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给孩子报班是随大流,还是凭兴趣?我观察少年宫4类家长报班心

以前做宣传,总有家长会问,学魔方有什么好处?


其实,我还挺不愿意理这样的家长的,内心真想说一句,就你这智商也不用问了,问也白问(没想到我还有这样一面,人面兽心)。


不知道是家长听见了我的心声,还是怎么回事,确实问过的没有给孩子报魔方课的。甚至注意力课和速记课也是一样,凡是问学了有什么用的几乎100%没有报名的。


你说奇怪不?


我总结给孩子报班,大家的心态分为兴趣类、培优类、刚需类、饭碗类等四种。


先说兴趣类。


一般是美术、舞蹈、钢琴、围棋、魔方、乒乓球、机器人什么的,也就是直接看着不错,挺酷的,还可以直接上手感受下,慢慢一引导,很喜欢。当然,其中,也不乏爸爸妈妈觉得孩子应该学,或者自己小时候没机会学想让孩子学一下的项目。


这类的课程很常见,也比较容易有氛围。


第二类,培优类。刚刚双减的重点是K12领域的文化课培优,也就是小学六年和初高中六年的文化课培优。其实,不是不让培优了,而是有80%以上的人没必要培优。根据二八法则,有些学生只用20%的时间就能达到别的学生用80%的时间的学习效果,而20%的学生比80%的学生更善于学习。


所以,没必要所有的学生都培优。都培优的结果只能是内卷,浪费社会资源。初中升高中50%的录取率显然还多照顾了30%的学生。


以前咱们也分享过,以高中的知识密度来说,确实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起来会很吃力,即使强迫学习也不会有好结果。最好的方式是找到适合他的领域,去学习相应的知识技能,来发挥出他的潜能。


这也是多元智能理论一直所倡导的,因材施教,适才适性。你让姚明跟人比高考成绩,显然会耽误姚明的一生。你让全红婵跟人比小升初,显然也是在误人子弟。


培优的目的是让优秀得以更优秀,很难让不优秀变得优秀。


据我观察,现在没什么明目张胆的培优课了。


奥对了,一般学钢琴或者古筝什么的,有的家长是每周末带孩子坐高铁去北京找名家学习,很贵的,一小时2000块?反正不便宜,关键人家还不一定愿意收。


第三类,刚需类。


刚需的项目还真不少,比如,文化课。不管再怎么减,学习很好的和学习不好的对于补习的需求总是很强烈的,毕竟考试升学主要看成绩。


不过,最近各种小道消息说要考美术和体育,直接导致美术和体育变成刚需了。


当然,注意力课、快速记忆课、快速阅读课也是刚需,不过,很尴尬的是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课程,即使看到了,也不知道是干啥的,需要被科普半天。


你知道,凡是需要科普的通常不会主动选择。因为认知没跟上,需要为认知买单嘛。


最近机器人课程、编程也很火,不过说实在的,这个课程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对于年龄小或者逻辑思维不是那么强的孩子来说,学这个课程不是那么有成就感,甚至会觉得不那么友好。


为什么呢?成人教育里就有编程啊,你以为那些学不好的孩子只是英语差,不用心啊,实际就是这方面不够有天赋。


那如果有天赋呢?你看看最早的那些计算机工程师就知道了,很烂的英语,并不妨碍编写出伟大的程序。


第四饭碗类课程。


一般要么天赋很出众,要么就是学到一定程度,文化课也不咋地,就全力培训某一方面了。据说郎朗、丁俊晖都是这么出来的。不过,这个也是看天赋的。以前有同事的弟弟就是乒乓球运动员,很小就打,也出国参加了一些比赛,但是你知道在国内全运会都是世界冠军争霸赛的中国,从来就不缺乒乓球高手,所以出国去当陪练和教练去了。


以上粗略的分类虽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也代表了大多数人选班的初衷。

我非常建议在孩子学习一门课程前,家长要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孩子自身特点能力的评估,不能人云亦云随大流,也不能随便试来试去,想让孩子短期喜欢的方法很多,但不代表这个孩子能长期坚持下去,并学好。反而是养成了放弃的习惯,大不了就不学了嘛,也没什么大不了,长期这样,吃亏的还是孩子。


养孩子不易,且行且珍惜。


别再说学什么的好处是什么了,要么凭兴趣选择,要么凭专业选择,不管哪样也不会太差。

你给孩子报班是随大流,还是凭兴趣?我观察少年宫4类家长报班心

你给孩子报班是随大流,还是凭兴趣?我观察少年宫4类家长报班心

你给孩子报班是随大流,还是凭兴趣?我观察少年宫4类家长报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兴趣   孩子   随大流   少年宫   魔方   英语   饭碗   逻辑思维   乒乓球   机器人   文化课   家长   美术   优秀   课程   代表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