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听不到家长说话,这下知道是为什么了

听到不止一位妈妈抱怨:每次叫孩子做个什么事,比如洗手吃饭,帮拿个东西……都要喊上好几遍,尤其他在看电视或玩的时候,你不发火,似乎他永远不会搭理你。

宝宝对我们的话充耳不闻,一般来说,可能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孩子经常听不到家长说话,这下知道是为什么了

孩子的注意力尚未发展完善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注意力=专注力,其实注意力的范围更广,在心理学上,注意力有四种特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而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幼儿注意力的这四个方面,都相对差一些。

1、注意力的广度即注意的范围有多大,比如同样的一长串数字,广度较好的孩子能完全记住;广度较差的孩子可能只记住2、3个数字。

2、注意力的稳定性就是我们常说的专注力,即较稳定地把注意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的能力。

3、注意的分配,通俗讲就是一心二用的能力,比如演艺人员一边唱歌,一边跳舞。幼儿注意力的分配能力还不够好,很难一边玩积木,一边注意有没有人在叫他。

注意力的转移,指一个人主动的、有目的地将注意力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比如,你让孩子关掉电视,立刻来吃饭,他可能比较磨蹭。

孩子经常听不见我们喊他,也不能同时做几件事,其实不是他们不想,实际情况是他们还没有达到这个发展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注意力会逐步发展健全,所以,遇到孩子出现的一些听不到家长说话的现象,我们不必过于苛责。

孩子经常听不到家长说话,这下知道是为什么了

逆反期的无声反抗

孩子在三岁左右是自我意识的第一个飞跃期,一直到大概5岁,我们称之为“第一逆反期”,他们由于具有了强烈的自我意愿,不想处处顺从,总想反抗一下家长的权威,“喊了不理”就是其中一种反抗形式,尤其大人态度比较强硬时,会更加激起他们的反抗欲。

孩子未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比如在叫孩子睡觉、起床的时候,喊一遍不应,喊两遍不应,甚至家长当面去“请”,都无动于衷。出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平时的生活习惯比较随意、懒散,没有规律。家长需要

从培养孩子好习惯的角度去“从长计议”,当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后,你不用喊,他就能做到自我管理。

孩子经常听不到家长说话,这下知道是为什么了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能改掉孩子“十喊九不应”的毛病呢?

1.忌隔空喊话

回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常常一边做其他的事,一边对孩子隔空喊话呢?看不到人,孩子会觉得这件事不紧急不重要,自然不放心上。如果有可能,我们要尽量走到他跟前,平视他的眼睛,对他讲“xxx,看一下妈妈”,当他注意力转过来后,我们再说事情,“我们要吃饭了,把手洗一洗”“去楼下帮妈妈带个快递”……这既尊重了孩子,又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忌啰里啰嗦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发指令提要求时要尽可能用简洁的语言,说的太多太复杂孩子会抓不到重点。还有的家长很啰嗦,喊孩子没应答,就会开启“口若悬河”的模式,“就知道看电视,叫吃饭也不理,说过多少次,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不好……”孩子只会觉得你在数落他,完全忘记了你喊他干嘛。

3.忌居高临下

曾听一位教育界的老师讲过一句话:与孩子面对面,不如和他肩并肩。假如我们是和孩子面对面站着,居高临下地对他说话,孩子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被命令的感觉。如果我们的语气再严厉一些,孩子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和孩子说话时,最好能蹲下来,或者坐到他旁边,再去说你的要求,孩子会更易于接受。

孩子经常听不到家长说话,这下知道是为什么了

4.换个花样吸引孩子注意力

孩子对新鲜的、奇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跟每天毫无新意的吃饭、写作业比,电视、游戏更有趣更吸引人,他们自然会屏蔽掉不感兴趣的信息。这时候家长可以换个花样吸引孩子注意力,比如吃饭,习惯性的催法就是“关上电视,洗手吃饭了”,但如果我们这样说“快来看看妈妈今天做了什么菜,你从来没吃过的哦”,孩子很可能会被吸引过来。

更多关于早教和育儿相关的知识,大家可以关注纽哈顿国际早教,我们会及时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留言区评论互动,转发关注,点赞分享给更多人!

孩子经常听不到家长说话,这下知道是为什么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说话   家长   孩子   居高临下   广度   稳定性   面对面   注意力   专注   花样   规律   分配   能力   妈妈   电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