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定向定位定性诊断)

对于患儿智力、行为、运动、语言功能进行性减退,如何进行定向、定位、定性诊断?其思路是什么?

病例介绍

【1】外院诊治经过

患者年龄:10岁

患者性别:女

简要病史:智力、行为、运动、语言功能进行性减退1年余。

1年前,缓慢进展的智力减退和行为改变,出现情绪异常、学习困难、脾气暴躁等表现,怀疑患儿“情绪障碍”。

6个月前,出现运动障碍和抽搐,主要为典型的节律性肌阵挛样发作,在外院按照“癫痫”治疗。

3个月前四肢进行性无力,外院考虑“脑炎”。

3周前,语言不清。

曾在多家医院先后按照治疗癫痫、脑炎治疗,但是效果不明显,病情进行加重,转诊。

入院查体:意识清楚,反应迟钝,语言不清,脑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肌张力减弱,腱反射未引出,病理征呈阳性,脑膜刺激征均为阴性。其余查体大致正常。

=========

【2】入院初步诊断思路

根据临床表现(智力、行为、运动、语言):

定向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定位诊断:中枢神经系统

定性诊断:助记口诀(midnights)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定向定位定性诊断)

该患儿的病史较长,到过多家医院诊治,已经完善了很多检查,基本排除了结脑、自免脑、多发性硬化;病程长,基本排除恶性肿瘤;年长儿,不考虑遗传代谢病。所以,重点还是感染性原因。对于反复住院,病情迁延,进行性加重,不能排除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的可能。

==========

【3】入院后完善检查

追问病史:出生 1 个月时,曾患麻疹,很快痊愈。

脑脊液生化、常规检查均正常,血和脑脊液IgG寡克隆区带、脑脊液IgG特异性寡克隆区带均为阳性,脑脊液IgG增高,血MV抗体IgG(1︰25600)和脑脊液MV抗体IgG(1︰6400)均明显升高。

电生理检查:脑电图示周期性复合波全导广泛性高波幅1 Hz慢波,持续1.0~1.5 s结束,以2.5~4.0 s为间隔周期性、持续性发放,清醒期伴随临床症状,表现为点头弯腰或后仰,持续0.5~1.0 s结束。睡眠期无发作性症状。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定向定位定性诊断)

头颅 MRI FLAIR 序列显示大脑白质内不均匀的高信号。

眼科会诊,眼科检查未见异常。

临床诊断: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诊断依据:

2个主要标准和4个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为:

(1)脑脊液麻疹病毒抗体滴度增高;

(2)典型的临床表现。

次要标准为:

(1)典型脑电图改变(周期性复合波);

(2)脑脊液IgG增高;

(3)脑活组织检查证实全脑炎;

(4)麻疹病毒基因突变的分子诊断检测。

符合2条主要诊断标准加1条以上的次要诊断标准即可诊断。

入院后予以支持对症治疗,出现频繁抽搐和尿便失禁,因病情无好转而于住院1周后自动出院,随访于出院1个月左右死亡。

既往笔记

口音改变、癫痫发作(抗NMDAR脑炎)

眼震?眼阵挛?(抗Ma2脑干脑炎)

游泳后意识障碍、高热、死亡(阿米巴脑膜脑炎)

阿米巴脑炎诊断中宏基因组分析技术的应用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脑炎

米诺环素在支原体脑炎治疗中的应用及迟发型药物热

二代测序技术结合常规方法检测脑炎/脑膜炎病原体

洁身自好:同性恋患者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的启示

隐球菌脑膜炎

20171210 透过脑炎诊治进展看精准医学的未来

20171112 麻疹:还是要提高警惕

一道执医考试试题

潜伏期可长达数年之久,但发病后却呈亚急性、进行性,直至死亡的疾病是

A.带状疱疹

B.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C.非洲儿童恶性淋巴瘤

D.原发性肝细胞癌

E.登革热

答案

B.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2021-10-2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脑炎   脑脊液   阿米巴   脑膜   脑电图   脑膜炎   病史   癫痫   周期性   抗体   麻疹   病情   智力   语言   标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