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容貌,而是这一点

在北宋,有一位词人至今流传之作已有286首,为北宋诗词数量之首。

他融古乐府和唐诗入词,集豪放与婉约于一身,沿苏轼的悲壮激昂,又有着秦观的秾丽哀婉。

陆游称赞他:“诗文皆高,不独工长短句也”。

一身才华的他自称:“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

虽一生身居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但其诗词多样的风格,对宋词的后续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

而他,就是北宋著名词人贺铸。

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容貌,而是这一点

人无法选择出身,但可以决定人生

公元1052年,贺铸出生于卫州一个贵族世家,家族世代习武,且为宋太祖贺皇后的五代祖孙。奈何皇位之争由来已久,太宗忌惮外戚之势,且崇文抑武的朝廷风气,家门日益衰败。

年少热爱读书的贺铸不仅博学识广,且性格豪爽、侠气偏生。但因他身长七尺,面色青黑如铁,眉目耸拔,人送外号“贺鬼头”。

虽面貌丑陋,但贺铸情感细腻、心思端正,且才华横溢。17岁时,他遵从父母之命娶宗室之女为妻。妻子赵氏贵为皇族千金,不辞劳苦、勤俭持家,夫妻二人感情甚笃。

只可惜少年满志的他,无法以才能立世,只能委身与一介武宦之流。对他来说,仕途之路又何其遥远?

同一年,贺铸决定不再囿于潦倒困顿之中。他以恩荫入朝,赴京都担任右班殿直和监军器库门。然而,官职低微、工作繁重的日子,让关心天下世事的贺铸难免消磨心志,闲暇之余,他善以诗词抒怀,暂遣心中苦闷。

十年光阴一晃而过,贺铸因资历稍显,升迁至滏阳都作院。官位言轻、屈居下僚的日子里,他诗词中频叹生活贫苦、怀才不遇之处斑斑可见。

他被迫辗转于各种不被倚重的闲散之位,思欲报国却请缨无路,失意与落寞尽然。

而立之年刚过,贺铸赴徐州任监钱官。历任三年多来,他仰怀苏轼、歌颂徐州美景,创作了一百余首诗作,并且集结一众文人组成“彭城诗社”,一起吟诗作对、共咏世间百态。

从《登黄楼》中“故人哪得见?后夜是中秋”,到《田园乐》中“望田亩秋成,农有喜色”。贺铸对友人的愁思满惆虽犹在,但为官之重任,让他的诗词里亦包含着对民生百姓的更多关注,也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离开徐州之际,贺铸感慨数十年的荒废与寂寥,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抱负天下,文才韬略皆有的他,不禁自嘲道:“四年吟笑老东徐,满目溪山不负渠。”

半生苍凉,笑对过往。数不尽的辛酸苦楚,走不完的坎坷漫长。

贺铸用诗词慰藉了他壮志未酬的遗憾,也安抚了一颗不甘平庸的心。

在封建社会,以诗词扬名天下的文人墨客,只有追求仕途之路才能彰显其为国为民的决心。天下社稷之重任,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有志之士。

而在政局动荡之际,一个人的出身,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以后要走的路是否平顺。倘若背负家族消亡的烙印,纵然才情甚隆,也不会被朝廷所重用,反成为一生的桎梏。

贺铸一生的苦,便由此而来。

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容貌,而是这一点

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容貌,而是这一点

虽囿于官场,却乐得一方天地自由

公元1088年,贺铸赴和州任管界巡检,实为训练官兵、巡逻抓捕等清闲小吏。

与科举所不同的是,以恩荫补官的官职,被定以最苛刻的晋升条件,一生无法隔级转官,只能守着薄官之位,一级一级往上走。

位卑人微的境遇,并没有阻止他满腔忧国忧民的热忱。虽不能凭仗科举之路进阶,但贺铸一直在热切关心边陲战事。

彼时,西夏和辽国正屡次侵犯边疆要地,可朝廷昏聩,不守方寸疆土,却以输币纳贡的方式求和。义愤填膺的他挥笔写下了《六州歌头》,这首诗也被后人称为第一首表现“豪侠情怀”的宋词。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


