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阅读》:想要通过阅读改变生活,关键在这一点

最近在做如何提升阅读效率的主题阅读,然后在读书软件上下载了数十本阅读类主题的书。藤原和博的《如何有效阅读》就在其中,原本以为又是讲如何快速阅读的内容。但是翻看完目录,发现作者在书中讲述阅读的重要性以及意义比较多。

作者在书中提到的阅读的范围比较宽泛,不仅仅是指书籍,还包括影片、新闻、身边发生的事等等我们接触到的信息,而想要获得长足发展最大的捷径,就是有效阅读一流的内容。

《如何有效阅读》:想要通过阅读改变生活,关键在这一点

书的封面

本书的作者藤原和博曾任职于Recruit,在全球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排名第四。并担任杉并区立和田中学校长,成为义务教育史上的第一位平民校长。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拓展自己的事业版图,成为日本的网红讲师,1300场巡回演讲,演讲视频在YouTube上累计观看150万次。

《如何有效阅读》中提到的“如何阅读建立未来规划、阅读对于个人能力的提升以及将阅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这三种对我的影响颇深。

接下来,我给大家一一分享。

/ 01 /

阅读,让你看见人生新的可能

作者在刚开始经营Media Factory的时候,时常会对自己的未来感到焦虑,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好像除了工作上的需要以外,并不清楚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然而,当作者渐渐地把读书当做生活的一部分,与越来越多的书籍作者的大脑碎片相结合,他慢慢地开始醒悟,知道自己的欠缺在哪里,自己人生的鸟瞰图也渐渐明朗起来,能够看到人生的更多新的可能。

作者认为,人的一生不止一座大山,而是连绵不断的山峦;人生也不是在一座山翻山越岭,而是要靠事业攀登上的主峰,创造一座座山;人生就是创造各种各样的山,然后不断上山、下山,直到生命结束为止的过程。

《如何有效阅读》:想要通过阅读改变生活,关键在这一点

人生成长图

这是作者自己的人生体验,那与我们来说,具体该如何操作呢?作者在书中是这样建议的。

我们需要在25~55岁的30年间,在职场外的团体中,左两个、右两个地创造自己新的立足之地。我们不应该仅仅只顾着自己工作的那一亩三分地,成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而是要参加各种各样的团体活动拓宽自己的人生轨道。

看到这,可能很多人会说,我现在的生活过得很好,我并不想打破它。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你平静的生活会被外界因素打破,到那个时候,你会发现你被自己逼上了绝路。

人没有居安思危意识,永远会活得很被动,因为只有变才是应对不变的核心点。

今年的疫情,让多少人没有了收入,下了岗。


前段时间,收费站下岗的女员工上了热搜,早已给我们敲响警钟,体制内的铁饭碗并不长久。

因此,在我看来,我们需要在工作之外,增开自己的副业,可能刚开始是兴趣爱好使然,但是你要有这个拓展自己圈子的意识,然后投入10000小时,专注深挖,说不定它就会是这个瞬息万变世界当中,救你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于这一点,我感触颇深,人在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给自己建几座山,因为你不知道最后能助你走上人生巅峰的到底是那座山。

/ 02 /

从“拼图型”人升级成“乐高型”人才

作者在书中提到当今这个时代,正在从“成长型社会”向“成熟性社会”转变。

怎么理解这两个概念呢?作者在书中给我们打了个比方。

他认为过去的成长型社会更多需要的是信息处理能力,给人强烈的“千篇一律”的感觉,只要我们能在玩游戏时,最快得出正确答案就行,就像是比谁能更快地完成拼图的能力。

一块拼图的碎片只有一个属于它的位置。人们在乎的是如何快速找到那个正确的位置,也就是说,成长型社会需要的“拼图型思考”的人,比拼的是“大脑的运转速度”。

成熟性社会更多需要的是信息综合能力,给人强烈的“各不相同”的感觉,需要我们把自身所具备的知识和技巧相结合,得出“让自己能够认同的答案”的能力。

这个答案并非是正确的标准答案,只要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能让自己信服的答案就行。它就像是堆乐高积木一样,正确的答案不止一个。

