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女儿:破除思想桎梏,提高自尊,让“包丽式”惨剧不再上演

前言:前天整理学习资料时,找到了去年老师曾布置过的一项作业:《以最近发生的北大女生自杀为例,从性别视角分析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控制以及“乖乖女”文化对女性自尊的影响》。当我再次看到这项作业的时候,心中还是不免唏嘘:北大名校学子,在我眼中自带光环,一个本该开始绽放的生命,却留给亲人太多的遗憾。是什么让她失去了生活的信念?本文将从女性心理视角,看待传统文化思想对于女性思想的束缚,以及家有女孩如何培养高自尊人格,提升自爱能力。

文/百变爸妈

“穷养儿子,富养女儿”的论调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穷养和富养不仅仅是指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更多的是对于孩子人格的雕刻。一个拥有高自尊人格、有自爱能力的人,才能在纷扰的世界中,抵挡来自于“恶人的攻击”。

北大包丽事件的反思

2019年10月9日,北京大学法学院女生包丽(化名)在北京市某宾馆服药自杀,送医救治期间被宣布“脑死亡”。相关聊天记录显示,包丽自杀前,因为包丽不是处女,其男友牟林翰曾向包丽提出过拍裸照、先怀孕再流产并留下病历单、做绝育手术等一系列具有明显人格侮辱性的要求。

富养女儿:破除思想桎梏,提高自尊,让“包丽式”惨剧不再上演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对于男友关于自己不是处女的话题,包丽的回复是:“我最美好的东西是我的将来。”这句话反映出包丽的不自信和对于过往的遗憾:将来最美好,过去请你不要纠结。也正是在这样的一步步对于包丽边界侵犯中,包丽一点点的退让,让牟林翰越来越肆无忌惮。直至后来,出现了对于自我的全盘否定:我是个毫无价值的女孩。

富养女儿:破除思想桎梏,提高自尊,让“包丽式”惨剧不再上演

如果,牟林翰第一次表现出“处女情结”对于包丽人格的贬损时,她能斩钉截铁的回复:“我就这样,你能接受就在一起,不能接受就分手”,我想也不会有以后了。可以说,在整个事件中,牟林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家有女孩的父母是不是应该反思:如果包丽是一个具有高自尊,懂自爱的女孩,那么牟林翰是不是就不能对她造成伤害了?为人父母,无法替孩子遮挡一生的风雨,那么就要教会孩子如何抵挡来自于“恶人的攻击”,对于女孩家庭来说,破除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升女孩自尊、懂自爱,提升自我“防御值”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传统思想对于女性的束缚

在我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璀璨的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但也有一些落后于这个时代的思想还在流传。对于先人的文化思想应该批判性的继承,不能全盘接收。

1、男尊女卑的历史由来

中国自古就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古代,科学技术落后,生产力不发达,男女由于性别差异导致身体结构不同,男性更强壮,代表着劳动生产力。一个家庭男性多,意味着劳动生产力发达,能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生活必需品,而女性沦为了生育工具。

女性不参与劳动,或参与度低,女性需要依附男人生活,社会对于女性普遍认同度低。女性变成了男性的附属品,被物化,女性成了可交易的商品,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这对于女性来说,是人格的贬低,加剧了低自我价值感的形成。

富养女儿:破除思想桎梏,提高自尊,让“包丽式”惨剧不再上演

2、 历史文化对于女性的控制

由于历史文化的影响,男性把女性作为可交易的商品看待,失去独立人格。在男权社会下对于女性进行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约束,以增强对于女性的控制,这更增加了女性对于男性的服从性,更进一步的降低女性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自尊。

如三从四德中的三从:从父、从夫、从子,都表明女性是要依附男性而生活,而存在。四德,更是强制性的划分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女性应该归属于家庭,从社会道德规范层面杜绝了女性参与到政治、军事等领域的可能性。

