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方法,让一个小镇公务员逆袭为伟大的社会学家?


20世纪60年代,在德国的小镇上有一位公务员,他原本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工作员工作,白天上班,晚上回家之后读一读喜欢的书,读到有感触的地方记下笔记。

有一天,他意识到这样简单的摘抄笔记,只是增加一下笔记的数量,除此之外不会有很大的收获。于是他灵机一动改变了记笔记的方法,没想到一个简单的改变产生了神奇的效应。

自从了他改变记笔记的方法之后,在此后的三十年中,他出版了五十八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成为二十世纪最高产的社会学家之一。


这个人就是德国社会学家尼克拉斯·卢曼,他的许多著作都成为各领域的经典之作,他的笔记法有什么神奇之处? 让一个普通的小镇公务员,成了一个伟大的社会学家?


《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卢曼教授的逆袭和作品多产源于他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具体来说就是将笔记记在卡片上,然后再收集到盒子里,有时间的时候思考一下这条笔记和那条笔记之间有什么关系,慢慢的一个个原本孤立的笔记产生了神奇的连接效应,成了一个笔记群, 不同的主题的笔记群又生出了系统化的思想,生成了文章和著作。

什么方法,让一个小镇公务员逆袭为伟大的社会学家?

这本书向我们详细地介绍了卡片笔记的作用、种类以及使用方法,以及它背后蕴含的底层逻辑。我在阅读之后也收获颇丰,以下就从卡片笔记的作用、什么是卡片笔记以及如何操作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卡片笔记的神奇之处


1.大道至简


卡片笔记法其实并不复杂,他只是把简单有效的方法做到了极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道至简。它和普通笔记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普通的笔记只是把原文摘抄下来做成笔记并保存,而卢曼教授的做笔记,不是简单的摘抄文章中的观点和原文,而是将其从一个语境转化成另一个语境,这很像翻译,同时这些笔记卡片不是按照主题来进行的,而是以时间、内容等首字母给它们标上记号放在笔记盒中。


2.蔡格尼克效应

蔡格尼克效应讲的是未完成的任务会占据我们的短期记忆。据说,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和同事一起吃饭,看到服务员不需要做任何记录,就能准确地记住谁点了什么菜,这件事让她很惊讶。当蔡格尼克再次回餐厅拿她遗留的外套时,却发现服务员不认识她了。服务员的解释是:在客人离开餐厅的那一刻,他们就会全部忘掉,把注意力放在下一波顾客身上。


所以阅读时有了想法一定要及时记下来,否则这些观点会耗费了大脑过多内存和精力,而卡片笔记就能帮助我们解放大脑。


具有优秀结构的卡片笔记,是我们可以信任的写作宝库,让我们不用记着或计划着每一件事,可以把它从我们大脑沉重的记忆负担中解脱出来,让我们的大脑专注于思考,而不是作为一个保存信息的仓库。


3.避免认知偏差

认知偏差讲的是我们大脑想到一个观点,就会拼命的证明它的合理性。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人心情很好的时候,他会感觉他身边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开心的,反之心情很糟糕,他会看到所有的事情都是不顺的。

我们写作时一般是先确定主题,再进行写作,就会导致更多的认知偏差,我们会拼命的去找观点和例子证明自己是合理的。

但是卡片盒会让我们的阅读和写作呈现一种自下而上的体系,即先有素材,再生成论点,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认知偏差,同时让我们会让我们有更多的洞见和思考。


二、解开卡片笔记法的面纱


既然卡片笔记法这么的神奇,那它的真实面貌是怎么样呢?作者在书中把它分为三类,即闪念笔记、项目笔记和永久笔记。


1.闪念笔记

闪念笔记就是记录脑海中闪现的每一个想法,当它出现时不必多虑,把它记下来放到一个收集箱的地方,等有时间再进行统一整理。这个笔记一般会以在一两天内尽快整理,同时提取有效的信息成永久笔记。它的任务起到一个提示的作用。


2.项目笔记

项目笔记只是为某一特定的项目笔记服务,项目结束之后 就可以丢弃或者存档。它的任务是为了完成某一个项目,如包括阅读的主题、文章框架、手稿等信息。项目完成后笔记就会完成它的使命,可以把重要的信息提取起来放入永久笔记。


