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霸凌的可怕在于,所有人都是受害者。

前段时间上饶10岁男孩疑似因为霸凌女同学而被对方父亲捅死的新闻下有个点赞非常高的评论,"家长不管教好孩子,自有人替你管教",我们尚且不去评价这句话背后的恶意,但事实上,管教好霸凌者确实是阻断霸凌的是有效手段,对牵涉其中的所有人都有重要意义。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面对一起校园霸凌,我们都能够指出被霸凌的孩子是受害者,但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霸凌的受害者。

❶被霸凌者直接受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校园暴力和欺凌》中显示:平均每7分钟就有一个孩子被欺凌,每天有16万孩子因害怕被其他学生攻击和恐吓而不敢上学。

被媒体曝光出来的案件只是冰山一角,而霸凌的残酷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限制对方人身自由,殴打辱骂,用烟头烫身体、烧头发,逼迫吃下各种异物,拍摄侵害视频,导致受害者伤残甚至死亡......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❷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被霸凌的孩子即便已经逃离了身体伤害,但是心理创伤却仍会持续,霸凌的后遗症让孩子课业下降、焦虑不安、悲观沮丧、睡眠紊乱、出现被害妄想甚至自残自杀。隐蔽的非肢体暴力,比如讽刺、污蔑、排挤、孤立、歧视更是持续伤害孩子的心灵,而被这些行为耳濡目染的旁观者也容易被扭曲价值观,至于霸凌的加害者,他们成年之后的犯罪率、酗酒现象比例也相当高,也更容易出现犯罪行为,或是成家后对配偶和子女进行家暴,而对于那些既是受害者,又成为霸凌者的人,他们有最高的风险产生抑郁症,或者自杀。

❸霸凌者被判入刑

2017年11月,北京五名未成年少女因在校内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同学造成其中一人精神抑郁分别获刑11个月,法律会保护未成年人,同样也会惩戒未成年人。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2015年3月,一群在美留学的中国留学生在公园袭击了受害人,强行剥掉其衣裤,用高跟鞋等异物殴打受害人,用烟头烫受害人的乳头,剪去其头发并逼迫受害人吃下,手法非常残酷,最终该案主犯被判刑3~13年不等。他们之中的大姐大翟某在开庭时,仍然认为这不过是司空见惯的小事,充其量不过是被骂一顿,最多记个过,怎么可能要坐牢。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❹霸凌者被报复迫害

2016年8月,陕西眉县郑某某因为不满刚小学毕业的薛某某欺负自己的儿子,替孩子出头,因为对方态度嚣张、不知悔改而心生歹念将孩子杀害并埋尸。

2018年9月,浙江瑞安林某某因为女儿在学校与10岁的叶某发生口角导致眼部疼痛而怀恨在心,在隆山小学三楼一厕所内用水果刀将叶某捅伤,导致孩子抢救无效死亡,此事甚至都没有达到霸凌的程度,孩子就遭到了疯狂父亲的残酷报复。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2019年5月,江西上饶王某某因女儿被同桌欺负,带刀闯入教室,将10岁的刘某某踹到地上并刺伤,导致刘某某死亡,班级在场的不少孩子也都吓坏了,有人吓得放声大哭起来。

我们需要正义,但不需要以正义为名的犯罪,任何杀害孩子的行为都是最大的恶。

❺旁观者甚至毫无相关者被牵连

美国1990~2000年之间,15个校园枪击案当中,12个枪击犯都曾经在学校被霸凌过,被霸凌的孩子容易产生反社会人格,他们报复社会的方式有可能是不计代价的,是毁灭性的,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无辜的孩子也会成为他们的报复对象。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2016年中关村二小曾经发生了一起“霸凌”事件,男生在课间上厕所,一个胖学生在外面说“我要打开门看你的屁股”,另一个男生从旁边的隔间扔下了一个垃圾桶,正好砸在了上厕所男生的头上,两个男生没有道歉,而是笑着跑开了,我承认这确实是性质恶劣的欺负,恶作剧开过了头,但是受害者母亲对对方家长的道歉并不满意,一篇极具煽动性的《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让这件事在网络上掀起了大波澜,所有舆论都对“霸凌”儿童及其父母甚至学校口诛笔伐,不惜恶毒诅咒,引发了一轮网络霸凌。

中关村二小显示出了名校该有的底气,从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维护学校正常教育秩序的角度出发,强烈呼吁教育问题回归校园处理,不向舆论低头,坚持校方的处理原则,认为该事件为偶发事件,不构成校园霸凌,坚持不牺牲任何一个孩子。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校园霸凌是非常需要正视的严肃问题,任何人也不能用开玩笑、淘气、恶作剧来为霸凌者开脱,但是我们也要防止这个概念的滥用,不是所有的欺负都可以称之为霸凌(Bullying)。

霸凌是严重的指控,通常指的是一人或者多人主导的、反复的令一个学生暴露在负面的、有攻击性的行为下的情况,它不是一件偶发的简单冲突,瑞士心理学家Dan Olweus认为霸凌一般具有长期反复性、恶意侵略性、存在不平等力量关系

定性霸凌也不是为了将霸凌者拉到公众面前“凌迟”泄公愤,而是阻止霸凌的再次发生,保护被霸凌的孩子,也解救误入歧途的霸凌者。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霸凌者并不是天生的霸道,都是从后天环境中习得的,为了有效减少霸凌的发生,了解霸凌者的心理至关重要。

