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交不到朋友问题可能很严重,父母这样回应只会让情况更糟糕

青少年交不到朋友问题可能很严重,父母这样回应只会让情况更糟糕

初二的鹏鹏很苦恼:"妈妈,我交不到朋友怎么办?"

妈妈说:"你去学校是去学习的,不是去交朋友的。你把自己的成绩搞上去,自然就有朋友了。"

鹏鹏妈妈的观点可能代表了很多家长的心声: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只要学习好,别的都不重要。

结果,没有朋友诉说,家长也不理解,鹏鹏一肚子的苦闷无法抒发,长此以往要么向外攻击别人,成为别人眼中讨人厌的问题少年;要么向内攻击自己,抑郁、自伤乃至自杀。

青少年交不到朋友问题可能很严重,父母这样回应只会让情况更糟糕

是时候重视了,青少年能不能交到朋友这件事真的非常重要!

一、

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孩子必然会从追求"家长认同"转向"同伴认同"。

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认知是通过"内化"的机制形成的。也就是说,小朋友需要通过别人是如何对待他的、是如何评价他的来帮助他形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概念。

这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那些人,我们称为"重要他人"。在小朋友小的时候,重要他人更多的是父母、师长这些权威人士。特别是在小朋友三岁之前,基本上都成长在自己的家庭中,跟外界互动、社交的需要比较少,因此父母对他们的影响尤为深远。

我是不是被需要的、我是不是可爱的、我是不是有价值的。这些观念会在小朋友一出生跟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被印证,进而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

青少年交不到朋友问题可能很严重,父母这样回应只会让情况更糟糕

但是随着小朋友成长到青春期,他开始面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转折,他需要去探寻我是谁,我自己有什么价值。这时,他们需要通过反抗权威来得到成长,同时,他们认同的对象就变成了同伴。相对于被爸爸妈妈夸赞,他们更希望得到来自伙伴团队的认同和肯定。

研究表明,随着青少年进入初高中,他们更倾向于加入某个群体,在群体内获得某种身份。但到高中结束时,青少年对群体的兴趣会下降,因为此时的他们已经形成了更为坚定的个体身份,开始追求他们自己的兴趣。

二、

从社会适应的角度,社会能力是一种需要学习和不断练习才能提升的技能。

父母心中的学习好,实际上只是一个人认知能力发展的单一评价。而一个人未来成就高低、是否有幸福感、过得快不快乐,并不是这一个能力高就能决定的。

青少年交不到朋友问题可能很严重,父母这样回应只会让情况更糟糕

会不会交朋友,能不能跟别人和平共处,也是一个人发展非常重要的课题。我们期望能跟朋友分享诚实的看法,能无所顾忌地表达对别人的满意或不满意,当然也必须学会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在这些互动的过程中,青少年提升了社交能力、发展了高自尊、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自我表露和情感表达,成为了彼此的情感支持。

但要关注的是除了欢乐愉悦,同伴关系中也存在着压力和冲突。有些情况下,同伴群体,甚至最好的朋友也会迫使青少去做他们并不愿意做的事,例如抽烟、喝酒或做更出格的事情。有些青少年会觉得尽管做这件事情违背本心很难受,但被同伴边缘化的压力会更大,因此被迫跟群体保持一致。


如果父母发现青春期的孩子有交不到朋友的苦恼,一定不要掉以轻心,这提示孩子可能有社会适应的大问题,建议父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到孩子:

1、 认可和接纳孩子的感受是前提

鹏鹏妈妈的做法,实际上就是简单粗暴地弱化孩子的情绪反应,认为他的烦恼不值一提。还有一些父母会因此否定和评价孩子,例如"就是因为你又胆小又懦弱,都不敢跟别人讲话,人家为什么要跟你做朋友。"更好的策略是教导型的:理解并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含人格和道德层面的批判,把它视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的一个困难。就像语数外不会做遇到了难题一样,父母要帮助他分析问题在哪里共同来面对。

青少年交不到朋友问题可能很严重,父母这样回应只会让情况更糟糕

2、温暖和宽容的家庭环境是基础

青少年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个人品质会延伸到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研究表明,一个家庭里,如果父母要求过高,或者父母习惯苛责、挖苦、讽刺的表达方式,孩子就很难感受到情感温暖和理解,就容易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得回避。当家庭功能的问题越多时,孩子的友谊质量就会更差。

3、教授和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是根本

针对那些天生气质类型比较回避和内向的孩子,需要父母有意识地推动他一下,帮助他融入社会团体。父母需要教授给孩子以积极方式引起同伴注意的技巧,比如刻意给孩子选择一些符合他兴趣或优势的团体性活动,假期的篮球训练营啊、科技馆的志愿者活动啊之类;也可以专门安排一些几家人带孩子共同出行的活动,帮助孩子扩大志同道合的朋友圈,让孩子在一个比较自信和擅长的环境中开展人际关系。

青少年交不到朋友问题可能很严重,父母这样回应只会让情况更糟糕

针对那些因为拒绝而攻击性强的青少年,最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理解任何一段亲密关系的基础是平等的。提升他们的倾听技巧和言语交流技巧,可以运用一些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试图控制别人可能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抗拒。

总之,青春期的孩子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健康的同伴关系,以上的内容对您有启发吗?一起来聊聊吧。

我是董一诺,养娃跟我做,带你上王者!关注我,为您提供专业的养娃攻略,做最亲民的心理科普,跟我一起做更自在的父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青少年   父母   朋友   青春期   社交   同伴   小朋友   群体   家长   兴趣   评价   能力   妈妈   情况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