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养自信的孩子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朋友情绪非常低落!后来经过了解,原来朋友的老公对她很不好,整天不上班,连家务都不做,每次跟他沟通,老公都会对她大发雷霆,这让她感觉很心累!

看着朋友无奈的表情,我对她说:“这样的老公,跟他过着有什么意思,反正你们也没有孩子,再找一个都比他这好!”朋友却说:“我妈经常说我,长的也不好看,能嫁出去就不错了,就别挑三拣四的啦。”

听完朋友的话,我就不再说什么了。因为无论我怎么说,朋友都不觉得她值得拥有更好的。布兰登曾在《双向养育》一书中对自尊下过这样的的定义:自尊是一种感觉“自己值得拥有快乐”以及有能力应对生活的基本挑战的心理状态。

也就是说,低自尊的人从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过上好的生活,并且她们也不认为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因为她们从小接受的就是“我命该如此”或者“我不配拥有”这样的话。

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养自信的孩子

其实孩子小时候,他才开始慢慢熟悉外界的一些东西,她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有能力做好一件事并没有过多的概念,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不用正确的方式对孩子做出合理的引导,就会形成固定模式,让孩子变得“低自尊”。上面我说的我朋友那个例子就是这样,原本离了婚他生活的会更轻松,然而他意识里却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年和童年时期的自尊心如果没有得到积极的引导,孩子长大以后有可能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最终影响孩子的个性成长。

孩子缺乏自尊,父母的引导至关重要,今天咘妈为大家分享什么是“低自尊”,容易造成孩子“低自尊”的原因是什么?作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乐观的孩子。

01什么是“低自尊”?

低自尊,也就是相对固定的一种心理状态,她们看不到自己身上独有的价值,总认为自己不值得表现的优秀,甚至当有机会出现在她们面前,她们的第一反应是“我不知的拥有它”,从而让大好的机会拜拜从自己手中溜走,导致自己与人生机遇一再擦肩而过。

也就是说,低自尊的人就算碰到别人称赞她们有能力时,她们也会在心底想:她们并不真的了解我,如果真的了解我,她们就不会这么想了。比如,上学那会儿,班上有个同学月考时进步很大,考了5门,4门满分和1门90分,在大家祝贺她的时候,她却一点也不高兴,因为她的眼里只看到了那个90分。

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养自信的孩子

曾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孩子生命早期,很多人成年人并没有意识到让孩子孩子发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性,把自尊的萌芽扼杀到摇篮里,这导致孩子们终其一生都在过着形式走肉般的生活。所以,当孩子一旦出现对一件事不自信的时候,我们就要非常重视,因为有可能我们大意,孩子就会从缺乏自信,变为低自尊。

02造成孩子“低自尊”的原因是什么?

1、语言虐待

很多家庭在教育孩子上面,通常会在语言上虐待自己的孩子,然而却不自知。也就是说,她们用一些表面上幽默实则冷酷,甚至贬低他人自我价值感的言辞。

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养自信的孩子

比如:有的家长经常当着外人的面训斥孩子,要么说孩子不懂事,要么说孩子成绩不行,孩子每次都一个人坐在角落里,低着头,半天不说一句话。

这样的家长不是少数,他们认为:

“没事,小孩子嘛,不打不骂记不住!”

“再说,小孩子懂什么面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自尊不是大人才会有的东西,孩子也一样,语言暴力对孩子来讲就是自尊杀手,语言和拳头一样能够商人,甚至比身体伤害更加严重,所以父母有责任保护好孩子的自尊。

2、被贴标签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提出了一个词,叫“权威性谎言”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是种权威的象征,当家长不断对孩子灌输某种观点,孩子就会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发展,最终成为这样的人。因为年幼的孩子面对父母给自己的评价,不会进行判断,而是全盘吸收。

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养自信的孩子

记得有次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其中有一位同学的妈妈在老师那里看到了成绩排名,非常生气。回到班上就指着她鼻子大骂,“你怎么这么笨啊,考前天天陪你补习功课,还考这么差,我造了哪辈子孽生出你这样的孩子,什么都做不好。”