❶觉得很酷,树立权威

各类传媒上会打架很强势的主角很酷,让孩子觉得现实生活中霸凌别人也很酷,他们会以欺负为乐,有些家庭条件优越或者身体条件突出的孩子更喜欢欺负人,又因为缺乏法律法规认知,他们甚至觉得伤害别人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而很多霸凌者都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孩子,他们对情感的极度渴望让他们更容易抱团成小群体,又为了在群体中确立自己的权威而成为霸凌者。

❷宣泄情绪

霸凌者本身会有不少心理困扰,而不少家长并不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不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长期的压抑让他们将自己内在的痛苦小孩的形象投射在受害者身上,通过愤怒和暴力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就像著名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所说的,很多孩子的攻击行为,其实可能是ta发出的求助信号,而有些家长放任不管或者暴力惩戒,都忽视了孩子内心的真正需要。

❸害怕成为弱者

霸凌者的父母都不管孩子吗?有时候恰恰相反,很多霸凌者都是被父母极其严格甚至残酷地管教的,家长完全不顾孩子的尊严,以教育的名义对孩子进行霸凌,这给孩子传达的观念就是“弱肉强食”,孩子会认为“弱”就要被控制、羞辱、殴打,他想要摆脱“弱”,就通过霸凌别人强化“我是强者”的自我感觉,这才能让他们获得安全感和掌控感,其实他们的内在是极其脆弱的,一旦被霸凌者表现出比他更强悍,他立刻就怂了。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❹害怕成为被害者

霸凌很容易从个人霸凌变成群体霸凌,孩子一旦被霸凌,很难得到支持,有部分人就是害怕自己支持被害者反而会成为被害者,索性视而不见,甚至成为加害者的一员,从一开始的被迫霸凌,演变到后来的享受霸凌。

❺摆脱过去

网上有位34岁的张先生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他10岁的时候曾经遭受了长达2年的同班同学的殴打,高一,他就加入了学校的黑恶势力,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向攻击者认同”的现象,他表示,他喜欢看到别人受苦,那种快感让他觉得自己是个胜利者,他觉得那就是自己,他战胜了自己,杀死了过去的自己,由此获得解脱。也就是说,那些被伤害过的孩子,有可能通过效仿施虐者,来摆脱自己无力无助的心理感受。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❶培养是非观和同理心

在生活中要尽量减少孩子接触暴力环境,这包括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吵闹打架,不带着孩子去围观暴力,也不要给孩子接触暴力的影视、小说等,不要把孩子丢给电子保姆,而是应该陪着他们一起看,在媒体上出现暴力镜头的时候给他们传递正确的是非观。

注意跟孩子灌输“保护帮助别人”才是酷,“欺负人带给人伤害”非但一点也不酷,还会触犯法律,比如构成侮辱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情节严重的不但会坐牢,甚至会面临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孩子一起观看反霸凌的宣传片,让孩子知道霸凌会对受害者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

❷培养自我价值认同感

需要在霸凌中获得优越感的孩子往往缺乏内在的自我价值认同,避免孩子成为霸凌者,重要的是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让他们做擅长的事,增强自信心,认同自我价值。

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疏导他们的情绪,鼓励用合理的方式表达和应对愤怒、恐惧、嫉妒等情绪,而不是寻求暴力解决问题,让他们有家庭和集体归属感。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培养孩子沟通的技巧,多给他孩子提供社交的机会,引导他建立健康的社交圈,允许孩子自主地处置一些小冲突,鼓励他们发展理解、包容、勇气等品质,让他们接受世界的多元性,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❸帮助孩子从霸凌中恢复

国外一项调查指出,承认自己有过霸凌行为的青少年中,有四分之三同样也是霸凌行为的受害者,霸凌行为中扮演施暴者和受害者双重身份的人自杀和自我伤害的机率最高的。

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指导孩子辨别霸凌,要及时给受到霸凌的孩子提供支持,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找到孩子被霸凌的根源,和他们一起应对霸凌保护孩子,避免霸凌再次发生。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在家长干预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好尺度,动不动就要对方付出惨痛的代价可能会让我们的孩子也感到难堪,也容易因此被其他孩子排挤,结交不到朋友。惩戒的目的是保护孩子,而不是报复霸凌者,否则更容易给孩子传递“以霸治霸”的处理办法,导致他们成为霸凌者。

❹对霸凌勇敢说不

很多时候,伤害人至深的并不是来自肉体的伤害而是精神上的伤害,污蔑、诋毁、排挤、歧视,而孩子们甚至并不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就像我小时候甚至会和其他女孩一样诋毁剪刘海的女生是坏女孩,现在看来很可笑,但是孩子的世界观里偏见是很普遍的,他们需要引导,而面对霸凌的发生,不要成为霸凌里那个看笑话的、冷漠的、鼓掌的或者袖手旁观的帮凶,如果我们不能阻止,也要替他们发声,给予他们支持,无论是现场的支持还是事后去告诉老师、家长。霸凌过程中的不作为和默许,实际上是在促进霸凌的发生,所有的围观和哄笑,都是对霸凌行为的鼓励和推动。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旺妞

我们是90后经济学硕士妈妈和旅游摄影达人爸爸运营的育儿自媒体,喜欢我们家的话记得关注我们的育儿头条号“旺宝家”,也可以关注我们的旅游头条号“旺宝家看世界”,还可以关注我们家的同名公众号“旺宝家”,超多资源分享哦~

校园霸凌里最受害的,竟不是纯粹的霸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上饶   被害者   校园   受害人   未成年人   受害者   暴力   残酷   害怕   情绪   家长   父母   男生   发生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