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通过这4个小妙招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您的孩子可能有以下几种拖延症症状:

早晨起床:叫第一遍永远不会起,叫第3遍才不情愿地起来,

回到家:写个作业拖拖拉拉,刚坐下没5分钟,就嚷着要喝水,一会又想上厕所。本来作业不多,非得磨蹭到八九点才写完。

晚上睡觉:都是快10点半了,还窝在沙发上看动画片。多催几次,孩子倒先急眼。

拖延症是人类的世纪难题之一,孩子通常都会有拖延的毛病,这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之一。

正如《尚书·周书·周官》所言: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孩子成功的道路上克服拖延症大有必要。

关于拖延症的治疗方法,要是在网上书城搜索“拖延症”三个字,会跳出成百上千个条目,都是各种关于拖延症的书。

一般的书籍会从拖延症的基本原理讲起,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做分析,教给你各种各样的方法。

网上还有克服拖延症的互助小组,大家一起抱团取暖、互相监督去战胜拖延症。

然而实际上,战胜拖延根本没有那么困难,将下面几个小技巧融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中,便可以逐渐改善孩子的拖延习惯。借此提升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拿到通向成功的金钥匙。


父母如何通过这4个小妙招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赖床也是拖延症的表现之一。

最近,好几位朋友都跟我说起,他们的孩子在假期里的起床时间拖拖拉拉,早上不起,晚上不睡,整日精神状态十分萎靡。

孩子在起床问题上拖延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但对于这一点如何解决我们可以从一位患有拖延症的美国中年妇女梅尔·罗宾斯身上找到答案。

某天晚上睡觉之前,她突然在电视里看到一个广告

广告里有一枚火箭正准备倒数计时发射升空,然后她就听到了电视里传出来的火箭发射倒计时:5、4、3、2、1,

发射!

火箭点火,发射台上卷起了漫天烟尘,火箭一飞冲天。

父母如何通过这4个小妙招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她突然有了这样一个想法:我不是经常起不来床吗?要不我试试把自己的起床过程想象成火箭发射,强行把自己从床上发射起来?

她尝试了这个方法,发现她居然成功早起了!

接下来几天她一直使用这个方法起床,发现每次都成功早起。

随后,她开始宣传这个方法,最终还登上了TED演讲台,还出版了相关书籍《五秒法则》。

很多时候孩子同样也想早起,表现得乖一点。将这个小技巧教授给孩子,借助生动的想象,同时在孩子起床时进行提醒,对于帮助孩子按时起床,借此获得改善拖延的契机。


父母如何通过这4个小妙招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将既定的目标拆分为多个小部分,目标越大,拆分成的部分就应该越多。

山田本一是日本八十年代的一名马拉松运动员,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米兰举行,山田本一代表日本参加比赛。这一次,他又获得了世界冠军。

父母如何通过这4个小妙招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而山田本一成功的诀窍就在于拆分目标。

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

借此,山田本一不断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终获得胜利。

在给孩子定下一个目标时,可以将它拆分为若干个小目标,使孩子有明确的方向,先走一小步,避免孩子因不知从何入手而导致的拖延。

研究发现,孩子的大脑发育还不健全,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待提升,很难消化太长太复杂的指令。

所以,家长在旁边催了半天,孩子或许反而会不知所措。

在《不可思议的妈妈》节目中,有这样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叶一茜看到凌乱不堪的房间时,一遍一遍催促着小亮仔:

父母如何通过这4个小妙招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快,自己收!”

“快,把这些没用的垃圾全扔了。”

“快去把这些不要的垃圾扔了。”

叶一茜的三连“催”,完全让小亮仔失去判断力。他为难地说:“我不知道怎么弄。”

拆分小目标是十分关键的。

举个例子,比如计划要去做读书笔记,那么家长可以让孩子放下手机作为第一步,进书房,然后拿书,打开台灯,也都可以成为一个小目标。

借助这样的目标简化,孩子的心理压力也会大大减轻。

同时能够让孩子有成就感,强化孩子的幸福感,并且真切地感受到持之以恒的力量,最终激励孩子完成目标,克服拖延。

父母如何通过这4个小妙招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父母如何通过这4个小妙招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这一点实质是方法2的进阶版,要实现这一点相对较难,但是效果却非常好。

首先给孩子确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要足够明确。

比如孩子要在一个月内看完两本书,接着计划每天一个固定的时间来安排看书活动。借助计划以及养成的习惯的力量来帮助孩子成长进步。

需要提醒的是这个时间必须雷打不动且无人打扰,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孩子的生理和心理会逐渐适应这种节奏。

童利菁在她的《让孩子不恐惧、不焦虑、不拖延》中给出建议:

帮助孩子做一份行动计划;

把要做的事情列一份“待办事项”清单;

好几件事情要同时处理时,排列优先级;

并养成习惯。

村上春树克服拖延症的方法,就类似于此。

他要求自己每天创作10页,每页写400字。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情,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把这4000字写完,然后该跑步就认真跑步,该听音乐就认真听音乐。

父母如何通过这4个小妙招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奥古斯丁所说:习惯不加以抑制,不久它就会变成你生活上的必需品了。

借助习惯延续带来的惯性可以有效克服拖延症。

最近有一句话很火: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很多人只看到了优秀孩子这个结果。

实际上,是优秀的习惯成就了优秀,接着优秀才成为了习以为常的东西。


父母如何通过这4个小妙招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过——自然后果法,把孩子的一切还给孩子,自己掌控,自己左右。

与其不断催促孩子,推着孩子走,不如换个思路,退一步,让孩子自己承担拖延带来的后果。

他会切身明白拖延的坏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用心。

就比如孩子早上赖床,导致了上学迟到的后果,那么老师肯定会询问他迟到的原因。

孩子挨了批评后,就会认识到磨蹭给自己带来的害处,几次以后孩子自然就会自己加快速度。

借此,孩子的自觉性,独立性和意志力也会提升。

父母如何通过这4个小妙招拯救孩子的拖延症

总结

从每个孩子都会有的起床拖延毛病入手,借助习惯的力量,逐步培养起孩子克服拖延的意识,开启美好的一天,进而开启美好的人生。

事实上孩子的拖延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并且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亦或是比尔盖茨都或多或少有拖延症状。

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在2011年出版的著作《拖延心理学2》中提到,他曾调查了遍及全球的2.4万多人,其中95%的受访者承认至少偶尔会犯拖延症的毛病。

而其中25%的人有慢性拖延症,这个比例比20世纪70年代时高了4倍。

可以说,拖延症不仅仅是孩子,也是现代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但正如贝多芬说:人拥有的东西没有比光阴更贵重、更有价值的了,所以千万不要把今天所做的事拖延到明天去做。

在孩子出现拖延症状时,家长应及时提醒,通过小技巧提升孩子效率,养成良好习惯。

同时,家长朋友自身的良好示范,对孩子积极的鼓励对孩子克服拖延也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9

标签:山田   孩子   都会   雷打不动   这一点   妙招   马拉松   早起   症状   标志   家长   父母   习惯   目标   优秀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