富养女儿:破除思想桎梏,提高自尊,让“包丽式”惨剧不再上演

3、不良婚姻观和风俗对于女性自身价值的贬低

现在各地的结婚风俗中,还是有“彩礼”这样的设置,而且,依据各地情况,千变万化。如:三斤带一响,即:三斤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加一辆汽车;如:万紫千红一点绿,即:一万张紫色的面值为5元的人民币,一千张红色的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一张绿色的面值为50元的人民币。这样的彩礼设置,把女性赤裸裸的置于可交易的商品地位,且有价可询。

现代社会这些传统的思想对于当代女孩的束缚依然存在,例如:情感剧中对于女主“傻白甜”的角色设定,让更多女孩期待能有一个年少多金的“白马王子”。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女性能顶的不止半边天,破除思想束缚是提升女孩自尊的基础,也是女孩家庭父母的第一要务。

理解女孩心理发展特点

1、 什么是自尊

自尊是指个体对于自己持有的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态度,这种态度表明个体是否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重要的、成功的和有价值的。简单来说,自尊即自我尊重,通过比较形成,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首先表现为自我尊重和自我维护,同时也包含要求他们、集体和社会对自己尊重的期望。

富养女儿:破除思想桎梏,提高自尊,让“包丽式”惨剧不再上演

2、 女孩更容易表现出低自尊

自尊的减少开始于青春期早期,女孩比男孩表现出更低的自尊,1991年美国一项对不同年龄中小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9岁时,67%的女孩及60%的男孩“对自己满意”,但到了中学,只有46%的男生及29%的女生还满意自己。这样的结果,是对于女性的社会角色期待造成的。例如,当今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普遍以瘦、苗条为美,减肥产品、整容项目的流行,影视剧中对于女性角色的设定等,都反映出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期待。

青春期的女孩与男孩相比,更容易对自己的外表表现出不满,社会对于女性外表的过分关注以及媒体对苗条女性的渲染也导致女性越来越不满意自己的外表,再加上家庭、学校、社会长期累积的观念,大多数女孩开始对自己的身体极端批判,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贬损的心理状态。

由此可见,家庭作为一个人精神力量的获取来源,父母言行所表达的价值观,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女孩家庭而言,父母不仅要保护女孩的自尊,更应该帮助女孩建立良好的价值观。

富养女儿从提升自尊开始

儿童(心理学中的广义概念,泛指0-18岁)通过父母以及与社会的接触建立起了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相对于你、我、他、他们的相对意识。社会和学校,作为父母无法控制,但在家庭内部,父母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构建和提高女孩自尊。

1、 自我接纳

自我接纳是指接受自己的外表,包括身高、体重、肤色、家庭、出身等多方面。许多研究显示,一个个体如果不喜欢自己的外表,就无法构建积极正面的自我形象。而孩子接受或不接受自己,最初也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信息。

例如:父母对于孩子的身体(包括相貌、身高等)不接受,言行中无意识流露出不满,这些价值观会被孩子习得,加上社会因素影响,会加剧孩子的低自尊人格形成。

富养女儿:破除思想桎梏,提高自尊,让“包丽式”惨剧不再上演

2、 淡化社会比较

人不可能脱离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如:成绩的好坏、业绩的高低、高矮胖瘦……等很多信息的获取都是由比较而来。比较的过程就需要有参照物的设定,例如:一个身高170CM的女孩,普遍来说,算是很不错的身高,可是和姚明比起来那就变成“小矮人”了。

社会比较是普遍存在的,淡化社会比较,一方面是给自己合理设定参照物,而不是好高骛远,另一方面是接受当下现实,认清自己的内在价值,没有必要非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

3、 自我价值的认可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300万分之一,能够无条件的自我肯定、自我欣赏、悦纳自己、认清自我价值,且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始终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人。

4、 爸爸的意见更重要

爸爸对于孩子而言,代表着社会、外部世界,是孩子与外界接触的桥梁,这一点对于女孩来说尤为重要。经常得到爸爸肯定和赞美的女孩自尊程度更高,对于女孩来说,爸爸还代表了“男性群体”的观点和意见。

富养女儿:破除思想桎梏,提高自尊,让“包丽式”惨剧不再上演

5、如何帮助孩子脱离来自“身体”的苦恼

当孩子在外部世界遭遇到比较,而后产生了自我否定、自卑等状态,父母应该及时帮助孩子从上述几方面入手,疏解思想压力并给与有效方法。

Q:女孩子在学校被嫌弃胖父母怎样疏解?

