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信由你:教室里的不努力大多源自孩子在家庭中的错误定位

信不信由你:教室里的不努力大多源自孩子在家庭中的错误定位

01

妈妈不停地接到老师电话:妹妹学习老是不努力,作业敷衍,听课走神,成绩下滑。而姐姐成绩一直领先,学习主动、勤奋,纪律性强,听课专注,知识渊博,责任感强。

尽管爸爸妈妈经常辅导妹妹,但妹妹的心思还是不在学习上。甚至有一次晚上写作业因为瞌睡而被蜡烛烧焦了头发。

爸爸妈妈就奇怪了:同是一个家庭养女的两个女儿,差别咋这么大呢?

老师和父母曾把原因归结为性格不同。

姐姐从小喜欢读书、识字,5岁时就能写好多好多字,父母一度引以为荣,并以此作为炫耀的资本。妹妹喜欢运动,整天不着家,甚至喜欢和男孩子一起玩。

信不信由你:教室里的不努力大多源自孩子在家庭中的错误定位

02那么性格是如何练就的呢?

对于大人来说,孩子的性格是捉摸不透的,只能用天生来解释。

其实不然,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一般取决于孩子在家庭中给自己的定位,也就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姐姐是长女,一开始在识字阶段就不断地得到父母的肯定,所以孩子从内心确定只有多认字才能得到父母的认同和赞扬,所以就在这方面很努力。接着发展为后来的勤奋好学、成绩优异。长子女还有一个共同点:第一非我莫属,我叫第一名。

妹妹到识字阶段时,姐姐已经在这方面占据了绝对优势。小孩子有敏锐的观察力,发现无论自己多么努力也赶不上姐姐优秀(父母此时已经对外炫耀姐姐,姐姐成了家庭的骄傲)。所以,索性就不在这方面努力了,因为努力也是白搭。妹妹选择了姐姐不擅长的发嗲和运动来获取父母的关注。妹妹很挑食,妈妈做的饭一般是不吃的。不是一般挑食,是不吃妈妈做的饭。妈妈经常让姐姐到邻居家给妹妹要饭吃,妹妹借此还获得了姐姐的宠爱。

所以,妹妹更不会在教室里努力了。妹妹把自己热爱的运动发展为贪玩、不学习、不遵守纪律,甚至取笑老师(因为在家里她就经常操纵妈妈)。

这样她们就在家庭和教室里找到了各自的位置,有了安全感,同时也有了归属感和价值感。

信不信由你:教室里的不努力大多源自孩子在家庭中的错误定位

03

两个孩子都有问题,姐姐喜欢学习是因为要获得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的夸赞,而不是因为知识本身的吸引力。姐姐内心也是痛苦的、焦虑的,她害怕有一天自己表现不好而失去拥有的地位。

姐妹俩的问题都源自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心理的忽视。

所以,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内心的需求,而不是把孩子作为对外炫耀的资本。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孩子,激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

用鼓励的方式,而不是赞扬。

多正面鼓励孩子的努力,即使妹妹赶不上姐姐,但付出了努力就应该受到鼓励。鼓励侧重于努力的过程和导向,可以引发孩子战胜困难取得更大进步,获得自尊、自信。而赞扬是来自外部的评价,一旦失败、犯错,迎接孩子的就是惩罚和羞辱,这样孩子整天是诚惶诚恐,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记得曾经一位一路领先的同学顺利完成学业后,在工作与考研间徘徊,最后她选择了就业。因为这个是确定的好工作,她不相信自己可以再考一所好学校。万一考不好,人生就会出现“失败”一词。她不懂得,努力尝试就是成功,遗憾就是最大的失败。原因就在于她是“姐姐”型追求绝对完美的性格。

注:参考《孩子: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孩子   挑食   归属感   内心   性格   爸爸   姐姐   父母   错误   妹妹   努力   妈妈   老师   家庭   喜欢   知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