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被同学打了!”你的反应,是否有让孩子有安全感?

近日,在广州某小学内,一小学生遭到同学欺凌,全身被铅笔戳伤20多处。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上课期间,一年级的学生小吕突然跑出了教室,同班同学小林追了出去。

老师因为在上课,没有及时出去查看情况。

下课后,老师在洗手间找到了两人,发现小林正在捶打小吕,便立即将两人分开。

经过校医的初步检查,发现小吕的身上,有很多看上去像是用铅笔戳出的伤痕。

随即,学校通知了家长。

从曝光的图片来看,小吕的背上有很多被铅笔戳中的伤口,让人触目惊心。更危险的是,在她的眼角边还有一个伤口,差点就伤到了眼睛。

“妈妈,我被同学打了!”你的反应,是否有让孩子有安全感?

此事引起家长圈的热议,有不少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也有过被欺负的经历。

如果你的孩子对你说,“妈妈,我被同学打了。”

不知道你,会作何反应?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乔尔哈勃博士说:

“小年龄孩子对于社交冲突的感受,很多时候是不确定的,他需要通过父母的感受来学习‘如何感受冲突’。”

孩子受欺负,也许是成长过程中,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然而,家长的态度,却会十足地影响孩子的处事方式,甚至未来人生的走向。

家长不同的态度,决定孩子不同的表现

  1. 家长息事宁人,让孩子忍让。

演员马思纯,一直饱受严重的抑郁症困扰。

她曾在节目中提到,自己上初中时,曾被同学欺负。

一个女生在她的饮料里,放粉笔灰、抹布水、拖把水,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都喝下去了。

后来,有同学告诉了马思纯,她去告诉老师,老师居然淡淡地说:

“妈妈,我被同学打了!”你的反应,是否有让孩子有安全感?

“她都已经道歉了,你还哭什么?”

而马思纯的父母,也没有重视这件事。

父母告诉马思纯:

“不要去理会,你要努力地去证明,你过得比她好。”

父母息事宁人的态度,会让孩子认为,别人欺负我是可以被原谅的。

马思纯说,自从那次之后,她变得很自卑,而且患上了失眠症,从上高中开始,就要经常靠安眠药才能入眠。

2.家长教唆,孩子强势反击

曾有新闻报道:

因为儿子在学校,与同学产生矛盾,被同学打哭了,母亲很不岔。

在学校巷道中遇到那位同学,母亲于是教唆9岁的儿子殴打同学腹部、背部,并在旁拍视频。

她边拍视频边说:

“他之前把我儿子打哭了,今天叫我儿子打回来。(儿子)打他!”

而后,视频中又冒出另一只手,打向那个学生。
这位妈妈还将拍摄的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被很多家长转发。

因事情被闹得沸沸扬扬,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位妈妈被刑拘三日。无疑,这位家长教育孩子反击,态度过于激烈。

为人父母,她那种对孩子的担心,和生怕孩子受到欺负的心理,我们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作为家长,在没有弄清楚事情原委,就给孩子撑腰助威“打回来”,无疑是不太妥当。

父母的这种态度和举动,很容易养成孩子睚眦必报、为所欲为的顽劣性格

“妈妈,我被同学打了!”你的反应,是否有让孩子有安全感?

03.父母漠视,反而责备孩子


一位心理咨询师曾分享过一则个案。

一个14岁的女孩得了抑郁症,由妈妈带着来心理门诊。

最开始,女孩支支吾吾的半天不说话,好久才说了一句:“为什么她们总是打我。”当她把袖子卷起来时,心理医生惊到了,女孩两条胳膊都是伤痕。女孩说,从小学起,她就是被人欺负的对象。

女同学在厕所打她,倒尿在她身上,甚至她说错了一句话,也会被扇耳光。

她对学校,有深深的恐惧感。

她也回家和父母诉说,爸爸即使知道,也会骂她“惹事精”;妈妈也不维护她,反而说她只会惹事。

她对同学的欺负,最后感到麻木了。

她认为,同学们只是无意识的做错,我应该原谅她们,甚至还千方百计想和她们做朋友。

当孩子和父母诉说,她的委屈与不公时,父母反而责备,而不是第一时间关心孩子。

父母的忽视,只会让孩子觉得无助、无力、无法解决。长此以往,孩子会变得自卑怯懦,甚至背负着屈辱过一生。

“妈妈,我被同学打了!”你的反应,是否有让孩子有安全感?

