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做到精准回应才能让孩子养成自主自律的好习惯

三岁的小侄女因打不开门而哇哇大哭,嫂子急切地安抚道:不要哭,哭就不漂亮了。不管她怎么说,都无济于事。我走过去,看着小侄女的眼睛,稳稳地问:你需要帮忙吗?小侄女立刻止住哭声,回答:需要。接下来我一步步耐心给她演示如何转动门把手。为什么我用一句话就让小女孩瞬间平静下来呢?那就是精准的回应。她因遇到困难而哭泣,回应的重点就应该是她的困难。

上面的案例,有没有让你感觉似曾相识?无论是妈妈,还是老师,都曾因相似情况而手足无措。我们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回应不到位,解决不了孩子的问题,自己就会麻烦不断。

怎样才能做到精准回应?亲子咨询师杨杰的《精准回应》会给我们期待的答案。

教育者做到精准回应才能让孩子养成自主自律的好习惯

我们都知道培养孩子要有耐心,精准回应才能让孩子养成自主自律的好习惯。书中从三大亲子互动场景入手,无痕引导孩子养成自主自律的好习惯。通45个具体问题,为我们展示了教育孩子应有的思路和状态。教育贵在精准。

杨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亲子咨询师。多年来,她一直从事家庭教育咨询工作,积累了数以万计的咨询案例。本书是《让孩子心悦诚服》第3版,畅销8年,口碑相传。

逻辑清晰:想要管好孩子,先要管好情绪

当下,亲子最大的冲突之一就是陪写作业产生的矛盾了。“鸡飞狗跳”真不是夸的的,用全家不宁来形容都远远不够。很多时候,整条街的邻居都知道,谁谁家妈妈和孩子又起硝烟,是因为写作业。可以说,大多数的家庭都陷在写作业的难题之中了。

我大致捋了下作者杨杰这本书的思路:写作业问题——亲子沟通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作者的观点就是这样的,陪写作业出现问题是因为亲子沟通存在问题;亲子沟通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在大人的情绪管理有问题。

出现“鸡飞狗跳”式冲突,肯定是双方都坏了情绪。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大人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孩子情绪怎么会稳定?

现实情况是这样的:孩子做作业磨蹭,大人忍不住想吼;孩子回家总是先玩,临睡才想起写作业,大人也吼;孩子写作业应付差事不用心,大人还是想吼……大多数情况下,情绪先失控的是大人。当然,有时候是孩子现情绪失控,即使这样,大人如果能保持情绪稳定,沟通起来就比较容易了。正如本文开头那个案例,小孩子先大哭不止,大人只是情绪稳定是分析孩子问题的前提;如果大人一上来就大声吼喝,问题解决不了不说,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精准回应》的上篇是:好妈妈情绪管理有办法;中篇是:好妈妈亲子沟通有办法;下篇是:好妈妈陪写作业有办法。作者先从根本处谈起,再一层层帮大家解决问题,这样就不仅仅是解决表面问题了。

针对性强、操作性强

最近网上的一段视频相信大家都看到了,一位青春期女孩一边和大人吼叫,一边被大人打耳光。那场面真的是惨不忍睹,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仇人上门呢!现在的孩子都怎么啦?家长都怎么啦!归根结底,是双方的情绪管理出了问题。

杨杰在《精准回应》中选取的都是我们几乎天天都正在上演的问题,如:

家长是个急性子,看到孩子磨蹭就忍不住想干涉

怕孩子骄傲,看到孩子“自夸”就想给孩子浇冷水

……

孩子11岁了,还每天粘着我、要跟我睡

孩子10岁左右的,开始学会“偷钱”了,怎么办?

……

杨杰给出的办法更有效

家长是个急性子,看到孩子磨蹭就忍不住想干涉——先默默观察、等待,给自己一个“等待期限”

怕孩子骄傲,看到孩子“自夸”就想给孩子浇冷水——“自夸”不等于骄傲,肯定孩子的积极体验

……

孩子11岁了,还每天粘着我、要跟我睡——不要随便给孩子贴标签,管理情绪先管理念头

孩子10岁左右的,开始学会“偷钱”了,怎么办?——换个角度,这不叫“偷”;理财教育从管理零钱开始

教育者做到精准回应才能让孩子养成自主自律的好习惯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

先默默观察、等待,给自己一个“等待期限”。大家不要看不起“等待”,很多时候冲突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等不起。要知道,我们是在陪一只蜗牛成长。我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节奏处理问题,忽略了孩子也有孩子的节奏。等不起的结果就是控制,甚至过度控制,这样孩子怎么能学会自我管理?你也不给他机会呀!

