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青春期的孩子这样说

“你怎么又生气了?我真搞不懂你到底哪里不爽,有不舒服就说出来啊!”

“跟你说了也白说,你根本理解不了!”

“你都不说出来,你怎么知道我理解不了?说到底,还不是你自己的问题!”

“你就只会怪我,跟你讲话简直是浪费时间,我懒得理你了!”

闺蜜又和女儿吵了一架,又是和往常几乎一样的对话模式,又是一样的结局:女儿把妈妈的微信拉黑了,拒绝和她的一切沟通。

闺蜜对此很苦恼,她不明白,原本那么乖巧听话的女儿,为什么自从上了初中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仅说什么都不听,还动不动就和大人顶嘴,乱发脾气。她说女儿现在就是家里的定时炸弹,虽然总是处处小心应对,但仍然无法避免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战争。

闺蜜的遭遇也是很多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们的日常,爸妈们无法理解孩子们突然的变化,想努力靠近孩子、理解孩子,可是,孩子们却总是像刺猬一样,把父母推得远远地,激烈的言行还经常伤到父母的心。

其实,闺蜜的女儿说得没错,不是她们不愿意说,而是父母没有好好地倾听,也就无法理解孩子,甚至还会误解孩子,就导致青春期的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

那么青春期孩子到底怎么想的,他们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在《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里,爸妈们就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本书是由中国心理学会的督导师孟馥和其他几位心理学大师共同编著而成。此书被誉为当今焦虑时代的安心养育指南。

本书利用实际案例,详细解答了父母在实际养育子女的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困惑。比如面对青春期孩子出现的问题,书中不仅道出了问题背后深层的原因,而且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你听,青春期的孩子这样说

1、你听,孩子情绪背后是这样的期待

当孩子和父母发生摩擦时,他们表面上表达的是内心的愤怒,其实隐藏在愤怒背后的可能是不被父母认可的悲伤、或者是被父母误解后的委屈,而这些情绪的背后则是他们对父母的各种期待,他们显露出的情绪,其实是想让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或者想让对方换一种对待自己的方式。

一个初三的男孩,最近的状态很不好,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厌学的迹象。他的爸爸很着急,他不知道一直以来学习优秀、乖顺听话的儿子,为什么会在这关键时刻出现问题。面对孩子一次次下滑的成绩,爸爸无法控制自己的着急,总是会批评儿子的学习态度不认真、不严肃。这时,儿子总会和爸爸大吵一架,气呼呼地把爸爸赶出房间。

但这样的状态在持续,事情在恶化,儿子拒绝去学校了,爸爸慌了,只好带儿子走进心理咨询室。

在咨询师的询问下,儿子流着泪对爸爸说:“每次我考不好的时候,你就只会反问我为什么同样的题别人都能做出来,我就做不出来。每次你这么说的时候我都气得要死,就忍不住要吼你。但实际上我心里也很憋屈,我也恨自己考不好,觉得自己对不起你们。我其实最想听的就是你能安慰我、鼓励我一下。哪怕你说一句“没事的,下次努力就好”也行啊。”

听到儿子这番话,爸爸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一直以来误解了儿子,以为儿子和自己的发脾气是不听话、叛逆,没想到儿子压力那么大,每次想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这位爸爸看到儿子下降的成绩,看见孩子对自己的咆哮和拒绝,却没有感受到儿子内在的自责和失落,更没有做出儿子想要的理解和支持,才导致事情变得更加糟糕,亲子关系也更加恶化。

所以,和青春期孩子相处,要从事件上感受孩子的情绪,并尝试看到情绪背后,孩子对父母的渴望 和期待。如果搞不懂孩子的期待是什么,可以用这样询问孩子:“刚才你好像很生气,但我猜,你真正想告诉我的是不是其他事?”或者:“我不太确定,你是说你希望……吗?”

学会了倾听,还需要注意和孩子说话时的态度,因为很多时候,沟通的态度比沟通的内容重要得多。

你听,青春期的孩子这样说

2、你说,沟通的态度比内容重要

在和孩子沟通时,在做到倾听的同时,还要注意我们沟通时的态度。因为我们作为孩子的养育者,一直以长者自居,总在管理孩子、控制孩子,于是一旦孩子否认我们的看法,不接受我们的建议时,父母就会发怒,带有情绪的对孩子进行指责、讥讽、打压,甚至谩骂式的态度和孩子交流。

一旦我们的态度不对,即使嘴里说的话再温和,孩子也会拒绝交流,甚至发出抵抗的情绪。

一位妈妈在半夜12点时,看到儿子屋里的灯还亮着,顿时开始焦虑了:“这么晚不睡觉,孩子肯定还在打游戏!”想到儿子睡这么晚,明天上课时就有可能在教室睡觉,而且马上就要中考了,这样一直打游戏,如果考不上好的高中该怎么办?妈妈越想越烦躁,实在没忍住,就推开儿子的门大吼道:“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觉?!你明天不上学啦?你到底还想不想考高中了?”