A1:开始注意自己的身材了?妈妈好高兴啊,说明你长成一个大姑娘了,妈妈觉得你现在刚刚好。其实,胖和瘦都不重要,妈妈希望你的身体健康。当然,如果你愿意为拥有好身材付出努力,那么妈妈可以和你一起制定一套计划,既保持健康又能达到你的满意,你愿意这样做吗?

解析:人不可能脱离社会存在,社会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青春期的女孩,开始更多注意到自己的外貌在别人眼中的评价,这很正常,妈妈首先表现出接受女孩的想法,这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最大的认可和面对现实的勇气。如果妈妈表现出斥责:学生就应该好好学习,不要把精力放在其他方面,或是不接受,甚至是嘲笑,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人格贬低和自尊的打压。

富养女儿:破除思想桎梏,提高自尊,让“包丽式”惨剧不再上演

A2:那说明你很健康啊,对于食物的吸收功能比较好/那是因为妈妈做饭好吃呗,你应该感到幸福/你的成绩比别人好啊/你长得很漂亮啊/……咱给别人留条活路啊,优点都给了你,别人还活不活了?当然,如果你愿意为拥有好身材付出努力,那么妈妈可以和你一起制定一套计划,既保持健康又能达到你的满意,你愿意这样做吗?

解析:找出孩子身上独特的优点,并用玩笑式的话语鼓励,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增加自我肯定,最后给出建议,并表示愿意和孩子一起努力,尊重孩子的选择。

富养女儿:破除思想桎梏,提高自尊,让“包丽式”惨剧不再上演

根据暨南大学“减肥与健康”的问卷调查显示:在1365名女大学生中,曾想过要减肥者占85%左右,76.7%的女大学生曾有过减肥经历,25.57%的人正在减肥;减肥学生85%以上属于正常体型,12.61%则属于营养不良,77.8%因为对自己身材不满意而减肥;75.55%采用节食减肥,27.22%采用药物减肥。

这一组数据,充分说明了社会对于女性角色期待带给当代女性的影响。当女孩步入青春期,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父母亲一定要正确对待,合理疏解心理压力,提升自信,培养高自尊人格。

结语:提升自尊的内涵在于消除自己的不配得感(我不配拥有/获得),而产生的自我攻击,更进一步贬低自我。包丽也正是由“处女情结”引发的不配得感,一步步的自我否定,继而导致惨剧发生。我们无力改变社会,但我们一定能教会孩子爱自己;我们不能预测孩子是否会遭受攻击,但我们可以增加孩子的“防御外壳”。

“人必先自爱而后人爱之,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人必先自信而后人信之,人必先自尊而后人尊之”。帮助孩子学会爱自己,才能接受自己,悦纳自己,培养高自尊人格,让包丽式的惨剧不再上演。


@百变爸妈懂点心理学,生活更美好!


延伸阅读:爸爸缺位,丢掉女儿的幸福:妈,我不结婚,不想像你那样过一生

参考:《女性心理学》罗慧兰主编(2013)湖南大学出版社

百度百科《北大包丽事件》

引用:《女性心理学》罗慧兰主编(2013)湖南大学出版社

百度百科《北大包丽事件》

分享出去,做一个价值的传递者!​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思想   养女   桎梏   惨剧   自爱   人格   北大   外表   角色   男性   父母   自我   妈妈   孩子   女孩   家庭   女性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