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打击校外补习机构,你怎么看?

晚上好小伙伴,今天是我第50次和你聊天~今天我想和你聊聊国家打击校外补习机构的逻辑。

前两天我和朋友聊天,朋友说国家出台这样的政策,我的生计受到影响,他想不通,我为什么还会支持这样的决策,说白了,我怎么还会那么爱国,之前还一本正经地歌颂我们的祖国。

首先,我这个人吧,不怎么怨天、不怎么尤人、常心怀感激。

所以当我的课时变少,当我被自愿加班只有单休,我虽吐槽了几句,但我不至于去埋怨政策。况且这件事和我的不怎么作为也有一定的关系,这样的环境下我们组照样有课时200+的老师。

其次,说实话我觉得这个政策是合理的,国家打击课外补习机构的目的:防止阶层固化。说得更细致一点,是防止“中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层固化。

之前我和你聊鸡娃的时候提过一些我的学生,真的就是来补心理安慰的。

说实话,初期上课的时候,我遇到过很多孩子,他们家里条件不好,报不起这样的课程,就是试听课来蹭一节课的,这些孩子里,有的认真,有的一样应付。

而上课的孩子里,大部分家庭条件还不错,能算个中产阶级,小部分“壕无人性”,小部分家庭经济也紧张,家长是勒紧裤腰带来鸡娃的。这些孩子里,有的认真,有的也一样应付。

而这些孩子来学什么?难道是培养文学素养吗?难道是来欣赏文学魅力吗?少,极少!绝大部分是来学答题套路、解题技巧的,说白了,他们是为了提高考试成绩而来的,考试成绩不好时,不少焦虑的家长马上就来“兴师问罪”了。

高考,是我们国家相对公平的选拔制度,很多普通人的逆天改命,靠的就是这场考试。

试想,如果所有的“中产家庭”,通过往课外补习班疯狂砸钱的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学了一堆答题套路而考上好大学,将来做人上人,而底层家庭的孩子们被挤到外面,这些孩子们的努力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这对底层家庭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而那些“中产家庭”里不是靠努力而是靠做题套路取得了好的成绩的孩子,他们将来能够享受好的教育资源,却不能好好利用,没有创造力或者艰苦奋斗的心态,不奋斗不进取,那么,这个国家的发展还能靠谁来支撑呢?

“无产阶级”和“中产阶级”的阶层固化之后,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那么,这个国家内部也就不会稳了。

而且在这场教育内卷里,能上补习班的孩子也未必是受益者,瞧瞧他们上课时的“生无可恋”的表情,一分一秒数着下课,就知道他们在这场被自愿的学习里,也很无奈。这样的孩子学习效率极低,心情还不好。

所以,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我当然支持打击课外补习机构的政策啦!我认为,高考,考的应该是这个孩子在正常智力下能有好的学习习惯,能发愤图强,能艰苦奋斗,而不是这个孩子的爹妈能砸钱让他上补习班,从而具有好的应试能力。

那我自己呢?站在一个补习机构老师的角度呢?

我的结论:还是靠自己。

“穷”则思变,变则通。只有自己“货真价实”,可替代性不强,才能够不被这个更迭极快的社会淘汰。怨天尤人,除了让自己心情不好以外,好像也没有其他什么用,有那点力气还不如想想怎么让自己更有实力。

还是那句话:未来只有一种稳定,那就是你在哪,都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中产   机构   国家   补习班   中产阶级   无产阶级   艰苦奋斗   套路   校外   课时   课外   阶层   不好   孩子   政策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