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很难?那不妨先放下“教育”两个字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是开发你的内心。——苏格拉底

01

是的,我有个难搞的儿子

问大家一个问题~

闷热三伏天的周日晚10点,双职工父母带娃一天后,本想洗完澡直接上床睡觉。3岁的儿子在旁边一直要求陪玩,身为家长的你,会怎么解决这道难题?

A、直接勒令孩子关灯睡觉,哪怕他又哭又喊,架不住大人强制执行指令,省时省事,能快速实现家长的愿望。简单粗暴!

B、避免孩子哭闹,不断妥协让步,点灯熬油,推迟休息,继续游戏。

相信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两个办法使用频率最高,毕竟

“小孩子既说不过大人,又打不过大人,能有多难搞?”

“小孩子不过就想多玩一会,哪有什么坏心眼?”

这两种观念,根深蒂固于很多家长的内心。

所以,当博弈发生时,其中一方的快速妥协,才是解决棘手难题的不二法宝。

教育孩子很难?那不妨先放下“教育”两个字

他的口头禅是:“我又想到了一个坏主意!”

但前提,你的孩子适用于上述两招,比较好搞。

我也曾在外面和家里观察过很多宝宝,多数孩子都比较容易“威逼利诱”,或者用坏事威慑,或者用好处诱导,简单来说,就是哄哄就好了。

曾经我也天真地以为,我儿子就是这类小孩,使用过网上流传的“注意力转移大法”“恐惧威慑大法”“承诺不兑现大法”,很可惜,这些网红大法在他身上作用甚微。

我是怎么意识到这一点的呢?

举个例子!

我儿子现在已经3岁3个月了,但是在家里一直是光脚跑不穿拖鞋的,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先是威逼。

对他说:“你不穿拖鞋,地上的细菌会咬你的脚……

“会肚子受凉拉肚子……

“万一有玻璃碴子,把你脚扎得喇喇淌血……”

这些说辞若是放在我小时候,早就立马奏效,可惜我儿子不随我。他只给我回复了一句:“我就愿意!”之后,继续当他的赤脚小卡车,欢快地跑走了。

教育孩子很难?那不妨先放下“教育”两个字

为了让他穿拖鞋,真是办法用了一箩筐

02

难搞的,真的是孩子么?

还是回到咱们开头的那个问题。当天晚上,我和他爸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招数,但大前提是我俩先保持一致的态度,即不妥协。

果然,当我们表达了不能继续玩了的观点后,我儿子开启了歇斯底里模式,扯开了嗓子大喊,喊得眼睛都红了,看得出来,他的确很生气。

他爸让他坐下来,冷静一下,当然没用。他起身把床上的枕头和被子全扔下了床。

我在旁边冷静地说:“让他发泄,之后咱们再好好谈。”

这一次,我难得地做到了不急不吼,而神奇的事,果然发生了。

我儿子的情绪由愤怒转为失望,之后表情中迅速闪现出无助。或许,他发现了,刚才的吼叫没用了。

之后,我告诉他,如果今天把玩具收起来,明天一早我们就可以继续玩,爸爸妈妈会在你起床前搭好,让你一睁开眼就能看到它。

然而,这一说辞立即又引发了他的抵触情绪,再一次大吼起来。

我意识到,现在讲道理还不是时候,或许该换个思路。

好队友孩儿他爸立即转换策略,对孩子说,你看,床头的这个贴纸是不是动了?

教育孩子很难?那不妨先放下“教育”两个字

床头的贴纸都是他们爷俩一点点累积的杰作

孩子脸上还挂着泪水,但竟然把头扭向了床头的方向,这一次,他终于冷静下来了。

这时,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我们大人总是可以在孩子面前表现最真实、原始的情绪,但为什么到了孩子身上,我们却总是不允许?

3岁的孩子不知道父母明天要早起上班,在他心里,遇见自己喜欢的玩具,我们给到他的时间限定,显然太过苛刻。

而在强权的父母面前,语言能力有限,还不懂得游说的小孩子,不通过嘶吼,又能怎么表达内心的失望和愤怒呢?

