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母亲看见自己 修复代际创伤 成就全新的自我



大学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拿起行囊从北方跨越两千公里来到南方的一座城市打拼,并顺利入职一家事业单位。当同事问我为什么来这么远的地方工作时,其实我自己也不说不清,我只是简单地回答说想出来看看。


转眼间已经工作了十年,我现在才明白,我真正要跨越几千里来到这里,是因为要逃避我的原生家庭,要逃避我的母亲。


不是家人对我不好,而是母亲重男轻女的观念,把我视男孩培养,给予了太沉重的爱和期望,让我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窒息感。


暑假带7岁女儿回奶奶家,她到姑姑家后不肯回来,我有点生气,因为我希望她能陪弟弟玩。当我问她为什么不回来时,她说喜欢姑姑。


瞬间我特别的伤心,就像曾经我跨越几千里逃避家庭一样,她现在这么小,就要去姑姑家来逃避我吗?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我是女性:如何深度治疗代际创伤》这本书给了我很好的答案,那就是代际创伤被我传给了女儿。什么是代际创伤呢?“如果母亲因为自己的性别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遭受过一些苦难,他们很可能在长大成人为人母之后,让自己的女儿遭受同样的经历”。


我活成了自己所不喜欢的母亲的样子,我把这种重男轻女的观念——期望她照顾弟弟,渗透在我的生活中,使她一遇到机会也想离开我。

那应该怎么办呢?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成年后人的大脑神经还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无论我们早年经历了什么样的创伤,都可以用相应的方法重塑大脑回路,实现修复。

《因为我是女性》这本书介绍了不健康母子关系的类型、如何突破母亲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成为一个坚强而有力量的女性等三个方面的内容,让我在治愈代际创伤中很有帮助。

透过母亲看见自己 修复代际创伤 成就全新的自我

本书的作者是侯玉珍,她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业十二年,拥有6000+小时的临床咨询经验和600+小时的团体带领经验。她在书中用了很多生动详实的案例来说明代际创伤对人的影响,所以在阅读这本书时,我多次都痛苦流泪,因为我从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虽然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性别,但可以学会透过母亲看见自己,彼此链接从而疗愈自我,实现更好的自我成长。


一、透过母亲看见自己


母亲是我的一面镜子,通过母亲,我能照见自己。看到我们的母女关系的类型。


妈妈对我的学习、生活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我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食物?交什么样的朋友?包括如何与人交谈、如何安排作息等,父母都帮我安排好了,若是没有按照她要求做,得到的就是批评和指责。


特别是在学习上,母亲对我的要求很严格,要求每次都要考前三名 ,要是没有达到这个要求。母亲就会说:“我把全部的心血都放在你们的身上,假如你们不争气,不能出人头地,我活着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每当我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我会特别的自责和伤心。


除了学习之外,母亲基本上包办了我的生活。所以造就了我生活技能很低,到现在很多事情我都不敢独立去完成。例如不敢一个人睡觉,一个人去理发、一个人去医院。


其实母亲和我的这种关系,就是作者在书中所说的共生关系。特点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没有心里的边界。


在这种关系中,我体验到的是窒息感、内疚感、羞耻感,还有无法意识的的愤怒和自责。


因为共生关系具有排他性,所以母亲和我的共生关系造成了父亲成为局外人,所以小时候父母总是因为各种琐事而吵架。


通过剖析,我看见了自己和母亲的关系——共生关系。我对母亲的逃离和女儿对我的逃离都是对共生关系的抗争。《因为我是女性》这本书还介绍了其他不健康的母子关系,如自恋型母亲、无回应母亲、拒绝型母亲、情感剥夺的母亲以及情感混乱的母亲等,通过了解这些不健康的母子关系可以帮我们会找到代际创伤的根源。


二、直面创伤修复影响


怎样摆脱这种共生关系呢?作者告诉我们,发现问题之后就可以直面问题来修复它,具体可通过这几个步骤来进行。

1.分离

分离就是与母亲划清心理界限,设立底线,维护自我。这是直面创伤的第一步。其实我从北方跨越两千多里来到南方,也是无意进行分离的体现,潜意识里就是在逃离。


但这只是空间上的分离,在心理上还没有真正的分离,那现在要做的就是在心理上也设立界限。明确地告诉母亲,我已经长大成人了,不用再对我这么多的关照和要求。甚至可以对母亲过多的要求学会正确地拒绝。


2.哀悼


这里的哀悼是告诉我们,要直面失去的母爱,找回真实的感情。如我不需要母亲对我那么多的要求时,其实母亲的也失去了她一部分母女关系。


我们要哀悼的是不再为了获取妈妈的爱而失去自我。正如作者所说,哀悼“天下无不是父母”的这种信念带给我们的失落、哀悼到今生都不可能拥有“理想妈妈”的现实、同时也为母亲自己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哀悼。


所以一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和母亲联系,当我很想念他的时候就通过弟弟得到一些关于她的近况和信息。


3.接受


接受是指母爱暂时的丧失,已经发生,我们要承认这一点。同时我们要接纳自己的情绪,比如刚开始可能会有一些自责,但要学着不对自己的感受进行批判,无条件的和自己的感受共处等。


4.和解

当我们说母亲没有给予我们很好的养育时,大多数情况我们的母亲也从未得到好的养育。

当我了解了母亲的成长史,我也就原谅了母亲,其实这种原谅不是对过去所受的伤害和不健康母女关系的一种否认。而是原谅这种非故意的伤害,在心中放下过去。


原谅也是对母亲的过去的理解,理解了她遭遇,也就理解了一切。


母亲家里一共姊妹八个,都是女孩。在六十年代家里没有男孩会被人瞧不起的。所以外婆一辈子很要强,要把自己的女孩当男孩来养,对她们要求特别的严格和苛刻。母亲从来没有在外婆那里得到过拥抱和赞扬,所以她想把自己失去的那些爱补回来,补给自己的子女。


可是母亲给的这些爱过于沉重,让我有点承担不了。而我又把这种过于沉重的爱转接给了我的女儿。所以我在处理好和母亲的关系之后,就是要反省自己,让自己也做个有边界、有底线的母亲,不给孩子过多的爱。


三、成为更好的自己

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在要认同自己的基础上,持续地自我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透过母亲看见自己 修复代际创伤 成就全新的自我

从共生的关系中脱离出来,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自信力,因为越自信内心就越有力量。首先我会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我身上有很多的缺点,但是这就是真实的自我。同时我要多发展积极的自我陈述,就像太阳也有阴暗面一样,每件事情都积极的一面,我要多看到阳光的一面,以此来提高自己积极的自我感知。


同时也会突破自己的一些限制,比如在共生状态中,我感觉什么事情都有母亲来包办,那现在我要学会一个人去做,去尝试曾经不敢做的事情。


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因为你是什么样的人,比你做了什么更重要。我们的言行举止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内化成孩子潜在的人格特征。

透过母亲看见自己 修复代际创伤 成就全新的自我

母亲不仅用身体孕育了我们的生命,还通过情感纽带孕育了我们内在的心灵。虽然母亲无意造成共生的母子关系,让我体验到了沉重感的爱与期待。但遇到了《因为我是女性》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如何直面问题,进行修复,让我的代际创伤就此打住,重新找回了生命的力量感,成就为全新的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创伤   母亲   自我   重男轻女   母子   母女   自责   弟弟   沉重   所说   成就   父母   女儿   关系   女性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