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如果非要给教育区分学科辅导还是素质培养,是否会矫枉过正?


老师从小就教育我们

要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育孩子,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学科素质均衡发展,内外兼修一专多能。这应该是每个家长的完美期待吧。


中小学校内严禁设立小卖部的消息,又伤了很多人的心,又一代人的回忆消失了。


放学铃声想起,三五成群奔向小卖部,一个个小脑袋贴着玻璃柜:一毛钱一袋的“老鼠屎”;两毛钱一卷的“大大泡泡糖”……花光妈妈给的零花钱,边吃边和小伙伴晃荡着回家,追追赶赶,打打闹闹。

难道这些,不该是童年该有的样子吗?


据说:在部分试点城市执行“暑期校内托管”的第一天,本着自愿原则,但结果是约50%的家庭报名,我们社区的托管,也由“名额有限,提前报名,审核参加”改为“随时都可以去”。

教育领域虽不是消费者市场,但也存在供给关系和终端需求。


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教育是千秋万代的伟大事业,那么教育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百度百科这么解释:教育,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来讲,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今天,狭义的教育含义远远不够支撑社会的高度发展和开放,我们更愿意把教育比喻成一颗大树:树根是家庭教育,树干是学校教育,树枝是社会教育。只有经历过这三种良好教育的孩子,或许才是真正健康成长的孩子,也才能算的上“身心”健康成长吧。


小卖部的等待,棒棒糖的追赶,可以培养孩子的友谊,可以让孩子释放一天的学习压力,难道这些不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吗?


2. 家庭教育是树根

给予大树生命的力量


除了在校学习,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和家长在一起,说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绝不言重。


宝宝来到世间睁开眼,第一个看到的是妈妈,妈妈的美丽,妈妈的笑容,当然也可能是妈妈的愁容,妈妈的怒火……


宝宝逐渐长大,感知到家庭空间和它的成员,看到的是家庭的和谐,所有人对彼此的爱,当然也可能是家庭的争吵,亲人的互相猜忌……


宝宝上学接触了社会,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错综复杂,可以从爸爸妈妈那里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学会爱自己爱他人,当然也可以从爸爸妈妈那里知道:社会原本罪恶,人人自私顾及好自己……


宝宝逐渐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个性和自己的审美,可以和爸爸妈妈成为好朋友,共饮一杯茶闲话人生,当然也可能与爸爸妈妈渐行渐远,关上心门,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


宝宝终于长大成人,汇入社会历练人生,可以收获爸爸妈妈坚强的后盾,独立前行勇敢搏击,当然也可以收获爸爸妈妈的心软,为你奉上的金钱铺好的路……


3. 学科辅导是内卷

素质类兴趣班是外翻


国家为了减负,为了降低单个家庭教育成本,为了教育公平化,从颁布80号文至今,一直在校外学科辅导上做文章,试图控制“内卷”,但对于素质类兴趣班的监管,似乎还不曾有过大的动作,可能因为并非应试,全凭家长自愿吧(身边有一年投入几十万在素质培养方面的,也有对孩子的素质培养毫无花费的)。


但从成本来看,素质类兴趣班成本远远超过常规学科类辅导,比如钢琴:我们家儿子钢琴2万,一年学费1.3万,随着级别的提升,课时费会越来越贵。如果未来走专业的表演类、文艺类特长生路线,据说一年的学费、参赛费等要几十万。素质类兴趣班“外翻”没有边界,横向种类很多,纵向也可深挖。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监管,中高考选拔性升学不变,学科成绩一直都会是家长和孩子焦虑和追求的核心。当然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发展,也是必须,毕竟这些可以让一个人更加丰满,未来或许能有更加多面的生活。


但,如果非要对校外培训机构安一个明确的定义:姓学科,还是姓素质,未免“矫枉过正”。


4. 什么是素质教育

难道只是音体美吗?


K12行业的“双减政策”终于落地,这场大风加大席卷,“素质教育”似乎被奉上了风口,甚至已有多家机构或更名,或拓宽业务。好像“学科辅导”和“素质培养”的清晰区分和站位,一定关系到教培市场未来的资金流向和金融格局。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音乐,体育,美术等,或许只是浮在水面的冰山一角,这些只是手段,家庭教育,需要透过现象看到素质教育的内在本质:健康的审美,高尚的情操,坚韧的性格,健康的体魄。


比如舞蹈:如果我们只是让孩子学会了舞蹈动作,能在舞台上表演出一个完整的舞蹈,这不是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这还是变相的学科教育,并非语数英学科,而是舞蹈学科;如果我们在孩子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对不同音乐情感的感知,对自身肢体的热爱,并且能将内心的情感感悟通过美好的肢体动作表达出来,传递给观看者,我想:这应该才是舞蹈教育最高的素质境界吧。

比如击剑:我们除了让孩子学会技巧,学会灵敏,我们是不是更好培养孩子“进可攻退可守”的宏观格局和战略思想。


比如美术:我们除了让孩子学会线条,学会画法和颜色,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帮助孩子去理解:他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多彩的世界,世界本美好,她在我们所有人发现美的眼睛。

……

如果看不到这些,那永远只能流于:音符,球拍和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小卖部   孩子   矫枉过正   家庭教育   素质教育   学科   本质   舞蹈   爸爸   家长   素质   兴趣   妈妈   宝宝   家庭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