04.父母保持冷静,引导孩子思考、与外界和解

曾经在社交平台上,一位美国爸爸分享了应对“孩子被欺负”的做法,被网友们点赞。

这位美国爸爸,娶了一位中国媳妇。

也正因如此,8岁的混血女儿在学校受到了欺负。

当女儿哭着讲述被欺负的过程,这位美国老爸抑制不住的愤怒,但他告诉自己要冷静。

媳妇提议要告诉老师,没想到女儿说,“不要,同学会说我打小报告!”这位爸爸认为,只有从根本上让女儿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才行。

于是,他教女儿,展开了完美“回击”。

他让女儿思考,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喜欢什么?女儿说是贴纸。

于是爸爸带着女儿买了很多,而且是最好的贴纸。

第二天,女儿就把这些贴纸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而那些欺负她的小孩也想要。

这个时候,女孩慷慨地给这些孩子礼物,这些孩子就慢慢改变主意。

后来,这些小朋友也开始喜欢跟小女孩玩,并且成为朋友。在融洽的环境中,小女孩的个性也更阳光、乐观了。

“妈妈,我被同学打了!”你的反应,是否有让孩子有安全感?

孩子被欺负,聪明的父母懂得这样做

为人父母,我们都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被欺负。

那么,我们应该叫孩子忍让还是打回去呢?

其实,每个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变成暴力狂,也不想让自家的孩子没有自我保护能力。

智慧的家长,在这件事情上,都会这样正确教育孩子。

1.看得见孩子的委屈

曾有一位男演员在综艺节目中讲述,女儿在学校被小男孩欺负的事情。

女儿被一个男孩故意推挤,但4岁的她完全没有自我保护意识。

这位爸爸说非常心疼孩子,甚至很冲动地想要去“教育”这个小男孩。

当然,他没有这样做。

他问女儿:“那个男孩有没有跟你说,对不起?”

他对女儿说:“爸爸妈妈永远不会允许,再发生这样的事情,我们会永远跟你在一起。”

爸爸的潜台词是:“这件事是男孩的错,他必须道歉;爸妈不会坐视不理,会永远保护你。”

当孩子对父母诉说被欺负时,如果父母视而不见,或者责备,孩子下次再也不会和父母说;
如果他们的情绪,被父母看见、接纳和认同,孩子不会觉得无助孤单,会获得对抗的底气。

如此,孩子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会第一时间告诉父母,父母也可根据情况,及早进行干预

2.分析原因,引导孩子保护自己

当孩子说被同学打了,首先,我们要先区分是“冲突”还是“欺负”。

如果是冲突,我们要教会孩子自己去处理、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是受欺负,我们就要引起重视,具体分析。

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的数据显示:

具有这些个体特征的孩子,更容易成为校园被欺负的对象:

身体弱小的孩子,遭受欺负的比例占77.1%;

其次是成绩差的孩子、被父母忽视的孩子…

对于弱小的孩子来说,运动是反欺负的好方法。

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曾说:“孩子4岁就可以锻炼身体了,多运动,让身体强壮起来,才能给予不好惹的气场。

”对于成绩差的孩子来说,父母只有帮助孩子提高成绩,来让孩子获得自我认同感,提升孩子在群体中的地位。

同时,父母不仅要关心孩子成绩,更应该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多听听孩子的心声。

当孩子被欺负时,我们要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我们要理性且有规划地帮孩子分析,引导孩子,如何保护自己、捍卫自己。

“妈妈,我被同学打了!”你的反应,是否有让孩子有安全感?

3.能和解,就别让孩子以暴制暴

警方曾针对校园矛盾冲突,提示家长:“认为孩子受欺负就得还手的思维和做法,大错特错。
其实智慧、情感、德性的力量,比这种身体的力量要大得多;
家长不是要教孩子怎么还手,而应该教会自己的孩子,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就像上面那个美国爸爸,他通过智慧,引导女儿和同学和解,最终迎来了双赢的局面。

4.一而再被欺负,让孩子“打回去”

Chevady分享一则亲身的经历。

有女生在幼儿园被班上的男孩抱起来扔下,导致头部撞击受伤。

事后,Chevady就告诉班上的女生若是再被欺负就拽对方的耳朵,他一疼自然就把你放下了。

如果孩子一而再地被人欺负,吉的堡Chevady建议:“勇敢的打回去,适当的武力解决,才能减少校园暴力的发生。”

如果孩子总是任由别人欺负,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那些打人的孩子,行为会愈发猖狂。

如果情况恶劣,家长就要及时想办法干预,帮助孩子。

为人父母,我们要教会孩子:“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也要有不被伤害的气场。”

“妈妈,我被同学打了!”你的反应,是否有让孩子有安全感?

互动话题

当孩子对你说,“妈妈,我被同学打了”时,你会是什么反应呢?

是不是也像文章前面说的是跟老师说呢?

快来分享一下你的巧妙应对方式吧~Chevady等着你的答案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贴纸   同学   妈妈   美国   安全感   冲突   爸爸   态度   儿子   家长   父母   事情   女儿   老师   孩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