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要从自我教育和配偶间的教育开始

从标题来看,想必大家已经能明白孩子教育的基石在哪里了。一个家庭的成立,从上一辈传下对世界的认识、对金钱认知、对人与人之间的感知,基本上能决定这个家庭的基因,如果小辈夫妻没有持续学习,不断进步,下定决心挣扎着冲出现有舒适区。那么这个家的阶层将会固化,在质上不会存在什么变化,最多是量变。

孩子的教育要从自我教育和配偶间的教育开始


这么讲可能会比较苍白,举个列子吧。上个世纪70年代,在四川的一个偏远山区,有这么一户新成立的小家庭,他们一结婚就分家,相当于白手起家,那个年代需要劳作挣工分,老公是个裁缝,有做衣裤的手艺。每年冬天在周围乡镇接些小活赚点钱补贴家用,妻子省吃俭用操持家务。到80年代,因为有钱买大件商品,比如彩电摩托,于是在生产队里已经小有名气。他们家有三个还孩子。大儿子初中没毕业就休学了,原因是小夫妻整天忙于生计,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大儿子退学后就在家当小帮手。二儿子成绩还可以,二十岁以前都在外面读书。小儿子由于计划生育从小就寄养在别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遍布中国的大地的各个角落。如果后来大儿子在家继续帮助务农,二儿子完成学业也回家务农,这就是我上面讲的阶层固化,最多下一代是生产队第一个买电脑、第一个买小汽车的家庭,然后在家种许多的地,整日脸朝黄土背朝天,享受着村邻更穷的人夸奖。这最多是量变。但非常幸运的是这个家庭出了一个像孙少安(《平凡的世界》-路遥,中的一个人物)一样的人,他不要生活过得像“烂包”一样。他18岁参军以前去看了寄养在别的家庭的小弟。他告诉小弟要改命就得闯,要打一片自己的天地就得丢掉存量,重新建造增量。于是他参军追梦去了。到后来会越来越好只是时间问题,这就是质变。 这个家庭是幸运的,他们做的最正确的决定就是送大儿子去参军,大儿子到沿海地方见了世面,再加上他本身的闯劲和对世界的认识。最终一定会让这个家庭跨越阶层。

孩子的教育要从自我教育和配偶间的教育开始


如果一个人不进行自我的教育,永远停留在舒适区。觉得当下已经很OK了,在他每天的言行中,配偶也觉得现在不错了,眼睛看到的都是不如自己的人。于是就安于现状,也不能说不思进取,可能是找到所谓的人生的真谛了吧,我觉得这种状态是走会下坡路的,至少对孩子的教育是消极的,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家族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说同样的话,“孩子啊!要努力上进啊!”我们来分析孩子老听这句话的反应,他(她)会想:“爸爸妈妈整天让我努力是向上,到底什么是努力上进呢?是像他们一样‘歌舞升平’‘愤世厌俗’,还是每天除了工作以外就躺在沙发上追看泡沫剧”。所以说说都很苍白,唯有将自己变成一个不断进步的人,做个示范出来让孩子看到榜样的力量。一代又一代的人冲破舒适区,看到家庭成员每天都积极的面对生活,看到家庭成员一有时间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认知,不断更新对世界的认识,放心吧!他(她)们一定会有所建树,不一定是明天或者后天,但在我们可见的未来,一定能看到质的飞越。他们会升级上一辈赚取财富的能力。他们的圈子不再像我们一样多是穷二代。他们还会提升自己以及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在社会上的地位。我没有打鸡血,并且反对用鸡血养大的“鸡娃”。我讲的都是实实在在可以实现的。我们的教育要从自己开始,效果来自润物细无声,家庭成员的积极进步而顺理成章的完成一代又一代的阶层迭代。一路上荆棘满地,你怕了没?

孩子的教育要从自我教育和配偶间的教育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列子   上个世纪   孩子   量变   大儿子   配偶   上进   阶层   小弟   认知   舒适   年代   努力   家庭   时间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