我知道,这位妈妈也是恨铁不成钢,情急之下说出了这样的话,但她却不知道,这样的标签对孩子意味着什么,他会认为,我就是笨,反正我怎么努力也学不会,索性就不学了。

后来听儿子说,那个同学现在的成绩经常在班级里垫底,一上课就睡觉,你看,孩子真的朝着父母说的那个方向发展。

所以,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在描述孩子性格时,一定要谨慎使用标签。

03父母如何做才能帮助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自信的孩子

首先,父母要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

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十全十美,于是他们的眼睛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看,试图让孩子改掉身上所有的坏毛病,从而变成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优缺点,我们只要多看看孩子身上的优点,多鼓励孩子,孩子慢慢地就会变得越来越优秀。

之前有段时间,老公经常批评三岁的儿子,老公觉得儿子不懂事,儿子觉得爸爸不爱他。于是老公跑来向我求救,他觉得我在公司管理那么多人都没问题,怎么在家里连个三岁的孩子都搞不定,于是我告诉他,你可以试试发现优点这个工具。

于是,晚上吃完晚饭,老公开始在心里盘算着该怎么使用,他看见儿子正在往厨房里端盘子,于是就笑着对儿子说:“咘咘,你真棒,你都可以给爸爸帮忙了。”儿子自豪地说:“爸爸,我都长大了,我还可以帮你拿筷子呢。”看着儿子自豪的表情,我跟老公对视一笑。

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养自信的孩子

马斯洛理论曾指出:人都需要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当孩子的基本需求满足后,她们就会产生对尊重的的需求,也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获得认可的需求。而发现优点这个方法,就很好的满足了孩子的需求。

其次,正确认识错误,学会正向思维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有恐惧心理、不敢尝试新事物,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刺激过于敏感,其所作出的反应超出了应有的限度,所以孩子会表现的胆小害怕。

中枢系统为什么会对外界的刺激过于敏感,就是因为孩子曾经在尝试后留下过心理阴影。

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养自信的孩子

朋友的女儿小丽就是一个这样的孩子。

一次她和小朋友追着玩,可是不小心在玩的时候,她摔倒了,膝盖磕破了,手也蹭破了,小丽大哭。孩子妈妈非但不安抚,还不停的批评小丽不小心,都那么大了,玩个追跑游戏还能把自己给摔了。自那次以后,小丽再也不愿意玩追跑的游戏了。

从孩子的成长特点来看,还在小的时候,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不断接触危险事务的过程,但是有的孩子却在过程中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变为了孩子为数不多的社会经验,此时孩子在这些经验的驱动下,就会对这件事物产生恐惧的心理,于是将自己保护起来,从而不敢再次尝试。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当我们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就有可能会犯错,犯错并不意味着失败,反而试错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

最后,告诉孩子“你爱他”

在中国,不缺少这样的父母:为了孩子,自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然而到头来,却换来孩子一句“我讨厌你”。

父母觉得自己的付出孩子不理解,孩子觉得自己根本没有被爱过。究其原因:中国的家长都不擅长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

孩子缺乏自信,了解“低自尊”,培养自信的孩子

所以,作为父母,应该多跟孩子说说,你很爱他,而且是无条件的爱他,让他明白,无论自己做了什么,父母都会永远爱他关心他。虽然有的时候,他会做一些你不喜欢他做的事情,甚至是你还会讨厌的行为,但是你们仍然会无条件地爱他。

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难题,都会对我们的自尊心造成打击,因此,建立孩子的自尊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正如举世闻名的励志演说家齐格·齐格勒曾经说过,“你洗了一次澡,并不代表你以后不会再把自己搞脏。自尊也一样,需要我们持续地呵护,确保它洁净、积极。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脏东西’试图污染它。”

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在帮助孩子建立健康自尊的路上打持久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孩子   都会   心理学家   自尊心   优点   自信   儿子   身上   家长   老公   父母   需求   语言   儿童   发现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