子。

儿子看着这些衣服和被子,奇怪的问:爸爸,你不是帮我找砖头和水果刀吗,拿这么多衣服和被子干嘛啊?

9岁儿子在学校打架,想报复同学,爸爸“4步法”让孩子幡然醒悟


爸爸说:儿子,是这样的,如果你打算用砖头去砸同学,他会被砸得头破血流,那么警察叔叔会把我们带走,在监狱里我们可能要待至少三个月,我们带一点衣服和薄点的被子就可以了;如果你打算用水果刀削他,那么我们在监狱里至少要待三年,这样我们就要多准备衣服和厚一点的被子。

“明白了吗,儿子,砖头和水果刀还需要爸爸准备吗?”

儿子很愕然,然后说:爸爸,那不带了,不打他了!

爸爸说:你刚才不是很生气、很愤怒吗?

儿子的脸红了,低头说:爸爸,我现在已经不生气了,我们不能伤害同学,不然会坐牢的,其实,今天我也有不对的地方。

爸爸说:那接下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儿子答到:下次我不能这么冲动,可是不全是我的错,我不想低头!

爸爸说:打架肯定双方都不对,你主动示好不代表你低头,而是显示了你的胸襟和气度,大家都有犯错的时候,改过就可以了!

第二天,儿子主动找同学沟通,同学也感到不好意思,因为自己也有错,后来他们还成为关系很好的同学。

爸爸通过巧妙的4步教育法,让儿子学会了选择和代价!

这4步是什么呢?

第1步,表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主动去向孩子核实,自己的理解对不对,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就更愿意为我们敞开心扉。

第2步,表现出对孩子的同情。要表达出我们对孩子的感受也是感同身受的,最好能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和感受。

第3步,与孩子沟通交流。把我们的想法告诉孩子,比如你做的哪里不对,为什么不对,沟通交流有时技巧,不能用大道理说教,上面这位父亲搬出被子和衣服,巧妙地告诉孩子伤害同学的后果,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4步,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问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类似的问题,有什么想法,我们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直到达成共识。

其实这4个步骤很容易实施,而且简单好用,我们再来看一个故事。

一天,10岁的女儿放学回家,抱怨老师在全班面前批评了自己。妈妈听完后插着腰,以指责的口气说,苍蝇不盯无缝的蛋,老师不会无缘无故批评学生的,你到底干啥好事儿了?

9岁儿子在学校打架,想报复同学,爸爸“4步法”让孩子幡然醒悟


女儿很不高兴,气冲冲的对妈妈说,我没干坏事,我也不想告诉你了!

这时妈妈想起“4步教育法”,于是她换了一种态度和女儿说:“我敢肯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你,让你觉得非常丢脸。”这是第1步,表达理解。

“我清楚记得自己上小学2年级时,也有一次因为站起来削铅笔,老师也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了我,我也觉得又丢脸又生气。”这是第2步,表达同情,最好能告诉孩子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

9岁儿子在学校打架,想报复同学,爸爸“4步法”让孩子幡然醒悟


女儿这时感兴趣了,“真的?我今天只是向别人借了铅笔,我觉得老师不能因为这小事批评我。”

“确实是个小事,但你在课堂上借铅笔说话,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同学,你说呢?”妈妈继续和女儿沟通。

“嗯,也是,是会稍微影响周围同学听课!”

孩子已经说出了事情的原因,妈妈继续和女儿交流自己的看法,这是第3步,沟通交流。

“嗯,我们能不能想个什么办法,下次不在让老师因为这种小事批评你?”妈妈继续引导女儿。这是第4步,引导孩子去解决问题。

“妈妈,能帮我多买些铅笔吗,我多带几只,下次就不用再向同学借了。”

“不错,我们就这样办!”

9岁儿子在学校打架,想报复同学,爸爸“4步法”让孩子幡然醒悟


其实作为妈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帮助女儿找到办法不惹老师发火和批评。但妈妈第1次的指责,让女儿心中充满了敌意。

后来妈妈采用了“4步教育法”后,女儿感到了亲近和信任,而不再是疏远和敌意,最终找到解决办法。

好的家庭教育不一定非得一直反复说教,甚至采取暴力的形式,这种方式也很难让孩子心服口服。

上面两个故事的爸爸和妈妈,都充满智慧,他们都懂得在处理孩子的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先认同心情,表达同情,接着沟通交流,最后再解决问题。

9岁儿子在学校打架,想报复同学,爸爸“4步法”让孩子幡然醒悟


更为重要的是,在“4步教育法”里,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同时学会独自承担后果,学会选择和代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爸爸   儿子   同学   幡然醒悟   步法   教育法   砖头   铅笔   被子   小事   下次   批评   衣服   女儿   妈妈   老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