“似黄粱梦,辞丹凤。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

曾经年少的豪气爽快,如今似一场黄粱美梦,既然无法力挽狂澜,只能将壮志托付给远去的鸿雁,渴望有朝一日,能够鲲化为鹏、大展宏图。

而遭遇同样境遇的,却不止是贺铸一人。

此时,江淮有一个叫米芾的人因身材魁梧和思想怪异而闻名,而从不肯与世俯仰、曲意迎逢的贺铸却与他分外交好。

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同为恩荫入仕的二人,每次相见时都会激烈争辩一番。

一个侠义豪爽,一个狡黠怪诞,二人一颠一狂的性格,使得文人们争先恐后地将他们的话语拿来当谈资。

求仕之路的往复,令许多文人墨客一生的悲欢都被仕途高低所牵引。

而诗词志趣相投的一众友人,常在西园雅集里切磋词赋,研究书画。这里面不乏有苏轼、黄庭坚等北宋大文豪。

于是,年已四十的贺铸,在李清臣、苏轼的力荐下破格改为文职,任承事郎,后改监北岳庙。

元祐七年,贺铸的命运并未因任文官而有丝毫起色,政局剧变后的几年,他又被调任监宝泉监。

这是贺铸第三次被任命为钱官,愤愤不平的他在《题宝泉官舍壁》中写道:“偶着强名字,非才但铸金。不妨称外监,况复住山阴。”

虽名有铸字,却三为钱官,满腹才华又无处可担,又何其荒唐?

对官场再无奢望的贺铸,自称远祖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湖,故自号庆湖遗老。在任期间,他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

以湖景之色,对明镜之心,又幸得上天眷顾,有诗词、友人相伴,解不遇之愁思,他才能乐得一方天地自由,不枉一生修行。

有时候,命运往往使人嗟叹有余。倘若人生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又如何能走回到心之所向的那条路?

俗语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但是真正由得了自己的,是懂得在苦难与无望中,找一个精神的出口。

既然每个人都逃避不了生命赋予你的一切,不如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努力去发现生活的斑斓,寻找人生那一抹亮色。

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容貌,而是这一点

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容貌,而是这一点

失意不失志,亦是幸福人生

贺铸半生沉沦下潦,又因喜面刺人短,遇贵执不肯为从谀,不得官场之智。但生活中的他,内心始终保持着一份柔软和细腻之情。

年逾五十时,贺铸母亲病逝,他返乡为母守丧两年,停官闲居苏州。在此期间,陪伴他大半生的妻子赵氏却因病去世。

贺铸悲戚万分,难耐相思之苦,路过阊门,追忆往日,写下这首哀婉凄绝的《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本是糟糠夫妻,情逾金石,奈何斯人已逝,心中难免悲痛沉重。当雨扣窗棂、辗转反侧之际,犹想起妻子的音容样貌,楔入心扉,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堪称古代悼亡词双壁,可见贺铸对妻子的用情至深。只可惜他后半生只能惦念岁月过往,在寂寞中禹禹独行。

晚年的贺铸,官位仕途对于他来讲,早已失去了意义。在任一年后,他再度辞官,定居苏州。

之后,久未经世事的贺铸常常断肠苦吟、却又因一次外出而断魂飘忽。

四月的一天,贺铸行船至横塘时,在江边驻足停歇,一位“回身昵语不胜娇”的女子走过身边,梅雨时节的一场邂逅,让他写下了这首动人的千古绝唱《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深得楚骚遗韵的词,有伤春怀人、爱而不得的冷落和苦痛之情,也颇有自伤之感。贺铸因此而得“贺梅子”一雅号。

纵然官场失意,但贺铸用深于情,工于语的手法将闺情离思展现地淋漓尽致,也为他在熠熠生辉的宋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诗词的浓厚兴趣,让贺铸在晚年愈发精进。暮年归隐的他编写完成《庆湖遗老后集》,与前卷合为二十卷,还著有《东山乐府》等词集。

除此之外,贺铸甚爱藏书,且亲自进行校勘。不少文人纷纷前来借书刻印、自校。

公元1125年,74岁的贺铸卒于常州之僧舍。他去世后,家人将所有的藏书献呈给朝廷,宋高祖大加赞赏,授予其子官职。

一生都在权利之外徘徊的贺铸,虽身居官场,却恪守勤勉职责,未曾沾染官场习气。

世事纷扰,贺铸究竟是张良之才,还是为留候之辈?众说纷纭之下,与其哀其不幸,不如羡其不争。

人只有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才不会因抑郁而伤怀,反倒拥有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每个人都有要走的路,但不论坦途还是荆棘,都不要因为失意,把生命献给无知和平庸。

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容貌,而是这一点


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容貌,而是这一点

贺铸的一生,有侠气却可自持,有内敛却不郁结于情,装得了天下事,却忘不了儿女情。

虽有将门本色,凌厉果敢,对官场有诸多失望,但男儿的英雄气概,人间的温柔缱绻,都被他写进了岁月的长河中,久久流传。

成败论不了英雄,容貌也决定不了命运,真正能让人走到最后的,是一个人散发出的人格魅力。

只有用才华支撑起自信,用傲然的骨气和不屈的信念不断去努力践行,才能拥有一生的波澜壮阔和心性豁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遗老   侠气   徐州   这一点   仕途   北宋   宋词   官职   朝廷   官场   文人   容貌   失意   才华   诗词   妻子   命运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