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探究论文: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

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


摘要:本论文对小学德育中感恩教育的价值展开具体讨论,认为小学的感恩教育地位非常重要,这是源于它具有树立学生责任意识、给予学生生命教育的作用。

在小学德育当中具体可以通过情境塑造、亲子教育、爱国教育等手段来达成感恩教育,让学生能够充分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建立高尚的人生目标。

从而奋发向上,积极努力超越自我。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教育价值、教育实施


前言:感恩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作为万物之灵,在感恩方面自然有着更具体的行为模式。

感恩可以让人更谦卑,使人更敬畏自然、尊敬长者,故而感恩教育必须要早。

故而于小学德育当中积极地展开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只是感恩教育需要明确其具体价值以及实施办法,才会实现教育的精准性和灵活性。


一、感恩教育于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德育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作用于学生的思想、道德,使其能够构建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及行为习惯。

而感恩教育其是通过各类方式唤醒学生心中的善,让他们知恩、知恩、感恩、报恩,更可以让他们对人施恩。

可见感恩教育中存在着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内容。所以感恩教育对于德育的最大价值在于:


1.提升德育水平。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基础,做好感恩教育会让学生拥有科学的三观体系,让他们可以更深刻反省自身,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

例如在亲子教育过程里,小学生体会到了父母的不易,从而改变了对父母的看法,能够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并形成了积极的回报心理。


2.树立学生的生命意识。

最近小学生、初中生跳楼轻生的新闻不断出现,这说明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滞后,其没有意识到生命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导致他们离开后,父母生活在了思念和愧疚当中。

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生命的重要性,使其感念父母的恩情,从而有效地避免此类惨剧发生。

也能够让他们尊重生命而不会肆意剥夺动物、植物的生命[1]。


3.树立小学生责任意识。

感恩教育因为让学生感念父母恩德,从而让他们可以主动承担家庭劳动义务;

因为感恩社会而承担起维护社会秩序、卫生的义务;

因为感恩祖国的培养,而积极努力学习于未来回报祖国。

通过一次次感恩教育,让学生拥有了越来越强烈的责任意识,让他们的心灵不断成长、成熟。


4.驱动学生施恩他人。

社会上广泛存在受了他人帮助后而积极帮助他人的人,这便是典型的施恩。

在小学德育当中通过不断感恩教育,同样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能够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援手。


二、小学德育当中感恩教育的具体实施

小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差,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时往往会面临一些话术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会导致感恩教育大打折扣。

所以在德育当中需要结合小学生这样的特点,采用情境塑造、亲子教育、爱国教育等方式来实施感恩教育。


1.情境塑造。

情境塑造指的是情境教育法,主要是教师将生活当中情境转移到课堂上,让学生通过他人的扮演或者自己扮演等形式去深度理解他人的感受,或者对相应的生活情境有更深的认识。

例如对于学生不考虑父母心情,当自己要求得不到满足便发脾气的现象,教师可以设定小脚本,让学生自己按照脚本去表演父亲或者母亲,利于其形成换位思考,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2]。


2.亲子教育。

即学校开展亲子活动,邀请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参加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或者一些小情景剧的表演,给家长和孩子构建一个彼此沟通的机会。

往往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增深感情。

像父子、母子参与植树的活动当中,他们彼此可以形成分工、合作,在活动开展过程里深度沟通,可以一同感受自然,从而对自然生出感恩之意,这对于提升小学生环保意识有着积极作用。

小情景剧方面作用也非常强大,尤其是创意性的小情景剧,将学生和家长位置调换过来,让学生体会父亲、母亲一天的工作,以及面对一个刁蛮的孩子时内心的无助[3]。


3.爱国教育。

爱国教育始于感恩教育,同样在爱国教育当中也能提升学生对祖国的感恩之情。

例如带领学生们观看一场抗日电影,在日寇穷凶极恶步步紧逼当中体会到当时祖国的艰难,通过那些抗日志士前赴后继而感受到民族血脉的奔腾。

这种复杂的情感也会让学生滋生感恩之心,会坚定学生努力学习回报祖国的决心。


三、现阶段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教师不善于制造氛围。

很多时候教师虽然想要进行感恩教育,但是因为自己表达能力以及情境制造能力不足,导致现场氛围不尽如人意,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对此,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不断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情境设计能力,其中尤其要锻炼渲染能力,可以通过自己深刻描述打动学生,让其能够深度地展开自我认识。

另外,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自己去酿造气氛,这样的操作方法更容易增加学生的代入感,让他们在表演的推进过程中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以往的不足。


2.感恩教育的狭隘性。

很多教师将感恩教育限定在了感恩父母、家人、教师这些层面,没有进一步拓宽到感恩社会、祖国、自然。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充分地融入信息技术,借用互联网来融入一些素材。

例如为了社会大众安全而努力工作的医生们、为了人民交通安全而站在一线的交警、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有尊严而不断努力的政府、利用自己广博胸怀回馈人们的大自然。

这样的视频素材更形象、更细腻,更容易让本来感性的儿童深刻理解社会岗位的价值、祖国的博爱、自然的温情。


3.感恩活动的单一性。

亲子教育、情景表演、爱国影片教育,这些之外还有很多素材没有融入进来,往往导致了德育教育的单一性。

笔者认为感恩活动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简单地包括一段阅读、一支歌谣、一次演讲;复杂的可以是表演、社会参观、社会征文、一次长途旅行等。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打开思维,感恩教育存在于课上课下,可以出现在课内课外。


总结:小学德育中的感恩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社会现象等来进行针对性的情境教育法、信息化教学、爱国教学、亲子教育、演讲、阅读等优化组合。

让学生不断地反思、重新认识自我,让他们能够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能够善待生命、感恩自然、感恩祖国。

教师需要在过程里不断总结经验,便于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关振南. 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0(4):13-13.

[2]彭小娇.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 000(007):P.50-50.

[3]黄丽萍. 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2):34-3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德育   价值   小学   爱国   情境   亲子   小学生   祖国   父母   能力   自然   生命   教师   社会   论文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