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青少年近视,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日前,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指出,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2018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近视高发省份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为了达到所设定的目标,《意见》提出,防近视需要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以及有关部门多方联动。

预防青少年近视,从改变生活方式开始!

什么原因导致近视?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用眼过度、不好的生活习惯都是近视的重要诱因,但为何会出现用眼过度的问题,坏的生活习惯又是如何形成的,这背后又有各种影响因素。预防近视,无非就是要把这些大大小小的因素分析清楚,再逐个击破,争取消除或减少近视发生的土壤。

媒体报道《意见》时,强调“近视率拟纳入政府考核指标”这个细节,具体的表述是,《意见》提出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这种思路很有现实针对性,课业繁重、学习压力太大让孩子们不堪重负,可谓导致近视的最大杀手。

问题在于,孩子的课业负担不仅表现在课堂上,改变考核方式,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以及少布置家庭作业,这些措施都是学校减负的手段,但正如以往分析的那样,孩子的学习负担来源是多方面的,学校减负了,父母会主动增负--近视会经历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往往出现明显后果才会引起家长重视,在此之前,出于孩子前途的考虑,更多的家长会把学习放在优先位置。课外培训市场的火热一再表明,为孩子减负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感太过强大,家长把太多精力放在短期目标上。考一个好学校,挖掘孩子的艺术天赋,各种培训机构都在创造并挖掘此类需求,至于到底什么是好的教育,多数家长恐怕无暇顾及。

可见,预防近视的确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完全寄希望于学校,光对政府部门施压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参考国外经验,不少国家为预防少年儿童近视出台了专门的措施,总结来说大致有两点,一是强调学校减负,并增加眼保健的课程和相关公共服务;二是重视户外运动,限制玩游戏的时间。相对而言,前者的实现可能相对容易,以往的实践也证明,通过行政动员可以很快达到学校减负的目标。而考虑到此次《意见》的严厉要求,不妨对此多一份乐观。关键在于后者,重视户外运动,限制玩电子(电脑、手机)游戏的时间,属于生活习惯范畴,这就需要家长和社会的配合。

家长自然会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但如今要说的重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孩子的身体是否有恙、发育是否正常这些简单的问题,而应该上升到健康教育的高度,并将其落实到日常的每一个生活细节,家长应该有勇气、有觉悟将其视为比学习更重要的教育任务。而就社会层面而言,少年儿童健康生活习惯的培养,意味着提出了相应的公共服务需求,除却考虑“中小学校园禁用手机”这类公共政策,在拓展生活空间方面,也还有很多弥补的空间。比如,不少家长就反映,愿意带孩子开展户外运动,但现实中类似的场所极其匮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近视   青少年   生活方式   少年儿童   户外运动   百分点   总体   以往   重视   细节   家长   目标   意见   儿童   孩子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