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教育,最大的价值在于促进孩子的内化

【导读】

体验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放开手,他的世界他做主,或许会收获更多。

分享一下:女儿暑期课自己上下学的经历。我想,对于双减后周中上课的双职工家庭,可能有所帮助。


因为双减政策实施,女儿的学科辅导课都调到了周一到周五的晚上,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讲,我们也只能选择让女儿放学后,自己从学校走到辅导班,这是无奈的选择。

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我们同时也很庆幸:在暑假时锻炼了女儿独自上学放学的能力。

在这当中沉淀的教育方法论,我想应该是:体验教育。

这篇文章,分享暑假课,我们如何成功并安全地让女儿实现了“独自上辅导班”,如果屏幕前有职场妈妈正面临秋季课的接送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方法论:体验教育


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教育”就是教育对象在实践中认知,明理和发展。

这里的“体验”至少应包括两个层面:行为体验和内心体验。


行为体验是一种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内心体验则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心理过程。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对促进少年儿童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体验教育既应注重教育活动的形式与过程,更应注重少年儿童这一实践主体的内心体验。它要求少年儿童用“心”去体验,用 “心”去感悟,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把教育要求内化为品质,外显为行为。


以上这些是来源于网络的专业解释,简化成一句话就是:体验教育,本质上需要家长放手,让孩子独立亲身去实践一些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更好地建立孩子们内在的心理认知。


换言之:如果不让孩子亲自去体验,他们不会有发自内心的想法和概念。一个人可以影响另一个人的行为,但永远无法触碰到另一个人的内心,能让他心灵颤动的人,只有他自己。


今年暑假,女儿五升六,我和老公都清楚:这是个重要的衔接假期。

但我们却面临一个实际的问题:接送。暑假让爷爷奶奶回老家了,我和老公也都要上班,托管班老师也不能完全按照上课时间点来接送。


我们索性改变了一种思维:既然有完全脱离父母的暑期夏令营,为什么不能把这次暑期课作为女儿的一次特殊的夏令营?让她自己来安排,自己来体验!


2. 核心原则:安全第一


开学前,周末两天的路线模拟训练


所有教育方法论,教育理念的实施,前提一定是“安全”,这不仅对孩子重要,对成人一样重要。如果因为想要孩子实践出真知,想要孩子通过不断的体验达到对世界的认知,忽视了安全问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我们后悔莫及,得不偿失。


虽然女儿从四年级开始,放学就已经自己回家,但学校离家很近,而现在要走的是一条全新的路,并且有3个红绿灯。


周一开学,周六,周日两天,我和女儿进行了两次路线的模拟。事实说明:我们的模拟非常必要。


第一天,我在女儿下课前5分钟赶到放学点,等在相反的方向的一棵树后面,我计划是走在女儿后面“跟踪”她。一到放学时间点,我从树后面走出来,瞬间惊呆了,我和女儿四目相对,原来女儿方向走反了,她居然还不认识路。

非常欣慰,模拟测试出了第一个重要的问题。


和她重新描述了一遍路线,我在她前面走了,在逆行道上一直注视着她。果不其然,发现第二个重要的问题,她在绿灯还有两秒的时候,连奔带跑冲过了马路,这是个非常危险的动作,我拦下了她,及时做了规则强化:一、绿灯剩余时间小于10秒,就等下一个绿灯;二、过斑马线稳步缓行,左右看车。


“跌跌撞撞”完成了第一天的模拟。


第二天,我忐忑不安地盯着手表定位,在家门口等她,尽管非常担心和不舍,但必须有这样一次的跨越。

当她的小身影出现在我的视线中时,情不自禁,我的眼睛湿润了,除了感动,还包含了很多:有不舍,有内疚,有激动,有惊喜。


因为第二天下着小雨,看到女儿时,她自己把书包背在胸前,我问她为什么想到这样做,她说:下雨了,她不仅要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书包啊。

我问她:自己放学,害怕吗?她说,一开始非常害怕,但是有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感觉,因为后面肯定是需要自己独自走的,所以忍着头皮挑战自己,克服很多困难……


虽说有过两次模拟,要说不担心,那绝不可能。

每天我会重点做好三件事

1. 早晨检查女儿的电话手表是否满电,有没有佩戴

2. 设定好女儿所有单独行动的时间点闹钟

3. 根据闹钟的时间点,准时开启定位跟踪


经过这次特殊的“暑期夏令营”,我想:女儿是自己从内心成长了。

而我,也成长了,我开始学会放手,学会和女儿的逐渐分离……


3. 不忘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辅导班老师的《免责说明》


开学第一天,除了必备的学习用品,我给女儿准备了一张特别的《免责说明》。因为疫情,辅导班不再安排家长进教室旁听,所以放学后老师和家长在楼下指定地点完成交接。


既然安排了女儿自己走回家,就没有交接这一过程,如果家长没有任何主动说明,也就是说:安全问题无形中转嫁给了带班老师。

这不合适,也是自私的表现。


孩子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90%来源于模仿,而90%中多数来源于对父母的模仿,毕竟父母是此生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所以,我认真写了一份《免责说明》并签字,让女儿带给带班老师。我要让女儿明白:这是我们自己做的选择,所有的责任必须由我们来承担。


4. 及时的嘉奖和鼓励

有利于强化孩子内心正向认知


家长紧张,其实孩子比我们更紧张,有时候他们也是“无奈之下出勇夫”。毕竟是他们自己独自去体验陌生的世界,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急于探索陌生的世界,但又不知道如此渺小的自己放到如此庞大的世界里,会遇到什么?因为陌生,所以孩子们内心,也会假设很多种可能性。


当他们勇敢迈出了第一步,家长要做什么呢?及时的嘉奖和鼓励,并且给予正向、美好内容的强化。


正向激励机制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正面强化,使人以一种愉快的心情继续其行为,并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正向激励以激励、褒扬等方式为主。


每天,当女儿定位到达托管班时,我会第一时间给她电话,夸赞她的勇敢和独立,并且了解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紧张或好玩的事情。紧张的事情,通过倾诉可以舒缓掉负面情绪,好玩的事情,通过倾诉可以让快乐的情绪延续。


5.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为秋季课周中上课做了铺垫


对于明天,谁也不能预料,但我们需要过好当下。

你经历的一切,都会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刚放暑假时,谁也不曾料到,这个暑假的“双减政策”会成为一次重磅改革的节点,载入中国教育发展史。

也很感谢女儿在暑假的这次“无心插柳”的体验实践,让秋季周中上课不那么被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方法论   双职工   孩子   内化   夏令营   辅导班   少年儿童   暑期   认知   暑假   内心   紧张   家长   女儿   老师   价值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