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不愿谈的一件事

今年的秋天来得特别早,往年的这个时候,广州还热得很,而这几天就感觉入秋了。

每年的秋天,我都是从吃醉蟹开始的,已经不记得自己是第几年吃醉蟹了。对于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我还好,但秋天的第一只醉蟹,我是必须要吃到的,秋天里最享受的一件事就是一边追喜欢的剧,一边啃醉蟹了。

本来想着这周太短了,明天就放假了,就不更新了吧。其实每次推文前,都有这种想法,但每次的最后还是给码出来了,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本篇属于“想到哪写哪”系列。

1 一根红绳

我们最不愿谈的一件事

上上一篇推文里,我发了3个小视频,细心的小伙伴应该有留意到我手上绑了一根红绳,如果我是观众,大概率会觉得这博主品味可真差,这红绳也太丑了吧。

我系这条红绳,是源于我家乡的习俗:家里有长辈去世了,参加完葬礼,要在身上系上一个月的红绳。上上上周末,我们赶回老家参加了我外公的葬礼。

我的外公享年94岁,他走了,去了另一个世界。如果人生是必然要离开的,那我觉得储存了足够多的回忆了才离开,也未尝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如果放在墨西哥,我们应该大肆庆祝一番,但在中国,这样好像不太好。

2 牵手

我们最不愿谈的一件事

我已经30年没参加过葬礼了。

那天早上,我们赶回老家,下午就去了殡仪馆,做一些葬礼前的准备仪式。我老家葬礼的仪式特别繁复,需要整整两天时间。

在门口等待时,我们其实完全没有悲伤的情绪,依然谈天说笑,后来入殓师召唤我们进去看外公化妆。

当时,我其实很害怕,不太敢进去,虽然那是我外公,但我太久没看过遗体了。于是想拉着谁跟我一块进去,可我爸妈都走在了前面,我看了看身后的梁同学,决定去拉他的手,在此之前,我跟他因为矛盾隔阂已经很久没牵手了。

牵住手的瞬间,我就感受到了力量,脑子里突然想到了8年前在稻城亚丁的那个牵手。

那天早晨5点,我在徒步上牛奶海的先锋队里,当时那个队里没朋友,都是不太熟的陌生队友。

徒步的头30分钟,要先走一段难度系数非常低的上坡路,但就是那一小段,成了我整个旅程中最崩溃最煎熬的一段。

大概走了10分钟,我就开始冒汗,衣服穿太多了,但不敢脱,怕着凉。继续走,脚步逐渐沉重,像装了两个沙袋,背包也变得越来越重,跟我厚重的衣服一起,死死地压着我。

当时海拔4500+米,我有点喘不过气,胸口很闷,包里有2支水、一些干粮和一台单反,我一直在想,到底该扔哪个?

天很黑,我跟在一个陌生女孩后面走,她走得很轻松,但致命弱点是她没有手电筒,于是总得等等我。走到中间,我扛不住了,停了脚步,想歇会儿,这就导致我前面的女生无法前行(因为她没手电hhhh)。

没几秒,她突然扭头走到我面前说“我牵着你走吧”,然后她牵起我的手,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感觉不到累和喘了,身体轻了起来,好像被这个牵手的神秘力量托举起来了一样。

一路上我们都没说话,两个陌生人牵着手静静地徒步,现在一想,也是蛮奇怪的。

牵手不过是一个很简单、很稀松平常的动作,但在那个时刻、那个情境下,面对着死亡,他牵着我,恍然间有点明白了婚姻的某部分意义。

3 死亡的样子

我们最不愿谈的一件事

我们慢慢走近那个小黑屋,还没看到外公,我就先听到了养生飞大哭,喊着外公。

我本来以为自己不会哭的,因为自小跟外公的连接不算太多,长大以后,基本只逢年过节回老家探望。

在我的印象里,外公好像一直沉浸在他的小世界里,经常一个人下棋、种花、读书、做手工、偶尔辅导学生。

可当我听到养生飞爆哭的那一瞬,眼泪就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我也搞不懂,是因为外公,还是因为其他。

再慢慢走近,我才看见外公,天哪,他变得好小好小,整个人几乎缩小了一倍,身体被盖住,我只看到他的脸,脸很消瘦,有些凹进去了,像是只有脸皮贴在头骨上,很安静地躺在那,原来死亡是这个样子,但我依然不觉得他离开了。

看完化妆,走出来,我们依然站在门口聊天,之后去餐厅吃饭,吃饭的时候,我们跟许久没见的亲戚们聊得火热,那个场景跟参加婚礼时,并无两样,就好像之前的悲伤从来没有过一样,就好像外公一直都在一样。

饭后回到殡仪馆,正式开始葬前仪式,我们一众子孙围着外公绕圈,每绕五圈跪拜一次。

转圈的时候我看到一个大姐(我不认识的远方亲戚)一直在痛哭,我就想,她跟我外公感情那么深吗?可我怎么没见过她呢?

