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忘年交一一丁立池老师

作者:林凡泉 编辑:吕东平

我的忘年交一一丁立池老师

我的忘年交一一丁立池老师

我的忘年交一一丁立池老师


上初中的第一任班主任,是丁立池老师。刚走进教室,黑板上赫然写着“欢迎新同学”五个彩色粉笔字,字写得雄劲、帅气、潇洒、流畅。

等我们坐好,丁老师走上讲台,他个子不高,穿着整洁朴素,神采奕奕,笑容满面。这第一面便给我们留下了极佳的印象。他挨个点名,笑眯眯地看一会,轻轻地说:“请坐”。这一“请”字,让我们受宠若惊,原来中学的老师这样令人亲近、尊敬,没有架子。初次见面,似乎就成了朋友。

第一次上音乐课,让我们抬脚踏风琴。风琴是什么,我全然不知。等抬来放在讲台上,他便坐下,打开盖,双脚蹬着,双手轻弹,风琴便发出悠扬的声音,这是天籁,这是神曲,这与上小学音乐课的感觉有天壤之别。只见他双手娴熟地弹着琴键,奏出一曲美妙的音乐,我们真的陶醉了。后来,他教我们乐理知识,教我们简谱知识,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音乐。初中就会识谱简谱,全赖丁老师教得好。

丁老师是个多才多艺的人。除了教音乐,还教我们美术。他写的美术字、随手勾画的简笔画,惟妙惟肖,把我们羡慕死了。可惜我没有艺术细胞,即便后来王小古等名家教我,我仍然长进不大,至今遗憾不已。但我从心里崇拜他们的艺术才能。2015年学生聚会时,丁老师把他的书画作品集《青青子衿》送给他的学生们,书中的书、画令我们啧啧称羡。正如解世增 (原日照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在《笔有精神墨有情,风雨雷电都是歌》一文中所说:“先生喜文,读书万卷,经史子集,广为涉猎,形诸笔端,或成诗,或成赋,或成隽永小品,或成洋洋之大篇。韵律之美,让人享阅读之乐”“先生喜墨,临池不辍,日日挥毫,妙手偶得。花鸟虫草,尤为雅爱,书画俱佳,堪称双绝”。他的学生丁原胜(原日照市委常委、纪检书记)认为“丁老师德艺双馨,那时他最让我们着迷的就是他身上透出的那股‘文艺范’,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都能来上一手”。正如《礼记》所言:“知乐,则几于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懂得音乐的功能,也会懂得礼,礼乐深通,就成为有德的君子了。用之于丁老师,当得其然。

可惜他只当了我们一年的班主任。后来,他调到日照师范、日照一中,我有幸常去看望他,他总像老朋友一样接待我,和我亲切交谈。从此,我们常常见面,我们像一对挚友,一对“忘年交”,谈天说地,亲近得像父子,又像亲兄弟。

我常想,作为老师,是让学生畏惧好呢,还是让学生亲近好呢?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从我个人经历中体验到,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也许对学生的道德人格塑造更好、更有益。

丁老师经常跟我说,他在教学中,对学生也有偏爱,但是他从心里是喜欢他所教的每一个学生的,哪怕调皮捣蛋、不爱学习的学生,他也绝不歧视他。我们总愿意和他说心里话,他得到了每个学生的尊重和爱戴。《礼记.学记》中说:“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强,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强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古人就知道作教师的要善于引导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所谓学生不听话,根本原因在教育者。在学校,教师得不到学生的尊重、爱戴和认可,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我想,这应该引起现在教育者的深度思考。

丁老师在《我的青春在路上》里专门记述了他在三年困难时期在日照三中的教学经历,简述几件事情如下:

1960年春,丁老师任班主任。一次,班内有13名学生感冒了,他一边请校医诊治,一边拿出3斤粮票(那可是他四天的口粮),买面做了半桶疙瘩汤给学生喝了出汗,自己则一连五天每顿吃一碗地瓜秧做的饭。

1961年春夏之交,“固生”(生活困难时期,生源流失很大,班主任必须到辍学生家中做工作,动员其继续上学,时称“固生”,亦写作“顾生”)任务很重,他利用早晚自习课上课。每天早晨喝二两粮票的地瓜面糊,然后带两张煎饼作午餐到几十里路远的地方去家访。由于害饿,不等响午,煎饼已下肚。他从巨峰步行到马庄公社(今为后村镇)有关学生家走访。在崎岖的山路上奔波,一天少则走六、七十里,多则行八、九十里。为了怕饭时赶上学生家吃饭,到村头便找个地方躺一会,等过了饭时再到学生家。下午往回走,便饿得两眼冒金花,腿软腰酸,走个十步八步的便要坐在地上歇一会。那种饥饿难耐的感觉,是未经历过的人无法想象和难以体会到的。回来后,还要利用夜晚批作业、备课。有时要忙到第二天天亮,然后又是上课、家访。可是丁老师却说:“这不是小说,也不是故事,是那个时代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走过的路”。

写到这里,不用再赘述。我这里不是去赞美那个时代,我所要赞美的,是那个时代的老师,他们的良知、他们的职业操守啊!那时的老师,不但敬业爱岗,而且爱生如子。但今天,在拜金主义的浸染下,个别教育工作者淡化了自己的职责和良知,淡漠了自己的追求和担当,失去了自己的理想,变成了拜金主义者和享乐主义者,这是当前教育战线应当警惕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我的忘年交一一丁立池老师

我的忘年交一一丁立池老师

我的忘年交一一丁立池老师


我的忘年交一一丁立池老师

作者:林凡泉,网名:山水如画。退休教师,爱好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日照   老师   忘年交   简谱   音乐课   礼乐   礼记   家访   风琴   粮票   煎饼   班主任   亲近   教师   学生   音乐   丁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