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价值研究论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探析

“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探析


摘要:想要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必须以教育为切入点,尤其是基础教育,需要扩大素质教育的覆盖范围。

高质量的教育应该从学校始,学校应该全面地进行高质量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高尚品格,而基础德育尤其重要,因为小学教育是整体教育的启蒙阶段。

小学德育工作正在展中,但目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探讨了我国农村小学德育的现状,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小学德育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引言

在学生成长阶段,基础教育非常重要。农村小学德育的发展也决定着小学教育的任务能否合格的完成。

当前,我国许多小学在展德育方面还不成熟,尤其是农村小学,课程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找到问题并有目标地加以解决,才能使农村德育更加完善。


1农村小学德育的现状

1.1农村小学教师对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般而言,小学教师更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而不是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整个教育系统投入的费用不足,而且对小学德育的重视度不够。

许多学校和教师没有对小学德育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对小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教育,没有进行定期的教育分析和适应性分析,道德教育无法正常进行。


1.2农村小学德育的目标过于抽象

一些学校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但教育的基本方向却是有偏差的。

许多小学的道德教育过于理论化,未能结合学校师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来制定教学方法。

这些过于抽象的教学方法将适得其反,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个方面正在成长发育的阶段,学生的年龄差异和身体差异非常明显,因此我国的小学学生对道德教育的接受程度参差不齐。

我国小学德育目标的形式不适合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从而使他们脱离了原来的课程。


1.3农村小学德育的主体地位不明确

在小学的德育教育中,教育方法是单方面的,没有体现出学生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没有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

德育方法的选择对德育的绩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达到教育目的,保证小学德育的正常发展,必须将德育的方法和内容与德育高度融合。

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将社会道德与教育观念相结合,并使学生能够被教育者接受。

教育小学生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还必须不断创新教育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

教师不能只把学生当作听众,也不能忽视培养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

当前,小学德育过于注重正规教育,将内容和形式统一化,忽视感官教学。


2应对农村小学德育的措施研究

2.1设定正确的基本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整个德育的核心内容,是确保农村小学德育成功的关键。

农村小学教师在进行德育过程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德育的内容,并且必须对教科书进行充分的解释才能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

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农村小学教师应注意拒绝肤浅的任务,使学生理解单词的真实含义,教师还应明确小学生的特点,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例如,设定定期的道德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然后在教师明确道德教育目标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育,以实现最终的道德教育目标。


2.2加强农村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德育质量。

在小学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建立生活基本道德的重要时期。

教师可以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传播相关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德育的有效性。

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便与时俱进,为他们配备现代先进的道德教育理念,同时通过融合现代先进技术来改善整体水平、教育质量和教育程度。

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德育课堂枯燥乏味,在信息时代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农村德育更加高效快捷。


2.3从传统文化学习传承道德教育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通过将传统文化引入教科书中,学生可以理解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在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对学生正确学习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非常有效。

此外,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和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还应该更新道德教育的内容,以便年龄较大的学生可以理解更高水平的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逐渐了解一些国际事件,这些事件可以帮助小学生实现其个人和集体利益。

如果使用适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活动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那么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自然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4核心素养技能指导下的社会实践

除了通过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外,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德育的绝佳机会。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行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并在社区中展社区实践活动、环境保护活动等等。

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公益活动,集中精力在活动中发展自己的思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应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的文化知识视野相结合,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民族知识,了解历史,感受我国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

例如,老师以中国梦为主题进行教育活动,并鼓励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农村德育教育基地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发展,提升“红色”的人文素养。

再如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加强学生的能力建设,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社会活动,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3.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德育在小学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小学生的道德水平。

提高道德教育水平是全面改善小学生的道德教育途径和办法,构建人文精神意识,提升群体核心素养,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观,为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王喜江.“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德育教育探析[J].传播力研究,2019(03)

[2]林峰.从德育基地建设看学生社会参与核心素养的培养——以福建省福鼎市秦屿中心小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9(01)

[3]李仙.小学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措施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18(36):90.

[4]张丽霞.浅谈核心素养下如何进行小学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8(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德育   素养   核心   德育教育   农村   视域   小学   道德教育   探析   小学教师   教学方法   传统文化   小学生   目标   价值   我国   教师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