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工作 | 幼儿温馨进餐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健康教育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提高整体素质的基础,教师应将身心和谐发展的健康观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幼儿园进餐环节为幼儿身体发育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物质前提。所以,做好进餐环节的各项工作可以使幼儿的进餐更加顺畅、更加愉快,从而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加餐的准备工作


1.牛奶、酸奶的准备

幼儿园饮用牛奶经厨房煮开后,自然降温至饮用温度后送到各班让幼儿饮用。幼儿园加餐喝牛奶一般使用饭碗或者水杯,无论使用哪种容器,都应该清洗、消毒后再使用。教师将消毒后的杯子或碗发给每个幼儿一个,将适宜温度(冬季要用热水浸泡到温热状态)的牛奶用勺子舀到幼儿的餐具之中;如果是袋装牛奶,需倾倒在幼儿的饮奶餐具中饮用。


酸奶应冷藏保存2℃~6℃的环境中,否则会导致某些营养物质的流失和益生菌含量的降低,有时甚至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专业人士认为酸奶在室温中放置不宜超过两小时。幼儿园一般给幼儿饮用小盒装的酸奶,无论是凝固型的还是搅拌型的,大部分用吸管饮用。


2.水果的准备

幼儿园加餐的水果除应选择应季水果外,还要符合当地食品监督部门的卫生要求,一些不能削皮、不宜清洗的水果最好不在幼儿园中集体食用,如葡萄、草莓、杨梅、山楂等。


水果的清洗

无论什么样的水果,带皮或不带皮,给幼儿吃之前都应清洗干净。清洗时首选淡盐水,将水果表皮用水浸湿,放一点食盐,双手握着水果来回轻轻地搓,或用淡盐水浸泡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水果的削皮

削皮前,教师要将消毒好的水果盆、消毒盖布、削皮刀、水果刀准备好,并认真用肥皂、流动水洗手。然后将每个水果的外皮削掉,削好皮的水果放到水果盆中,加盖或用洁净的纱布盖上。


三、进餐的准备工作


1.教师分餐的准备

由于托小班幼儿自理能力较差,一般由教师把饭菜分到每个幼儿的碗盘里让其食用。中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渐学会自己盛取主食、菜和一些其他食物

分餐时,教师推着餐车将食物分类依次发放到每个幼儿的碗盘里,一般先分主食,再分配菜,等幼儿饭菜吃完后再分汤。分发汤菜时,用勺搅拌使汤、菜混合均匀再盛给幼儿。饭菜和汤不要盛得太满,通常到饭碗的2/3处即可。此外,教师为幼儿分发饭菜时应从幼儿侧面递送,不能从幼儿的头顶上越过。


2.幼儿取餐

在幼儿自取食物前,教师应将各种主食、副食分开放置在高度合适的分餐桌上,为了防止幼儿拥挤,餐盆摆放的位置不能扎堆,同一种食物可以分开盛放在两个餐盆中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每个餐盆中放置一个或两个大小适合幼儿使用的公共餐具。幼儿取饭菜时要使用公共餐具,不能用手抓,也不能用自己的餐具从餐盆里取;吃多少盛多少,少盛多添,避免挑挑拣拣。


盛饭菜:幼儿每次盛饭菜时,要将自己的餐具放在靠近餐盆的桌子上,用公共餐具每一种盛一点,避免盛得过多吃不完造成浪费。


端饭菜:幼儿取好饭菜后,两手将餐具端平,眼睛既要看手中的餐具避免泼洒,又要看路以躲开障碍物,回到自己的座位后,轻轻将餐具放在桌子上。


盛汤:托小班由教师盛汤,中大班幼儿自己盛汤。


四、进餐环节教师指导要点


进餐前

1.教师穿上配餐服、戴上配餐帽,洗干净双手。

2.营造宽松温馨的进餐氛围,安抚幼儿情绪,为愉快进餐做好心理准备。

3.餐前15分钟做好桌面消毒工作。

4.指导幼儿自主有序地做好餐前如厕和洗手。

5.指导幼儿参与分发餐具,摆放整齐,轻拿轻放。

6.鼓励幼儿用喜欢的方式,向同伴介绍饭菜营养,激发幼儿进餐欲望。

7.夏季散热,冬季保温,保证幼儿进食的食物温度适中,取来的饭菜要放在餐桌安全处,让幼儿懂得不靠近,避免发生烫伤。


进餐中

1.盛饭菜时动作要轻,能根据幼儿的进食量为幼儿盛饭,少盛勤添。

2.提醒幼儿有序端取饭菜,安静进餐,对挑食、偏食以及暴食的个别幼儿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鼓励幼儿爱吃各种食物,在教师帮助下能吃完属于自己的那份饭菜。

4.帮助、指导幼儿尝试学习吃带壳、带皮、带核食物的方法。

5.引导幼儿养成细嚼慢咽、干稀搭配、吃饭要安静、不剩饭、不暴饮暴食等良好进餐习惯。

6.与家长协调一致,帮助肥胖幼儿适当控制进食量,调整食物结构。


进餐后

1.帮助、指导幼儿养成饭后擦嘴、洗手、漱口的正确方法。

2.指导幼儿学习将餐具分类放在固定位置的餐具里。

3.提醒组织幼儿餐后自主选择安静的区域活动。

4.有计划地组织幼儿餐后散步、进行安静活动。


进餐环节幼儿常规要求

1.懂得进餐时的情绪对身体健康有益,能安静愉快的进餐,乐意自己吃饭。

2.知道进餐前要洗干净双手。

3.正确使用餐具,学习掌握吃多种食物的技能,逐步做到独立进餐。

4.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需要适量进食,知道均衡膳食对身体有益;爱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吃饱吃好。

5.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细嚼慢咽,吃饭不发出较大声音,不掉饭粒,保持桌面,地面干净。

6.餐后有序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残渣,做到餐后擦嘴、洗手以及漱口。


五、进餐环节幼儿常见问题解读


问题1:进餐时,总有幼儿挑食、偏食怎么办?