太多育儿书上会教大人如何应对孩子的坏脾气,而每每读完,我都只记住了“术”这一层面,却忽视了最根本的“道”。

孩子真正需要的,不一定真是要操控家长,他最需要的是“被看见!”看见他的需求、他的情绪、他对父母的依赖与自我独立之间的不断拉扯……毕竟,他只有3岁。

而父母想要的,以及家中老人说得最多的,是那句“听话!”的确,从大人的角度来看,听话是解决分歧最好的办法,可如果每个孩子都听话,那他究竟是你的孩子?还是取悦你的工具呢?

教育孩子很难?那不妨先放下“教育”两个字

在挖沙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出现过类似的分歧

03

教育最难的,是保留孩子成为更好个体的可能

有人说过,“回溯”和“反思”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东西,它让人摆脱了思想上的不断造轮子。

这看起来,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可能做到的人,可能寥寥无几。很多智商很高,先天条件很好的人,也会在数十年如一日的惯性生活中,丢失掉这种警惕感,活着活着,就深深窝在自己的舒适区,从不自省。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能逃过复刻父母人生的命运。

而这不是宿命,而是原生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仍然是效力最强的那一个。

这世上无非两类父母,一类是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孩子什么也做不好,于是事事包办;另一类,就是觉得孩子无所不能,放手不管,让自己变得轻松愉快。

无论哪一种,最后教出来的孩子,最后都会成为父母的复刻或者极端的相反。

这时,教育已偏离了初心,孩子本该成为更好的个体,父母本应重塑完整的自我,可最后都成了无辜的受害者。

教育孩子很难?那不妨先放下“教育”两个字

有时总觉得越教育越糟糕,不如先放下教育这件事

问题出在哪里,以我短暂的三年“母龄”,还真的说不太清。

但那天面对孩子的歇斯底里,我突然想起,在我5、6岁的时候,我爸对我妈说过的一句话。

当时的情况和那天类似,也是我父母无法满足我认为合理,而他们无法接受的条件。于是,我坐在房间地板上,边哭边打滚,闹到我自己毫无力气为止。

我爸对我妈说:以你姑娘的脾气,等大了找对象,咱们要是反对,她非以死相逼。

而许多年后,尽管我们以死相逼要去嫁给谁,但的确在亲密关系方面走了一些弯路。

同样,我儿子现在的脾气性格,就好似遗传在基因里,复刻了当年的我。

所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抱怨孩子难搞,又有什么立场去对孩子横加苛责?

《你好,李焕英》里,李焕英对自己的女儿说,“我的女儿,只要她健康快乐就好~”而如今,在我对我儿子的期待中,还有一点,希望我们成为你的父母,没有阻碍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04

先说对不起的那个人,更值得珍惜

这件事,还有一个小结局,正是这个结局,让我更深刻地进行了自我审视,并把孩子对我的爱投射到我的内心。

而那一刻,我内心深处,又站起来一个小孩,她可能是5、6岁时满地打滚的那个我,伸开了双臂,和我来了个大大的拥抱。

教育孩子很难?那不妨先放下“教育”两个字

淘气就是他的日常

睡前,儿子躺在我臂弯,我和老公复盘今天发生的这件小事。

我对老公说:“其实,我运动完答应他了,说回卧室跟他玩'二楼四楼'的游戏……”老公说:“你知道啥是二楼四楼游戏么?”

我说:“不就是那个我把腿放墙边拉伸,他踩我脚上的登人杂技么?”

老公说:“他说的不是那个,是藏在客厅角落里那个拼搭停车场,光是搭好就要20多分钟的。”

那一刻,我恍然大悟,是我们大人的误解,给孩子造成了言而无信的失望感,而我们还在为他脾气大又臭对他进行惩罚,最后买单的,不是大人,而是小小的他。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我对儿子说:“儿子,因为我没理解你的意思,让你没能完成“二楼四楼”游戏,你能原谅我么?都是我的错!”

原以为,儿子会因为勾起刚才的悲伤,情绪再次失控。超乎意料的是,他对我说:“妈妈,也有我的错。咱俩和好吧~”

那一刻,我抱着他,真的感谢他,因为有了他,我活得更加完整。

最后,套用网上那句话:“你的孩子真的比你想象的更爱你!”而作为父母,我们最该做的,不是成为100分父母,而是放低自己,看到我们的孩子,并用心去爱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贴纸   这一点   说辞   大法   床头   教育孩子   听话   难题   大人   情绪   内心   儿子   家长   父母   孩子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