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创新论文:小学科学教学与多学科融合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与多学科融合的策略研究


摘要:与其他学科不同,针对小学科学这一科目的学习,更多强调的是学习的综合性。具体而言。

即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与其他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应用,望以此促进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

此外,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出台,多学科融合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需充分发挥教学智慧。

通过把握多学科融合特点、控制融合点难度与数量、优化多学科融合教学过程等方法促进小学科学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不断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


关键词:小学科学;多学科;融合


前言:

所谓多学科融合,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某个学科中的具体知识、学习思维应用迁移到另一学科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多学科融合,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即可开展多学科融合教学。

通过与语文学科、思想道德与法治学科、体育学科等联系的建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化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把握多学科融合的特点

在社会高度发展的当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逐渐从以往的“单项型”人才发展为“综合性”人才,基于此,多学科融合教学应运而生。

实际上,在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中,其教学模式并非是毫无根据、毫无章法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融合,教师需发挥教学智慧,把握多学科融合的特点。

首先,要把握好学科主线。

具体展开来说,即使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即便是开展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教学模式,也要注意科学学科在教学中的主线地位,以科学学科知识为主,以其他融合学科知识为辅。

如此一来,便可避免出现“主次颠倒”的教学现象,影响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空气》这一科学知识时,教师则需把握好学科主线,以“我们周围空气”这一科学知识为主,以其他学科知识为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我们周围的空气”相关科学知识。

其次,要注重多学科融合教学的灵活性。

具体展开来说,在进行小学科学与多学科融合教学时,融合方法并非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根据教学实际的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融合特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融合方法。

因此,在进行多学科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融合在新课导入中、课堂实验中、课后练习中等教学环节中。

融合方法可以根据课程教学实际需要,找到与课堂教学相契合的融合点,而后加以融合,由此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帮助学生习得更多科学文化知识。

例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这一科学知识时,教师即可将其他学科融入到新课导入中,通过对其他学科知识点的巩固,激发学生学习“点亮小灯泡”科学知识,实现科学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效果。


二、控制融合点难度与数量

开展科学学科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其他学科知识点的辅助作用,调动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知识掌握水平。

基于此,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以科学知识教学为主,而非开展辅助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合理控制好融合学科的难度与数量,难度不可太高、数量不可太多,只需适中即可,由此才能实现多学科融合教学的教育意义。

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得多学科融合教学更加科学、更加高效,教师即可在进行多学科融合时,充分把握其他学科与科学学科之间的契合度,选择与科学学科知识最契合的学科知识来进行融合,万万不可为了融合而融合,出现“乱点鸳鸯谱”的情况。

例如,在学习《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这一科学知识时,教师便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学科的相关知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这一知识点的主体是尺子,因此教师在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过程中,只需讲出尺子的相关知识即可,不必再加入过多的数学知识内容,以保证科学课堂教学效果。

再如,在学习《日食与月食》这一科学知识时,教师便可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通过以往语文学习中的相关日食与月食知识,对“日食与月食”科学知识点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

在这一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当教师在讲述语文日食与月食相关知识时,要控制好知识难度,不可将日食与月食知识讲的太过深入,使得学生还没有开始学习相关科学知识便出现知识混乱的状态。


三、优化多学科教学过程

在科学与多学科融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以将融合活动分别落实在科学课堂授课前、科学课堂授课中和科学课堂授课后三个阶段中,只有通过不断完善、不断优化多学科融合教学过程,才能实现融合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科学课堂。

例如,在课前,教师应充分考虑科学知识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掌握能力,找到符合学生认知发展、学生感兴趣的学科来进行融合,增强科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契合度,推进多学科融合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

在课中,教师需及时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在适当的情况中对其他学科知识进行削减或拓展,把握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时间,使得科学课堂教学更具科学性与高效性。

在课后,教师即可通过对课堂教学实际、教学效果的回忆,找到多学科融合中的优点与不足,将优点继续保持,将缺点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从而使得多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更加合理,由此实现多学科融合教育目标。


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作为帮助学生了解自然知识、生活现象、生物本质的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不同凡响、无需多言的。

因此,为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科学知识、进入更加丰富的科学世界,则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实现与其他学科教学的融合,通过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借鉴、学习思维的应用,为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增添更多文化美,以此达到“美美与共”的教学效果。

相信在多学科融合的教学导向下,定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成长为一名科学的、理性的、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方芳.小学科学与其他学科融合策略初探[J].中外交流,2020,27(16):253.

[2]钟丽婷.小学科学学科融合教育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19(z1):46-47.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小学   月食   科学   日食   尺子   高效   知识点   课堂教学   综合性   学科   难度   课堂   策略   教师   知识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