沉默的等待,可以激发孩子的主动性。我们选择沉默,孩子的注意力会放在自己的行为上,想着怎样改变自己;大人急躁,孩子的注意力则会放在情绪上,想着怎样应对火山爆发的父母。

调换角色,确实是这样啊,谁愿意让大人“苦苦”等待?有点没面儿。所以,自己就会想办法做快一点。

等待的过程也是观察、思考的过程。静静地等待,可以换角度思考,看到平时看不到的,想到平时想不到的。孩子扣手、转笔等小动作,有时候真不是磨蹭,而是思考。我们的急躁不是在帮他们,而是在破坏他们的主动思考。

总结下,选择默默地观察和等待,不仅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还给孩子以自我管理的机会,何乐而不为呢?大家还可以仔细看下上文中提到的,杨杰关于另几个问题的解决办法。换角度思考,帮助孩子主动做自我管理(包括情绪管理)的理念都在其中。精准回应,一招胜万招。

案例结集、接地气

教育者做到精准回应才能让孩子养成自主自律的好习惯

谈教育容易,做教育难。《精准回应》是作者杨杰选取自己咨询工作中的真实案例,抽丝剥茧式的给大家仔细分析,每位读到这本书的大人都会像初到桃花源般的惊喜,世间竟有如此境地!

我再举书中的一个案例:就算怒吼打骂,孩子也不写作业,怎么办?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就遇到过不止一家。这样的孩子真的可以使家长崩溃的,有的家长告诉我,当时自己撞墙、离家出走的心都有了,但孩子始终无动于衷。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无奈地选择了放弃,保住自己和孩子的命,也保住家庭。杨杰却开得“药方”是:请别说无药可救,对镜微笑、深呼吸,以积极视角看孩子。从148页到161页,作者详细的给大家分析了一个典型案例。这里既有孩子妈妈的仔细描述,也有爸爸记录的教育日志。结合作者的感受、思考、分析和建议,以及多方沟通和实践,这个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妈妈变了,孩子也变了。

这个家庭的问题是两方面的,一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家长的教育方式问题。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了孩子的问题。

改变先从家长开始,由于童年的成长经历,妈妈分不清“严肃”和“生气”。杨杰老师给妈妈布置任务:练习表情、眼神和音调。妈妈改变了和孩子说话的语气和表情,孩子的性情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甚至学会了主动关心妈妈。

一次,孩子早早完成作业,杨杰老师建议妈妈给孩子发奖状鼓励。

管教界限,渐渐浮出水面。孩子和妈妈约法三章,这就是主动积极解决问题的表现,自主管理又向前迈了一步。

根本问题解决了,孩子的记忆力和社交能力,也慢慢地改变了。学习成绩上去了,朋友也多起来了。这样以前油盐不进到令人崩溃的孩子,在杨杰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简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

我是哭着读完这个案例的,一半激动、一半欣喜,如果早点读到这本书,很多孩子可以改变命运。现在读到也不晚,努力帮助眼前的孩子,加油!

解决问题有很多种办法,有的是治标不治本,问题暂时得到压制,不久之后就会有更大的爆发。《精准回应》是从根本处解决问题,我理解得“精准”是精准的找到问题的“根”,精准的对症下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对常人来讲这是非常难的,杨杰做到了。这本书旧版的名字是《让孩子心悦诚服》,已畅销8年。著名教育学者尹建莉在序言中强调了杨杰的专业水准,大家如果在育儿路上有问题,就请打开这本书步入教育的“桃花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精准   桃花源   浇冷水   亲子   自我管理   大人   情绪   主动   自主   家长   习惯   案例   妈妈   老师   办法   孩子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