一直等转到第30圈,她依然在哭,我就想我们那么亲近的亲人都没哭,她到底哭啥?

后来仪式结束后,我跟舅舅提起这事儿才知道,这位远方亲戚的老公在两个月前意外身亡了。相比起我外公的寿终正寝,正值壮年的突然离世,对身边至亲的打击应是更加致命的,伤痛太大,大概触景生情了。

死亡,离我们好近。

4 外公的求学故事

我们最不愿谈的一件事

我妈说,在外公去世前几个月里,他好像退化成婴儿状态了,只能吃打成糊状的食物,生活无法自理,完完全全需要别人像照顾婴儿一样去照顾他,然后突然感慨,人老了,要死了,好像就会回到最初的起点。

我想,那老人和婴儿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呢?

我常听我妈他们聊起外公的一些故事,尤其是外公求学那段,印象深刻。

我外公生于1926年,因为家里穷,只能供一个人上学,于是外公和弟弟两人轮流着读书,一人干农活,一人去上学,每人读一年。

上学的人,回家就把课上学到的知识教给另一个人。后来,弟弟觉得哥哥更是块读书的料,于是主动把名额让了出来,自己去干农活,把读书的机会留给了外公。

后来,外公考上了一所师范学院,这所学校离家100多公里远,而唯一的交通工具,居然是双腿,是的,只能徒步往返。

我都震惊了,基本每次回家,都要从清晨走到深夜,而且每次得扛一麻袋的菜干和米。

我原以为菜干是用来下饭的,平时还能吃点肉菜什么的,结果他们告诉我,平时就是吃饭+菜干,有时甚至菜干都没得吃,就吃盐水泡饭(我。。。

毕业后,外公被分配到县里教书,按理来说就这么过了,但一段时间后,他不满现状,又考去了江西师范大学,在那个好像都没高考的年代,那真是相当老派的大学生了。那时,他是村里唯一一个大学生,是全村人的希望啊。

其实几个月前,我有让表弟带着一些问题去采访外公,想说他近百年的岁月里一定经历了很多,帮他写下来,会很有意义。结果表弟问问题的时候,外公就开始流泪,最后哭到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即将到达人生终点时,看过往这一生时会是什么感觉,大概会是一种很复杂的情绪吧。

5 生的意义

我们最不愿谈的一件事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赶到殡仪馆参加葬礼。在此之前,我妈、姨娘、舅舅都没有特别悲伤的情绪,大概是已经接受了外公离开的事实。

当哀乐响起,舅舅上台念追悼词时,我才真正感受到他们内心深处的悲痛情绪。台上在哽咽,台下在啜泣,默默拭泪。是啊,爸爸离开了。

最后,我们跪在地上,目送外公火化。

这是我有自我意识以来第一次直面死亡,那一瞬间,我才真正感受到一颗生命的陨落。

一个活生生的人,在这世上生活了94年,经历了战争、求学、结婚、上山下乡、生子、工作……日复一日地繁华/落寞/成就/失败/涤荡起伏,最终在一团大火中,化成了一缕青烟,变成了一捧灰烬。

当时,我很难过,这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要经过的一程么?如果非要经历这一程,那我们之前那么努力、那么拼命、那么焦虑、那么认真、那么较劲地活着,又是在为了什么?

我曾在几个播客里听过两个有趣的观点。

1、嘉宾:我们都是神的寄体,神通过我们的身体来到这世上体验不同人生,所以我们并不需要特别去完成什么,达到什么,即使就这么单纯地活着,也是一种体验,神完成了体验,离开我们的肉体,就会回到神所在的地方去。

听着有点历劫修仙的意思,其实听完这观点,我还蛮释然的,我们那么拼命地是去追什么呢?不过是来完成一场人生体验而已,Enjoy(很难hh

2、嘉宾:每当我在想要如何过这一生时,我就会想到,以后我死了,我希望自己的墓志铭写上什么?是写着十恶不赦的罪人、随波追流的普通人,还是努力创造价值的人、环球旅行见识世界的人、坚持自我不忘初心的人?总之,我要为我的墓志铭而活。

我舅舅读悼词的时候,我就在想,在我们留下的人眼里,外公这长达近一个世纪的人生,最后就被短短几段悼词给高度浓缩概括了。

如果是为了墓志铭而活,那是不是在为了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活呢?

或许只有当我们真正面对死亡时,才会跳脱现实,去认真思考生的意义吧。

END

明天就放假了,今天提前更新,祝大家节日快乐!害,大过节的,聊了这么严肃一话题。

Read more:

我的口红“哲学”

高级的快乐是什么?

我的顺产日记 | 9月の大日子。

我的微博:撸大包。

我的微信:lubigbread。

商务合作请看后台信息栏。

叨叨生活小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悼词   农活   墓志铭   殡仪馆   葬礼   外公   舅舅   老家   亲戚   牵手   仪式   情绪   秋天   两个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