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将要“停止”?2022年起,住建部出台3条新规,无房人注意了

众所周知,城市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扩张的过程,而拆迁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然而这个步伐将被按“暂停键”。

日前,住建部就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对外征求意见,大概率从2022年开始实施。那么从中,我们能获取哪些信息呢?笔者认为,主要有3点:

拆迁将要“停止”?2022年起,住建部出台3条新规,无房人注意了

1、城市告别大拆大建。

一直以来,拆迁都是改变城市面貌和提高城市功能的重要方式,根据数据显示,近五年全国城镇棚户区改造超过2100万套。然而,在拆迁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大拆大建的情况,很多小区还没有到必须拆迁的地步,可是仍然选择一拆了之。

更为关键的是由此也产生大量的购房需求,尤其是随着货币安置化比例不断提高之后,很多拆迁居民拿着补助金去买房,间接推动了房价上涨。

按照新规要求,原则上老城区或者是项目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得大于建筑总面积的20%。举个例子,一个小区的建筑总面积是5万平,那么拆迁面积就不得超过1万平。

拆迁将要“停止”?2022年起,住建部出台3条新规,无房人注意了

2、不得随意大规模增建。

其实此前,住建部已经要求“禁止建造总高超过500米和250米的超高层建筑”。然而,部分城市并未完全实行这个措施,县城甚至仍然新建高层住宅,而在此次新规中,要求老城区拆建比不宜大于2。

可能大家对“拆建比”并不是很了解,简单来说,拆建比可以理解成拆迁和补偿的面积比。例如你的房产原本是90平,那么拆迁之后,新建的安置房产面积不得翻倍。

这样做可以保护老城区,在拆迁过程中,出现了急功近利的情况,不得在老城区随意大规模增建,可以有效保护老城区的底色。

拆迁将要“停止”?2022年起,住建部出台3条新规,无房人注意了

3、严控强制性搬迁居民。

很多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例如西安、南京、北京等城市的历史多达上千年,为了保护当地的文化传承。换句话说就是虽然高楼大厦看起来雄伟,但是没有历史沉淀,即便城市更新速度再快,没有了文化的味道,城市发展的基础也就没了。

按照住建部新规要求,要尊重居民安置意愿,更新单元或项目居民就地、就近安置楼不宜低于50%。笔者认为结合拆迁面积标准降低和就近安置率不得降低的双重压力下,房企想通过拆迁改造参与城市更新的难度也在提高。

这个有点“打虎要力、捉猴要智”的意思,在房地产市场发展逐渐分化的情况下,开发楼市的难度也在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房企需要开发新的方法。

拆迁将要“停止”?2022年起,住建部出台3条新规,无房人注意了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目前全国城镇人口约为9.02亿,随着去库存战略和城市扩张被按“暂停键”,想要通过拆迁改变居住环境的难度越来越高。这样说并不是空穴来风,在新规中,住建部专门提到要加强修缮改造,而这其实就是“旧改”。

巧谈君认为从多次提及“房住不炒”定位,再到央行加强资金调控,禁止信用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再到住建部出台新规,从三个方面严控城市扩张,以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这些举措都是为了规范国内房地产市场,以及解决新市民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

例如在新规中,住建部还提到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统筹解决新市民和低收入人群等群体的租赁住房问题,并且年租金涨幅不得超过5%,例如上一年租金为2000元,那么今年最多不得超过2100元,巧谈君认为这也是规范租赁市场的体现。

拆迁将要“停止”?2022年起,住建部出台3条新规,无房人注意了

一直以来,很多国人对于楼市发展的认知都存在误区,他们认为大部分城里人都不需要买房,因为他们本来就有房子住,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很显然,并不是这样,根据统计,全国58.5%的城镇家庭都只有一套房子,而他们的子女需要结婚,孩子需要上学,这些都需要房子,所以一套房子并不够。

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借助拆迁的“东风”,部分家庭往往能同时获得几套安置房,但是随着城市扩张被严控,尤其是拆迁面积减小和安置率提高,全国9.02亿城里人都会涉及。

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不论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的扩张速度都会放缓, 趁着这个机会,大家也能放下心,好好享受生活,毕竟现在大家压力都太大了。

欢迎关注@无锡楼市百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都会   城里人   低收入   房地产市场   总面积   楼市   城镇   难度   居民   城区   面积   房子   城市   全国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