“我睡不睡觉关你什么事,你怎么什么事都要管,烦死啦!”儿子反击道。

“不管你行吗?不管你,你是不是就要玩通宵啦?”

“闭嘴啦!你烦不烦,进来也不敲门,懂不懂礼貌?!”

“你懂礼貌,你懂礼貌还这样和我说话?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自私,我们供你上学容易吗?你对得起我们吗?”

妈妈的话一下子捅了马蜂窝。

“行,你们辛苦是吧?那我明天就不去上学了,省得一直连累你们!”

“你.....”妈妈顿时语塞,空气瞬间凝固了。

妈妈因为带着情绪和孩子说话,必然会引起孩子的反抗,何况还指责孩子的品行,否认孩子,于是把沟通推向了误解的地步。

其实很多青少年都表示,如果父母跟孩子说话的态度足够尊重、足够好,即使爸妈说的话不那么中听,孩子多少也能接受一些。但如果一上来就评价他们,就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不尊重他们,于是即使爸妈说的是金玉良言,他们也不爱听、不会听。

所以,当你想说的时候,就要先把情绪稳定好,再组织好不带评价的语言,就能达到和孩子顺利沟通的目的了。而且,如果想进一步提升和孩子的关系,父母还需要一些行为上的改变。

你听,青春期的孩子这样说

3、你做,让亲子关系既亲密又独立

认真倾听,不带情绪地和孩子沟通交流,那么亲子关系就会顺畅很多,如果父母能意识到面对青春期孩子,调整家庭模式,转换养育方式,尝试慢慢放手,形成和孩子“既亲密又独立”的状态,就能真正的拥有健康的家庭氛围了。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他们想在生活和情感上独立,但却又离不开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他们既想摆脱父母对自己的管制,却又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于是,一旦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就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孩子“既想离开又想留在家里”的处境。

有这样一位“鸡血妈妈”,她一直想成为成功人士,但失败,就想找了一个厉害的老公,做成功人士的妻子,结果也失败,老公很窝囊。最后,她把希望放在了女儿身上,她想培养出一个成功的女儿,成为成功人士的妈妈。

于是,自从女儿出生后,她再也没有和丈夫有过亲密接触,而是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放在女儿身上。对女儿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照顾,事无巨细地为女儿安排好一切。

她期待女儿会和她想象的那样,成绩优秀,考入好大学,成为社会精英。可是,刚进入高二的女儿却突然不去上学了,每天在家打游戏,这让妈妈愤怒之极。她声泪俱下地控诉女儿不知道感恩,对不起自己这么多年的含辛茹苦。

这样的妈妈在社会上有很多,又被称为“直升机式的妈妈”。她们一直秉持着“一切都为了孩子好”的信念,坚持了十几年,但是她们的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长期处于痛苦中,内心想脱离父母管控的意念,导致孩子们一次次和父母发生冲突,有些孩子为了避免冲突,选择逃避:不去上学,沉迷游戏。

父母们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需要学会慢慢地松开保护孩子的手,选择有距离的守护,而把对孩子的关注逐渐地收回到自己身上,把寄予在孩子身上的期待,更多地转变为自己对人生的把握上,好好经营夫妻感情,增进家庭的温暖,才能真正的给到孩子想要的陪伴和支持。

你听,青春期的孩子这样说

《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作者就是这样用各种真实的案例,帮助父母看见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学会更好地倾听孩子情绪背后的期待,放下对孩子的各种指责和评价,和孩子进行建立在平等和尊重上的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需求,真正地帮助到孩子。并学会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从全身心的守护到一点点地放手,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做孩子背后的陪伴者和支持者。

相信等到闺蜜看完这本书,就能找到和女儿相处的方法,重新架起沟通的桥梁,给予女儿正确的期待,调整自己的状态,给女儿“既亲密又独立”的空间,陪伴她更好的发展她自己。


购书「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青春期   孩子   误解   亲密   情绪   态度   儿子   身上   爸爸   说话   父母   独立   女儿   期待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