3.永久笔记


永久笔记也叫文献笔记,是把看到的经典内容经过大脑转换后,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并在反面写上以该笔记的参考文献和页数,放置永久笔记盒中。永久笔记也是闪念笔记和项目笔记后生成的笔记,这种笔记不是为了收集,而是为了延伸想法论点和讨论。文献笔记的价值很大,一般不会轻易扔掉 。


那所有的笔记整理后进了永久笔记盒中怎么排列呢?是随便放置呢?作者建议可以把它放在相关笔记的后面,随手添加其它笔记的链接。


很多人在实践卡片笔记法后,只是一天只写五六条笔记,一年就轻松的完成博士论文。从中我们看到,一篇论文和书籍的质量和难易程度,是取决于在与确定题目之前的写作准备,准备得越充分,大脑中的素材就会越多,写起来就越容易。


换句话说,那一个人的学术成就,重要的不是看他头脑中发现了什么,而是看他们平时的功夫到不到位。

什么方法,让一个小镇公务员逆袭为伟大的社会学家?

三、如何通过卡片笔记法实现多产?

我们揭开了卡片笔记的面纱,那在阅读写作中具体该怎么操作呢?作者建议我们把握三个关键点就可以了。

1.手中有笔

不管阅读什么,要手中有笔。拿起一支笔会强迫我们去思考读到的内容,检查自己的理解,同时把读到的内容融入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再写到卡片上,就会把别人的思想转换成自己的新想法。


写下来有助于真正的理解,如果说不清楚就无法写下来,写清楚了就说明对内容理解到位了。


2.思考内化


思考内化就是把读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可能会说写下来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可是正是写的这个过程,让我们大脑有时间去思考并理解。没有写的过程,就无法思考,这样的阅读就是无效的,才是真正的浪费时间。


可能大家可能会说阅读时抓不到关键信息,不知道怎么思考转化。《卡片笔记写作法》告诉我们,通过刻意的练习,就能会培养我们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思考、转化的能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就像钢琴家练琴一样,只有每天练习才会培养耳朵对音乐的感知力和细微差别的敏感度,练得越久感知力就越强,感知力强了之后就对在练琴时对错误的地方进行改进,就会把作品演绎的更好。阅读和写作也是如此,只要多加训练,就会养成快速感知重要信息并进行思考、转化的能力。


3.建立链接

在使用卡片笔记时,我们可以不定期地提取先前的想法和事实,并将它们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练习产生思想上的交融,并而产生更深的链接,每条卡片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互通互联的。


建立链接不仅是对卡片盒的维护,更是让我们看到不相关的主题之间找到惊人的联系和相似之处,从而生出新的内容。

什么方法,让一个小镇公务员逆袭为伟大的社会学家?

同时在建立链接的时候,卡片盒的内部结构也建立起来了,这是我们通过思考塑造得来的。


为什么卡片笔记盒能够帮助我们进行链接?


因为卡片盒中的笔记时我们经过思考、转化、补充得来的,是我们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素材,当我们在进行在提取时就更容易链接。


人类做事的动力大多为大脑的情绪所驱动的,当我们掌握了卡片笔记这样一个很容易出成果的方法和流程,就会让我们的写作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积极的体验,这会刺激我们轻松的接受下一个任务,同时又让我能更好的完成工作,进而享受工作。


在卢曼教授去世时,大家从他未完成的手稿中整理出来了五六七本关于宗教、教育等不同主题的书稿。他生前告诉大家,他似乎没有付出多少心血就实现了这一切,他强调自己从不强迫自己去做不喜欢的事情。现在看来正是因为卡片笔记让他在使用时,会把重点放在思考修改上面,而不用再重新去搜集素材进行链接,所以才这么高产。


所以想要实现阅读和写作的高效多产,就从学习这本《卡片笔记写作法》和掌握这套卡片笔记开始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尼克   卡片盒   闪念   社会学家   偏差   作法   卡片   小镇   大脑   公务员   简单   链接   时间   笔记   方法   项目   内容   主题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