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男孩不听话?“暂停法”让你远离“吼叫式育儿”

“你放不放下,我数到三,你在不放下就开始揍你啦。”电话刚一接通,就听见闺蜜在那头怒气冲冲的乱喊。

我连忙劝她赶紧消消气,问他到底咋回事。

原来,是他家的少爷又开始作妖了。

闺蜜说,女儿小的时候也没少淘气,但是只要我一生气,让她坐在凳子上不能动,没过一会儿,女儿总会乖乖的认错。

原本我以为,自己挺擅长管教小孩的,没想到生了二宝,我发现自己在管教他时,总是失控,以前用来管教大女儿时常用的暂停法这样的绝招,在他那竟然一点用不管。


3~6岁男孩不听话?“暂停法”让你远离“吼叫式育儿”

“难道是我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难道暂停法对男孩不管用?”闺蜜不禁开始自我怀疑起来。

其实,并非是教育方法出了问题,也并非是暂停法对男孩不管用,而是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的弄明白暂停法到底该如何正确使用。

今天,我将从为什么暂停法对女孩管用,男孩不管用、家长使用暂停法经常犯的错误,以及正确的暂停法是什么样,家长如何正确使用暂停法这几个方面给大家逐层解析。

为什么“暂停法”对女孩管用,对男孩不管用?

《养育男孩》一书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观点:男女有别的大脑。

3~6岁男孩不听话?“暂停法”让你远离“吼叫式育儿”

剑桥大学孤独症研究院中心主任西蒙·巴伦科恩总结了大脑在两性之间大体的去呗:“一般男性更侧重于逻辑思维,女性则更擅长情感交流。”

也就是说,女孩能比男孩更能读懂家长的面部表情的变化。所以,当她犯错时,父母生气的表情会直接表现在自己的面部表情,所以,与其说是“暂停法”奏效,倒不如说是孩子已经通过父母面部表情的变化,读懂了父母的情绪。

然而,男孩就不一样了,他们会有意回避父母的目光,即使父母真的把他拖到凳子上,不让他动,他仍然会不断地站起来,把家里搞的一团糟。这倒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男孩大脑生理结构,导致他不断地用触觉感受这个世界。因此,想让暂停法奏效,你也应该遵循同样的顺序,先告诉结果,然后把规矩讲清楚。

错误使用暂停法的表现有哪些?


1、过度警告而不采取实际的惩罚行动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很多妈妈对着犯错的孩子喊道:“我已经跟你说过好几遍,让你不要把玩具扔的到处都是,要是你还这样,我就把你关进小黑屋里去。我不是开玩笑的。”

妈妈们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妈妈在不停的喊,孩子就跟没听见一样,该干嘛干嘛。时间一久,孩子麻木了,妈妈放弃管教了,因为比起教育孩子,自己收拾残局看起来更省气力。

2、使用暂停法时,不断给孩子解释规定背后的原因

“小朋友要学会分享,你的玩具只是给别人玩一下,又不会玩坏,而且小朋友玩过还会还给你,你干嘛那么吝啬不让别人玩,再说了,就算不让别人玩,你也不能打人啊,你说是不是?”原本已经开始安静下来的孩子,因为你的话,激起了他的情绪,开始哭闹起来,从而延长孩子终止哭闹的时间。

3、中断惩罚,尽量去弥补孩子

很多家长在第一次使用暂停法时,因为不忍心看见自己的孩子哭闹,或者受不了孩子哭闹,中途中断惩罚,孩子会知道,只要自己哭闹,父母就不会再责罚我。长此以往,这种管教方法会彻底对孩子失效。

正确的暂停法是什么样?


3~6岁男孩不听话?“暂停法”让你远离“吼叫式育儿”

“暂停法”是由行为心理学家莫托斯·沃尔夫在20实际60年代时提出来的

当时,沃尔夫应邀给一个住在精神病院的3岁男孩治疗。这个男孩叫迪基,自小就患有自闭症,脾气异常的暴躁,生起气来经常会伤到自己,医护人员曾想尽各种办法惩罚和控制他,但都不管用。

沃尔夫认为,大人的注意是控制孩子行为的基础。大人们对孩子们的不良行为的注意会不经意间鼓励他们,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正强化。大人们越想惩罚和控制孩子,对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越没有帮助。

于是,沃尔夫决定,只要迪基一发脾气,他就马上将他关在他自己的房间,他要在房间里至少呆上10分钟,直到他气消了为止。在这期间,没人训斥他,也没人跟他说话。

这个方法很奏效,迪基很快不再乱发脾气,也开始好好戴眼镜,不像以前一样把它扔出去。

沃尔夫认为,迪基之所以能在他单独待在房间里的时候表现的更好,是因为在那里可以帮助他减压。

暂停法也是改变孩子不良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它能够让孩子免受父母的语言以及身体上的暴力,同时也能够让孩子学会如何管控自己愤怒的情绪。

家长如何正确使用暂停法?


1、不打不骂,直接带走


3~6岁男孩不听话?“暂停法”让你远离“吼叫式育儿”

在孩子犯错后,家长不用情绪失控似的对孩子大喊大叫,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他并没有学会如何控制冲动,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时家长的大喊大叫以及责备对小孩子来讲都是额外的刺激,不仅会让孩子感到困惑,同时也会让孩子学会一下错误的情绪处理方式。

因此,应对孩子犯错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说话,直接把他带走关进房间里。

2、孩子不肯待在房间里怎么办

有些孩子不服家长这样的管教,经常会跑出来对着父母大喊大叫,这个时候,家长可以站在房门口,拉住门把锁,不让孩子出来,任凭孩子如何发脾气或者哭闹,家长都不能给他开门,甚至不要跟孩子有任何语言上的交流。

但是,有一点需要家长注意,在关禁闭期间,要确保孩子不会伤害自己,以及房间里不要有任何危险的物品。

3、关禁闭期间,禁止检查

有些父母会不忍心把孩子长时间关在房间里,总想去看看孩子怎么样了,比如刚关进去几分钟就去敲孩子的门说:“宝贝,你没事吧?”这样做,孩子不但不会买账,同时也不会遵守你定下的规则,因为你把控制权交到了孩子的手中。

因为想让孩子理解你定下的规矩,需要给他一定的时间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斗争。当他不在生你那些规矩的气,准备好好表现时,他自然会回到你的身边。


4、讲规则的最好时机

给孩子讲规则最好的时机,是在孩子尝到后果之后,比如,从刚关过禁闭的房间出来,孩子已经知道了违反规则要受到什么样的后果,此时你在跟他们交流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才能听得进去,并牢记于心,下次避免再犯。

给有心家长的建议


1、不是教育方法不管用,而是我们没有用好方法。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要遵循孩子的生理以及心理发展规律,遵循男孩子先结果后规则的心理发展特征,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2、在教育上,家长既要狠心又要有耐心。

很多家长不是不懂得科学育儿,而是他们看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闹,不舍得管教孩子,甚至不敢面对这样的场景,因此中途放弃。

殊不知,小时候能管得住的时候,你不狠心建立规则;等孩子长大以后,你想管也管不住了,到那时,你会追悔莫及。

我是咘妈 ,心理教育从业者,两个男娃的妈妈,专注于0-12岁儿童心理研究!关注我,每天为您分享儿童心理教育干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关进   男孩   面部   规矩   不良行为   大脑   脾气   情绪   家长   表情   父母   规则   妈妈   孩子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