问题诊断:

每每用餐时间,教师在巡视幼儿进餐情况时总会发现个别幼儿碗盘中剩下一些饭菜,当老师问幼儿为什么不吃木耳呢?幼儿的回答是:“木耳黑呼呼看起来不好看,我就是不想吃”,香菇好难闻,很多类似这样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与家长从未提供或很少提供某些食物,家长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到幼儿的饮食,特别是带有特殊味道、颜色发黑的食物幼儿总是有一种排斥心理;另外,幼儿从小吃较软的食物,牙齿发育不好,对粗纤维的食物不能充分咀嚼,而且有时幼儿脾胃不适、疲惫、情绪不稳定、运动过度、睡眠不足等也会导致暂时性的偏食挑食。


问题解决:运用“趣味引导–操作体验”的策略

幼儿不爱吃的食物,自己动手做一做,玩一玩,不但能愉悦身心,满足爱动的特点,最主要的是能产生对这种食物的兴趣。因此,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开设小厨房,让幼儿适当参与摘、洗、切等简单的制作,使幼儿对这些食物的特征、吃法及对人体的好处有了大致的了解,从而不再抵触这些食物,产生喜欢吃的愿望。另外教师可通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行为指导,带领幼儿亲自参与小厨房的制作活动,增加幼儿对食物的兴趣,改善幼儿偏食的不良习惯。


问题2:如何实现对超重幼儿的进餐干预

问题诊断:

在幼儿园每年有两次体检,一次是3-6月份的大体检,一次是8-11月份的小体检,两次体检都对幼儿的体重有明确的要求。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班级很多幼儿都在超重和肥胖的边缘,正常幼儿三餐都在幼儿园,所以对已经超重和肥胖幼儿的体重干预也是保育员老师工作中的重头戏。出现幼儿肥胖和超重的愿意主要是因为:一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进食很快、挑食偏食;二是家长错误的观念,认为幼儿能吃就是好,只要幼儿白白胖胖就好;三是幼儿运动量少,且运动方式单一,现在很多家长由于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孩子玩,幼儿经常坐着看电视玩游戏;四是进餐过多,营养过剩。


问题解决:运用“个别指导”的策略

记得一次在组织幼儿餐前洗手的时候一一说:“我不用筷子吃饭”。我点头说:“一会儿看看吃什么饭再说吧!”一一洗手回来看见是米饭和菜,就说,“我不会用筷子夹饭。”我说:“那你用勺盛饭,用筷子夹菜,像龙虾一样左右手都用。”“可是我没有大钳子……”

到了开饭的时间,我特意给一一盛好饭菜,(菜多饭少)摆上筷子和小勺,一一用勺子大口吃起来。我小声说:“一一,你吃过西餐吗?”“没有。”“我看见熊猫吃西餐的时候就是左手拿勺,右手拿筷子。我吃饭的时候也是左手拿勺盛饭和汤、右手用筷子夹菜,一边儿吃一口特别好玩,吃的还特别快呢!”一一试着用筷子夹起一块西红柿放进嘴里,我小声说:“你夹的比我还好呢!你可别告诉马老师啊!”一一点点头又夹起一块鸡蛋吃了。“如果你用筷子特别好,吃什锦饭的时候你就能随便夹着吃了,一块火腿丁、一块黄瓜丁、一颗青豆、用勺子吃的小朋友就不能这样分着吃,平时你就得多练习用筷子吃饭。”“嗯。”一一在老师的鼓励和引导下逐渐学会了使用筷子吃饭,通过个别指导,让一一学会用筷子吃饭,一方面控制了他的进食速度,另一方面学会了使用筷子进餐,这对一一控制饭量、减轻体重很有帮助。


问题3:刚入园的幼儿不愿吃饭,或独立进餐有困难怎么办?

问题诊断:

刚入园的幼儿在进餐时常有这样的表现:有的哭闹不止,吵着让妈妈喂;有的紧紧的抱着自己的物品呆坐着不吃饭;有的一直在喊“老师,喂喂我”,等待老师来喂;有的不会拿小勺,舀饭时,一手握着勺子,舀不起饭菜而将饭菜洒到桌子上,或舀一半,饭没吃到嘴里却洒到身上等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如下:其一是因为环境陌生,幼儿与教师的依恋感、信任感尚未建立,缺乏安全感,心理焦虑,不愿吃饭;其二是由于成人的教育方式不当,让幼儿认为年龄小什么都不会,或因为父母工作忙,没有时间和耐性帮助幼儿学习进餐技能,进餐活动完全由成人包办,因而造成幼儿强烈的依赖性和进餐技能的严重缺失。


问题解决:

运用“环境引导——说做一体”的策略

环境是第三位老师,具有暗示作用。教师可通过半封闭、有幼儿家人照片、放置幼儿依恋物的进餐环境,给幼儿亲切感。通过喊幼儿乳名、帮助幼儿进餐,让幼儿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对于独立进餐有困难的幼儿,运用短小有趣,朗朗上口的儿歌,趣味十足的游戏,配合形象化的语言,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在真实场景中不断习得进餐技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幼儿   偏食   挑食   勺子   酸奶   肥胖   餐具   筷子   饭菜   幼儿园   环节   食物   水果   温馨   老师   教师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