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员职业素养与要求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对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认识

一是幼儿教师心理状况能否区分为健康与不健康两种状态.

二是幼儿教师所表现出的心理与行为不适应现象能否都可称之为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

三是幼儿教师违反职业道德是不是心理健康表现。


(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问题

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自卑心态严重;嫉妒情绪突出;

虚荣心理明显;焦虑水平偏高;

性格忧郁孤僻;逆反心理较强,

人际交往障碍;心理压力大等等。


(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1.社会职业要求的压力。

2.幼儿园内工作的压力。

(1)琐事多,压力大.

(2)幼儿园课程的压力。

(3)安全责任的压力.

(4)专业提升等压力.

3.来自幼儿的压力·

4.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

(五)来自个人方面的因素:

1.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2.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3.不良人际关系

4.自信度。

5.抱负水平。

6.耐挫折能力。

7.心理素质。


我们仅从社会、幼儿园以及教师本人三方面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社会要将“尊师重教”的意识落到实处。

其次,幼儿园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

1.注重引导,解开教师心结。

2.举办心理健康讲座。

3.融洽同事关系

4.融洽干群关系

5.劳逸结合,缓解教师工作压力

(1)周末工会活动

(2)情绪告假制度

6.提供舞台,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7.以人为本,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最后,幼儿教师本人也要积极主动地维护心理健康,应懂得自我心理保健。

1.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理性的认识,并能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并做出良好的反应。

2.有良好的情绪体验,善于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3.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在工作过程中,要克服疲惫心理,保持自身的工作状态始终处于一个积极的状态。

5.保持心理健康。

(1)教师要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

(2)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

(3)及时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6.提高综合素质。

7.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幽默的情绪。

(1)教师自身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非常重要。

(2)教师要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保育员   幼儿教师   素养   融洽   心理健康   人际关系   幼儿园   心态   情绪   性格   现实   状态   压力   教师   心理   职业   社会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