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与养老保险金

在农村人传统思想里根本就没有领养老金的意识,对于提前缴纳养老保险金,日后到一定年龄后开始领取退休金的做法,接受的不多,怀疑的不少,观望羡慕和嫉妒是主流。可以说在很多人的思想认识里根本就没有现代制度的意识。感情、亲情、父子情才是最为靠得住的。养儿防老从感情角度建立起的关系在思想认识里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我养儿小,儿养我老认为是天经地义,既合情又合同,更符合人们的传统认识。

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与养老保险金

养老保险


养儿防老的这个“老”字在农村人的传统认识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层是失去劳动能力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另一层是过世后入土为安,只要有儿女,在自己一切都能够自理的时候,农村人不但不会指望别人,而且总是为子孙服务,可以说是小车不倒只管推,真正推不动了停歇下来之后的第一依靠是老伴,然后才会向子女们索取。老人过世在农村本身耍的就是儿女,这也是现在很多农村白事过得很铺张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办丧事埋的是老人,彰显的是所谓的孝心,更是做给活人看的。

农民种地向国家纳粮,销售自己的粮食是自己对自己最朴素的认识。自开天辟地以来皇粮国税都是必须要缴纳的。把所产粮食当做商品售卖,得到应有的收入认为是自己参与经济活动的全部。花自己卖粮所得的钱去购买各种用品认为是别人经济活动应得的收益。对于缴纳养老保险之类的事情感觉从来没有经历过,缴那些钱靠谱吗,以后能领到钱吗,能领几年,合算不合算等等问题,在心目中总会产生一个个大大的问号。

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与养老保险金

农村家庭

后来的年轻代农民外出务工了,天南海北到处都去,打工不在自己户籍所在地的非常多。工作也可能不会时间太长后又换工作地方,工作地的单位为务工农民缴纳了养老保险金,当换工作地方的时候却很难带着所缴纳的养老保险金一起走,造成了很多人不愿意缴纳,最后形成的认识就是不缴最好,缴这类钱不如养儿子。

不愿意缴纳养老统筹费用实际上是农民对这一利民利己政策的认识还不够。总认为把钱放在自己手里最可靠,扣除个人工资的一部分进行缴纳时思想上存在疑虑,同时感觉到自己仅仅是打工一族,工作的长久性和稳定性不是很可靠,对更换工作转移社保认识不足。实际上只要自己的工作单位发生了改变,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去转移自己的社保关系。

农村传统的养儿防老与养老保险金

农民领退休金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很多具体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农民对于社保的认识也在提高,很多农民工现在已经加入到了缴纳社保的行列之中了。在工作单位发生变化后转移自己的社保已经变得非常方便了,以后打工的农民在达到规定的缴纳年限和退休年龄后,也可以拿到同城市工作人员一样的退休金。从而可以从经济上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儿女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完全可以做到同城里人一样,用自己的退休金去服务于孙子辈,从而减轻儿女们的负担,加深祖孙几代人的感情,把养儿防老做得更好。农民缴纳了养老保险金后,在自己年老后经济方面就可以有较为可靠的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养儿防老   保险金   粮所   传统   农村   退休金   养老保险   社保   儿女   粮食   感情   农民   单位   经济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