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欣赏他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有一个很好笑的段子:

“你男朋友帅吗?”

“不帅!”

“他很有才吗?”

“没有!”

“有房吗?有车吗?”

“没有!”

“家里有矿吗?”

“没有!”

“那你喜欢他什么?”

“就是喜欢他!”

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是不错的,前提是“情人”。在情人眼里,对方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可以替代的。哪怕他或者她在全世界看来是傻子,在情人眼里也是如此的美好。这样的情感,适用于任何感情。友情、亲情等等。

相信自己、欣赏他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一天早上,菲尔在他家门口发现一个盒子。他满腹狐疑地打开了这个盒子。突然,一只猫从里面站了起来。菲尔从来没见过像它这样直立行走的猫,但是这只叫彼得的小猫还有让他更惊讶的事……

让•朱利安 是一位出生于法国,现居于英国的插画师。除了插画,他也为一些很有名的摄影、服装、报纸、杂志公司做设计。目前,这位年轻插画师的作品正在席卷全球。他的客户包括:柯莱特、纽约时报、纽约客、卫报、泰特美术馆和英国第四台等。现在,这位插画师以一种令人 惊奇的视角进入了童书市场,以他独特的风格和俏皮的插图创造了一本与众不同的纸板书。他希望年轻读者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特别的故事

1.彼得——被遗弃的不正常和被喜欢的不同寻常

小猫彼得是不幸的,它被主人抛弃了;小猫彼得又是幸运的,它遇到了好朋友菲儿。被人抛弃的原因大概是因为它与众不同,猫都是四肢着地的爬行动物,彼得却是和人一样直立行走的。看到那个写着彼得名字的小纸箱,很容易使人想到被遗弃的婴儿。弃儿一般都是因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毛病”,被人嫌弃。被父母嫌弃的孩子该是多么可怜,嫌弃孩子的父母心该有多狠。彼得不是婴儿猫,它是一只很健康的成年猫,被遗弃是因为会直立行走。正常的猫不会直立行走,彼得在常人眼里是不正常的异类,所以遭嫌弃。

相信自己、欣赏他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菲儿喜欢彼得,因为它是一只猫。常人眼里的不正常,菲儿看起来是不同寻常,是独一无二。不管是爬行还是直立行走,菲儿都一样喜欢。

据说爱因斯坦和王阳明都是五岁之前不会说话,但他们俩对世界的影响非同一般。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讲的是爱因斯坦在手工课被老师嫌弃。因为他的作业——一只木头小板凳是全班做得最不好的。不知道后来爱因斯坦成名后,那位老师会是怎样的心态。会不会因为自己曾经的不当教育方式而忏悔和自责?

菲儿遇见彼得,以彼得为骄傲。他向朋友帕姆炫耀不一样的彼得。

相信自己、欣赏他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彼得双手抱胸,多么自信!彼得和菲尔相遇,是双方的幸运。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当作寻常马对待,是千里马得不幸;如果他知道有一匹“千里马”被遗弃会痛心啊!在菲儿眼里,彼得就是他的千里马。

彼得不捉老鼠,但会踩着滑板追老鼠玩;彼得不玩毛线球;但它玩儿过家家;彼得不会爬树,但它会伸懒腰……彼得不做猫做的事情,它更像是另一个菲儿。它会喝茶、按摩、吹泡泡糖、抓球甚至还会穿鞋、系鞋带。

相信自己、欣赏他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看下这幅图,有什么想法?对,得遇知己。

2.彼得——即使遭受抛弃,我还是我自己。

彼得不可能不知道前主人是如何嫌弃它,聪明的它会直立行走,当然也会爬行。如果想要不被嫌弃,对彼得而言也不是什么难事,但它还是选择了做自己。被抛弃的彼得该长点记性,不该以一只“正常”猫的状态出现在菲儿面前吗?如果再被嫌弃呢?彼得固执地选择了坚持自我。

直立行走相对于爬行,从进化学角度看是一个大进步。低级向高级进化是大自然的规律。向往人类的生活方式,应该是许多动物的正常心理。我们都熟悉的《西游记》里的精精怪怪、《聊斋》里各种妖都是选择苦修以期变成人形。国外童话里也是如此,《海的女儿》里的人鱼公主,为了能够以人的形象出现在王子面前,不惜忍受巨大的痛苦。选择直立行走,是彼得内心一种渴望的外显。大家看上图,彼得和菲儿做着一样的动作,菲儿是快乐的,彼得是认真的,看到这幅图的我们是愉悦的。

李欧.李奥尼的笔下的哥尼流一出生就会直立行走,因为不被伙伴理解,它一气之下离开了自己生活的河滩。哥尼流遇到猴子,就跟猴子学习倒立,还学会了把尾巴挂在树上。它回到河滩,演示给同伴看。同伴嘴上不屑一顾,当哥尼流一转身,它们就开始模仿。李欧.李奥尼是非常了不起的,塑造了“哥尼流”这个个伟大的先行者形象。

罗贝尔同样了不起,他笔下的彼得可以和哥尼流比一比。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情节,如果前主人不遗弃彼得,故事会怎样发展?对,彼得一定会出走。出走后的彼得,一定会找到欣赏它的菲儿。这是一定的,虽然可能会很曲折,结果是肯定的。坚持自我和追求进步,因此而弥足珍贵。

伟大的人都是与众不同的。

语言表达和想象力训练的脚本

相似而富有变化的句式

语言敏感期的孩子会无意识模仿,这个故事里的句子很适合孩子学习语言。不用过多的强调,孩子会自然而然习得。

——啊?那彼得会捉老鼠吗?

——会,它会踩着滑板车追着老鼠玩儿。

——好聪明呀!彼得玩毛线球吗?

——玩,它倒是特别喜欢玩过家家。

——真奇怪!彼得会不会爬树啊?

——会,它不爬树。是它会伸懒腰。

这样相似的问答,超不过三次,孩子肯定就会模仿了。绘本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但是三次以后孩子就会用书里的句子自己讲故事了。不可忽视的是,这些句子里还有评价。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是很难得的。聪明就是聪明,奇怪就是奇怪,这比一些成人的语言还要准确。

巧妙地运用跨页,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绘本讲故事的方式有很多,跨页是其中的一种。

相信自己、欣赏他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孩子喜欢绘本,有一种原因就是翻页的主动权。读故事的节奏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是一种主宰权的初体验。跨页可以满足孩子这一心理。

彼得会不会绕着自己转圈咬到尾巴?

这是帕姆想知道的,也是每位读者想知道的。其实通过前面的问答,大家在心里都猜到了答案,但还是相印证下。用跨页满足了读者主动猜测的心理,否则,故事就不吸引人了。

相信自己、欣赏他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翻页之前,孩子肯定也在猜:彼得可以用尾巴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如果真的猜到它可以用尾巴喝茶,该多有成就感!猜不到也没什么,可以继续!因为作者给读者很多机会,没办法,罗贝尔太懂孩子了。书页翻完了,故事可没有结束,你和孩子可以继续利用丰富的想象力创作!

《一只直立行走的猫》用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告诉大家坚持自我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大家坦然接纳和懂得欣赏他人的与众不同同样弥足珍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爱因斯坦   彼得   小猫   画师   千里马   想象力   与众不同   尾巴   老鼠   眼里   聪明   读者   孩子   喜欢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