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学习打造阅读力——早期阅读的方法

你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吗?“孩子爱上阅读,教育成功一半”。这是真的吗?是真的,但这里讲的教育不是读了多少知识,而是比知识更重要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可是有太多父母都说:“我的孩子不爱阅读”。理由是我给他买了特别多的书和各种经典绘本,但他就是不爱看啊。而且还有个现象,孩子喜欢听各种设备播放的故事,或者电视里的动画片,这些都是故事,能算阅读吗?如何能够让孩子爱上阅读?打造优秀的阅读力?


阅读的本质

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孩子,只要是语文变成短板,就会出现各种揪心的场面。究其本质是孩子的阅读理解力、思考力和文字输出能力上出现了问题。当然还会延伸出学习主动性和注意力等问题。

阅读实验

在1996年,美国哈佛大学珍妮·查尔教授将孩子的阅读能力发展进程与认知能力发展进程相互匹配后发现:

九岁前学会独立阅读的孩子,在九岁后通过阅读自主地开展学习,也就是我国小学教育进入三、四年级时,如果孩子能够自主地把阅读当成重要的学习辅助工具的话,他的整体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会增强。而不会阅读的孩子,就很难从被动学习顺利的过度到主动学习。

通过上述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之间学习的差距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从早期的阅读开始形成的。


对于养育男孩的家长来说,他们会认为,未来孩子主要学习理工科,文科的成绩并不重要。下面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多米尼加大学教育学院的硕士们曾做过的调研,对象是二年级到五年级的95名学生,调研的目标是找出阅读与数学之间的关联度。结果发现,二年级时阅读和数学之间是中度相关,到了三年级以后,二者的关联性变得越来越强。而且随着年级年级的逐步升高,阅读对数学的影响越来越大。由此可见,有些孩子现在数学没有学好,不一定是数学思维、运算能力有问题,很有可能是读不懂题目,导致不能做题。

阅读能力与认知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阅读和认知之间具有正向的关系。首先阅读好的孩子在理解和思考能力上会更强。其次阅读好的孩子能够更快速处理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遇到的各种信息。

而教育部原基础教育司司长王文湛教授在2019年9月的一次演讲中说:“未来语文教育的地位就像原来小升初奥数的决定性作用一样,而且比奥数更能一锤定音。所以说,得语文者得高考。”


这样看来,我们专注孩子阅读关键期,正确做好早期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是打造孩子的学习能力。

可是孩子的阅读兴趣需要在环境中养成和塑造,但是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自己不爱读书,更爱电子设备。其实如果在您的家里,孩子手握电子设备的时间比书还多,那么孩子怎么可能爱上读书呢?因此我总结了三个小方法,让孩子抢在电子设备之前爱上阅读。

方法一:打造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环境

第一步,在孩子没接触电子设备前,把家布置得到处都是书。

第二步,改变“磨”时间的亲子共读时间。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选择的一些厚的绘本或者书的时候,往往体现出的是不耐烦,觉得耽误时间。殊不知,现在的一点时间正是为节省以后陪写作业的时间。因此智慧的父母会想办法和孩子“泡”在书里,用书里的故事链接家人的互动活动。

方法二: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系列套书,陪孩子读下去

当孩子开始阅读的时候,让他把兴趣逐步变成习惯,之后帮助孩子选择一些感兴趣的套书。在早期应该多选择一些薄的、内容丰富、以绘本为主的书,让孩子在早期阅读的时候有成就感,每天都能看完一本书。

方法三:把选书的自由还给孩子

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父母尊重孩子的选择时,他们的参与度就会提高,选书也不例外。并且书单并不是给孩子带来阅读压力的,而是用来拓展孩子的选书视野和阅读广度的,最终选择权应该在孩子而不是父母。


互动式阅读必给孩子“堆书”更有效

在我多年与孩子亲子共读的过程中发现,孩子提问时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因为他先要专注地思考所提问题的内容,然后还会格外用心地去听我的讲解,因为这是他自己想找的答案。而且,提问能力差的孩子,在将来自学的能力也会较弱,所以家长可以围绕着“提问-回应-延伸”这个模式来引导孩子练习构建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家长回应和孩子一起做阅读之后的延伸讨论。这就是互动式阅读。

首先,家长要多问孩子问题,与孩子进行互动。也鼓励孩子多问问题,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如果孩子问的问题家长可以解答,就尽量地为孩子解答,如果家长解答不了,那就主动和孩子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跟孩子说:“孩子,这个问题问的很好,我也不知道答案,不过我们可以一起去书中寻找答案。”

在你向孩子提出问题的时候,可以围绕着书中的故事或者内容与孩子进行互动,问孩子一些问题,并且问的问题一定是开放式的问题。比如“这是什么啊?”“这是谁啊?”“什么时间”“在哪里?”。通过这些问题帮助孩子梳理故事的关键信息,练习多了孩子阅读思考就会变得活跃起来。

如果孩子读的书需要孩子进行思考和分析,那么可以从不同的线索和方向聚合到一个问题点,多和孩子讨论“为什么?”“怎么做?”从而练习孩子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孩子问你的问题你回答不上来也不要紧,主动承认自己也有不会的地方,然后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家长也可以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孩子可以通过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书的内容进行改动,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故事结局。从而增加孩子的创造能力和阅读兴趣。


最后,我想为早期阅读做一个年龄段的梳理

0 ~ 2 岁:让孩子多听父母的声音,积累“听力词汇”,为阅读打下基础。

2 岁后:让孩子边听边看书,引导孩子从听向阅读过渡。

3 岁左右:重复为孩子讲故事,强化阅读理解力。

4 ~ 6 岁:鼓励孩子练习复述,这就是在做更高级别的记忆策略和练习。

入小学后:多用“谁”“什么”“怎么做”“为什么”等逻辑性问题来延伸孩子对阅读内容的讨论;同时也把这些提问模式应用到日常生活里,这就是在激发孩子的无限学习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方法   理解力   电子设备   认知   家长   父母   兴趣   答案   能力   数学   发现   孩子   时间   故事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