积木的堆积方法有无限种,人们在乎的是你能创造出让自己信服的答案。如果说成长型社会需要的是“拼图型思考”的人,那成熟型社会需要的就是“乐高型思考”的人,比拼的是“大脑的灵活度”。

《如何有效阅读》:想要通过阅读改变生活,关键在这一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

编集工学研究所的松冈正刚先生对此给出了精准的回答。他说:“所有的要素都在20世纪出现完了,21世纪不过是那些要素组合在一起的产物罢了。”

对此我深有同感,当今这个社会是个物质极度发达的社会,如果人想有大的作为,就需要有优秀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各种要素中选出正确答案,并且将这些已经存在的要素结合在一起并使它们产生新的价值。

那如何培养自己的信息综合能力呢?

作者认为,想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综合能力,需要同时具备五种基础能力以及一个不可忽视的技能。

通过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进行交流,从而让自身成长的能力。

在对尝试和前提进行怀疑的同时,还能灵活地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成熟性社会需要的是和不同种类价值观的人共存,因此,我们不仅需要对别人价值观给予更多的包容,同时还要让对方理解我们得出的答案。


为此,我们对待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在大脑中提前制作模型,在反复试验的同时进行类比推理的能力。


要想体会并获得模拟演练的能力,就需要我们养成时刻对对来的事情进行预测之后再行动的习惯。模拟演练进行的越是充分,预测准确的可能性就会越高。

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相当于我们平时所说的换位思考的能力;

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清晰完整的分享给对方的能力。

作者提到的批判性思维,并不是指把所有东西都批判一遍。而是对待事物,要学会运用自己的大脑进行思考,不以简单的识别模式来分析事物,而是从多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的思考方式。

以上的五种能力,外加一个技能,都是可以通过我们读书可以进行训练的。要时刻谨记,成长最大的捷径,就是有效阅读一流的内容。

作者在书中一半的篇幅都是在讲述这个问题,足以见得在现在社会,培养自己的信息综合能力,把自己训练成多维的最适合的乐高型人才的重要性。

/ 03 /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明白了一件事: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我们很多人常常会有这样的误区,总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多,总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然后就会把计划和行动不断地滞后。然后等到意外发生,又开始感叹自己为什么不珍惜时间。

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误区呢?

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不擅长把问题数据化,因此造成的感觉不直观。

抛开意外不说,当今社会人的正常寿命是75岁,一共是900个月,把它画在图纸上,也就是短短的人生900格,是不是一下子感觉挺少的。

在进一步说,这900格里还包括我们睡觉、娱乐、吃饭等等时间,那醒着的有效时间就是8个小时。一次为基准计算一年的生活时间,就是8*365=2920个小时,如果熬熬夜,一年最多也就是3000个小时。

假如除去儿时玩乐、少年叛逆以及老年迟缓等问题,我们的有效时间也就50年(正态分布情况下,除去极端个例),50*3000=15万小时,相当于17年。

在有限的17年里,我们要如何分配自己精力,贡献自己的价值,这就是我们活着所要探讨的问题。

《如何有效阅读》:想要通过阅读改变生活,关键在这一点

日常我们获取的信息来源

在我们日常所接触到信息来源中,作者认为只有一流内容,才能够给我们的成长带来足够的养分,这也就是作者说的,我们要多看书,要多看好书。

把阅读当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获得长久的发展。

在看书的过程中,通过把作者的大脑碎片介入自己的大脑,使大脑得到扩张,进而丰富自己的世界观。

为了能够让自己从书中接收到的信息结晶成自己的观点,就需要我们将获取的知识进行输出。只有这样,才能让你在读书后产生“能够把书本中的内容和自己的想法结合在一起”的成功体验。

如果不及时输出,你在书中获得的想法就只能沦为想想了,但“自己的观点”可以在反复说和写的过程中,渐渐进化成更加坚固的东西。

通过不断阅读一流的内容,将阅读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然后不断输出形成自己的观点,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综合能力,最终获得人生发展新的可能性。

以上就是《如何有效阅读》这本书的精华部分,如果你觉得有用,欢迎关注、收藏和转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批判性   生活方式   拼图   要素   大脑   事物   答案   关键   能力   小时   时间   人生   社会   作者   内容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