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贤君的围棋情怀——李世民《五言咏棋》赏析

《五言咏棋》

其一

手谈标昔美,坐隐逸前良。

参差分两势,玄素引双行。

舍生非假命,带死不关伤。

方知仙岭侧,烂斧几寒芳。

其二

治兵期制胜,裂地不要勋。

半死围中断,全生节外分。

雁行非假翼,阵气本无云。

玩此孙吴意,怡神静俗氛。


历代好弈的皇帝不少,像南朝的梁武帝还亲撰《棋品》,作《围棋赋》,“尽有戏之要道,穷情理之奥秘”。然而,说到以围棋入诗,在帝王中,唐代开国君主李世民应是第一人。

如果说南北朝是中国围棋史上的繁荣时期,到唐宋,则又是一个新的高峰。唐朝政治相对清明,国泰民安,为围棋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社会环境。加之唐太宗作为一代雄主,对围棋的参与、吟咏、提倡,客观上为初唐围棋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代贤君的围棋情怀——李世民《五言咏棋》赏析

唐太宗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就是一棋迷,有时甚至“通宵连日,情忘厌倦”。受其影响,李渊几个儿子都好棋。《旧唐书·裴寂传》曾载李世民借裴寂与李渊下棋时,由裴寂劝说李渊起兵反隋。民间还有李世民观虬髯客与刘文静下棋的传说。《西游记》中也写到太宗与魏征下棋的场面。

太宗一生戎马倥偬,接位后,勤于政事,用不着亲自出征了,围棋盘也就成了他的另一个战场,因而他写的围棋诗也充满了战火的硝烟味。


一代贤君的围棋情怀——李世民《五言咏棋》赏析

先说第一首。“昔美”、“前良”皆指前代的围棋高手及棋艺,“标”即标举,“逸”即超逸。以下写到具体的棋局,势在棋局中既指广义的形势,也指具体的定式、战术。玄素即黑白棋子。这两句写出了棋局中黑白棋势相互缠绕,犬牙交错的复杂局面。而棋盘上争斗虽然激烈,却又有别于现实生活中的争战,舍生不用付出生命的代价,赴死也不会遭受伤害。领悟了这其中的乐趣,也就知道王质当年为什么会观棋烂柯了。

一代贤君的围棋情怀——李世民《五言咏棋》赏析


再说第二首。以兵法言棋,围棋如同用兵,目的当然在于谋取胜利,但攻城略地,割据称雄,却并不需要功勋。以下四句,以三尺之局,为战斗场,棋在包围中被断开,情势紧急,却又忽然柳暗花明,得以全身而退,这里的“节外”与“围中”相对,可理解为冲出重围的另一天地,也似可解为“劫”,在“劫”中谋生路。而棋势的伸展,就如那雁阵,却无须凭借翅膀;列阵作战,虽气氛紧张,但并无杀气如云般聚集。枰上谈兵,既关谋略,从中能体会孙子、吴起的兵家之意,又别有意趣。“怡神静俗氛”,谓围棋可以令人精神愉快,驱散世俗之气。


一代贤君的围棋情怀——李世民《五言咏棋》赏析

以兵言棋,可说是汉代以来的传统,《隋书·经籍志》还把棋类书籍列在了子部“兵家”类。太宗雄才大略,于一枰之上,自也凝聚了他半生戎马生涯的经验与体悟。但这诗,以兵言棋,妙就妙在似与不似在围棋的各种传说中,王质观棋烂柯应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所谓“舍生非假命”,“裂地不要勋”,则使人在棋盘的战斗中得以保持一些超脱的心态,更能体味其中的情趣与妙味。一味言“战”,总难脱“俗”,“怡神静俗氛”,形而下的围棋,也就顿时高雅起来。棋之“用”,毕竟首先在于陶冶性情。

一代贤君的围棋情怀——李世民《五言咏棋》赏析


韦曜《博弈论》说围棋“求之于战阵,则非孙吴之伦也;考之于道艺,则非孔氏之门也。”太宗却把围棋提到了超越凡俗的高度。皇帝对围棋的褒扬,自然会影响到社会各阶层特别是文人士大夫对围棋的态度。太宗的棋诗还引来弘文馆学士许敬宗、刘子翼等的唱和,也由此掀起了一个围棋诗歌的小高潮。上行下效,唐代围棋的繁盛,也由此开始。


一代贤君的围棋情怀——李世民《五言咏棋》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前代   围棋   戎马倥偬   西游记   雁阵   超逸   犬牙交错   上行下效   怡神   孙吴   棋局   兵家   棋盘   唐代   情怀   皇帝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