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被同学家长冲进教室扇巴掌,可曾想:他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

在学校里,学生之间发生争吵和冲突可以说是普遍现象,由于孩子个性比较单纯,往往发生摩擦后很快就会言归于好。但有些时候,家长的直接干预可能会使得原本简单的事件被无限放大,进而矛盾升级。而在过往的报道中,不乏有因孩子在校园里发生矛盾引发双方家长大打出手致人伤亡的事件,而这些暴力事件发生后,涉事家长不仅要面临法律层面的追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也必将造成不良影响。

学生被同学家长冲进教室扇巴掌,可曾想:他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

近日,上海长宁区一名五年级学生家长向媒体爆料称,女儿在学校被同学家长冲进教室甩耳光,致孩子左脸局部肿胀。投诉家长袁先生称,事情发生在10月26日,事后已报警并去医院验伤。对于冲突的起源,被打孩子家属称,女儿与那名同学曾在二年级时发生过矛盾,事后已经向对方道歉,但对方家长并不领情,曾表示要还回来。对此,上海长宁区教育局值班工作人员答复,已经收到投诉,将会转给相关职能部门处置。

对于被打孩子家长的表述是否准确尚无法认定,但从逻辑层面而言,孩子二年级时发生的矛盾,延续到五年级才爆发似乎有些牵强。而面对媒体采访,被打孩子家长也提出和解条件,要求对方家长道歉并写下保证书或者由校方出面,将两个孩子分别调配至不同班级。从被打孩子家长的维权方案中,并未提及赔偿和法律问责的问题。

学生被同学家长冲进教室扇巴掌,可曾想:他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

对于该家长的大度,显然有违常人逻辑,因此有网友表示,该家长急于了事的态度,要么出于心胸宽广的大格局,要么自家孩子此前确实给对方孩子造成了不小伤害。从“对方家长拿着孩子的手打我家孩子耳光”的描述中,似乎也能联想到打人家长更多的是想教会孩子打人,而无奈自家孩子“不争气”,只得拿着孩子手“现场教学”。

因此,当家长冲进教室扇孩子同学巴掌的新闻见诸报端后,大多数人的本能并不是怒喷该家长法律意识淡薄或人性道德欠缺,而是会尝试理解该家长这一极端做法背后的苦衷。试想,家长跑进教室打对方孩子是出于三年前的恩怨?这种解释显然无法自洽。因此,被打孩子家长的说辞也仅仅是占据了优先话语权而已,而事实真相也很难排除自家孩子这几年一直都欺负别人,然后才引发对方家长恼羞成怒,亲自到学校为孩子壮胆和报复。

学生被同学家长冲进教室扇巴掌,可曾想:他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

在法律层面,我们坚决反对家长为维护自家孩子权益出手殴打孩子同学,但结合现实实景以及人情角度而言,家长失控以大欺小这一行为动机也应该引人理解和共情。在整个社会体系中,人善被人欺、软柿子被针对的现象一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即便孤儿院、幼小阶段的学生同样难逃被霸凌的遭遇。试想,自己家孩子天性怯懦,每天回家鼻青脸肿,又有几个家长能忍受这等屈辱?因此,对于一些家长的极端行为,必定有着难以忍受的怨恨,哪怕敢冒被律法问罪的风险也要为孩子出气。从这一角度而言,有些父母的不当举动,更多的是出于对自己孩子的心理疗伤。

当这起事件成为舆论焦点后,不应该仅仅成为家长们纯粹的情绪发泄,而应该引起家长群体性的反思和探讨。校园霸凌现象由来已久,但这种悲剧从未根除,除了孩子原生家庭教育的欠缺外,法律体系未能充分发挥保障功能同样是一大漏洞。

学生被同学家长冲进教室扇巴掌,可曾想:他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

因此,对于校园霸凌现象的根除最终还是要由法律威严来兜底,法律是做人的根本是一切行为的基准,更是教育延续的保障,做人憋屈何以做学问?谈教育不谈法治无异于自掘坟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长宁区   教室   家长   同学   冒天下之大不韪   打人   耳光   上海   巴掌   层面   事后   矛盾   现象   发生   事件   孩子   法律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