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话一定是好事吗?

听话的乖孩子,就一定好吗?我们需要的是一台复读机,是一个流水线产品,还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命,是有“自主选择”意识的独立存在?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你自己唯一的司机,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车。

你要稳稳地坐在司机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时要停、要倒车、要转弯、要加速、要刹车等。人生的旅途十分短暂,你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选择和决策的权利,虽然可以参考别人的意见,但千万不要随波逐流。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了你内在的心声。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

你的内心与直觉知道你真正想成为怎样的人。

——李开复


作为一名非常有争议的80后,我想最明显的特征之一,还有中考的升学制度:成绩在金字塔尖的学霸们才能考师范,接下来依次是各个等级的高中,最后录取的是中专和职业中专。


虽不是一名塔尖的学霸,但初中成绩真实处于第一梯队,理所当然第一志愿填报了:师范学校,这也是父母对我的期望。师范包分配,而且女孩子做一名老师多好,有寒暑假还能说到更好的婆家。在那时候,高中、大学离我们都好遥远,外面的世界更远。


结果肯定是好的,我录取了师范学校,面试也拿到了很高的分数,顺理成章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所有人都在恭喜我,恭喜我父母的时候,我却破天荒有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我想上高中,想上大学,我不想一辈子在一个小镇的初中,走不出去。


因为中考志愿师范和高中不能兼报,走进高中的大门颇费周折,也花费了父母一定的积蓄。人生路不能回头,走到今天,我不能肯定地说“高中、大学”对我来说是更好的路,但我确实看到了外面更大的世界,我也拥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非常感激我的父母,第一次在重大事情上,放任了我的“自主选择”。


高三填报志愿时,因为我的判断失误,与第一志愿大学失之交臂,被调剂到外省的一所普通大学的工科专业。直到今天,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父亲的一句话:没关系,你就把本科当做你的敲门砖,关键看你大学四年如何度过。学校离家太远,只能靠你自己努力和选择了,但记住一点,无论如何,要对你自己的选择负责。


我一直都在力争做我自己,我也知道我要什么,所以大学四年,在保证二等以上奖学金同时,我努力学习第二专业,努力做好学生工作。毕业时,凭借良好的双专业成绩,凭借“省三好生”“省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党员”等荣誉称号,我顺利回到江苏省,并成为一名新南京人。那一年,同时录取那家单位的一共有12名应届大学生,有研究生,也有211院校学生,我是唯一一名毕业于外省学校的普通本科生。


现在很多大学生,把高考当做人生奋斗的终点,进入大学校门就万事大吉,没日没夜打游戏,甚至因为忽然间失去高考冲刺的逼迫力,变得空洞而抑郁;也有很多高中学霸,进入大学后,生活节奏变慢,有机会思考自己的人生,忽然觉得前面的十几年,都是父母在挟持着自己连奔带跑,上哪个幼儿园,哪个小学,择校哪个初中,考哪个大学哪个专业……方向是父母给的,用的只有自己的双腿。这种重新的认知,让他们羞愧和后悔,他们觉得自己变成了流水线上的机器,眼下的一切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开始憎恨父母,更有甚者,选择放弃早已不属于自己的躯壳和生命。


1. 中国传统家教模式

诞生了“愚孝”的怪胎


孝道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瞧这孩子,多听话啊,多孝顺啊!”听话就是好孩子论由来已久,有其历史遗留的劣根性,也有父母引以为傲的封建基础。但时代在发展,我们已经由封建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如世道在变而法不变,人心不就要扭曲了吗?所以今天,我们会频繁听到“愚孝”的概念。何为愚孝?愚蠢的孝顺!何为愚蠢的孝顺?失去自我的唯父母论,失去自我的言听计从。


在这样的理念基础和地位界定上,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特别的深,生怕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受挫折和伤害,习惯了使用父母辈的经验来越俎代庖,替孩子设计人生规划,“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呢”……这导致了中国的孩子从小就迷失在“自我缺失”的海洋里,要不就是永远的依赖,要不就是成人后的绝对叛逆。


2.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黎巴嫩诗人纪伯伦这样说——

“你的孩子,其实并不是你的孩子,

他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生的子女。

他借你而来,却非因你而来。

他与你在一起,却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他以爱,却不能给他以思想,

因为他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他的身体,却不能庇护他的灵魂......”


从每个孩子3岁的那句话“妈妈,我要喝水”开始,自我意识就出现了,标志性词汇是“我”,他知道了“我”的概念,他们是独立的个体,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立存在。孩子从3岁开始,就已经自发地努力地发表自己对于世界的看法,努力地证明“我和你们是不一样的”。


可以看出,自我的成长是个体的本能。


3. 未来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


21世纪是“自主选择”的世纪。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和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存状况的重大改变。在这个世纪里,人类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


时代变了,家庭教养方式也要随之改变。


在现代化企业里,有更多的人享有决策的权利,在思考中不断创新……大多数工作不再需要机械式重复劳动,也不再需要传话筒般的执行,需要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今天大多数优秀企业对人才的期望是:积极主动,充满热情、灵活自信。


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还只会听话被动,人云亦云,那他进入社会一定不会被重视。孩子要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里生存、竞争、成功,必须尽早学会“自主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听话   孩子   塔尖   孝道   好事   个体   自主   父母   独立   努力   高中   生命   世纪   人生   社会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