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的陪跑者

作者 竹子竹子

做你的陪跑者

人们总是用奔跑来形容人的一生,如果生命真的有一条起跑线,那么我们每个人的起跑线就是父母,每一对父母不仅是自己孩子的起跑线,同时更是孩子人生当中至关重要的陪跑者,当然,在人生奔跑的不同阶段里,我们会遇到不同的陪伴孩子奔跑的人,而其中陪伴时间最长的依然是父母。在幼儿园阶段,老师对孩子的陪跑时间其实只有短短的三年,我们会在三年的时间里告诉孩子们在奔跑的过程中如何抬腿、如何摆臂、如何调整呼吸、如何掌控节奏做自己、如何在摔倒后勇敢的爬起来……而实现这一切的前提是孩子们的反复练习和坚持,以及父母们的鼓励与协助。

幼儿园老师和家长,这两者的身份对于孩子来说是相同的。我们都是孩子人生的陪跑者。所以,为了孩子能够更好更快的去奔跑、去成长,陪跑者们需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个,那就是目标一致,共同努力。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其实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合作关系,我们之间更像是身处同一个战队的队友,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积极交流、相互协商、团结合作、彼此激励、拼尽全力的去实现目标。而实现目标的首要前提之一,就是大家需要进行积极的交流。

家园沟通的方式有很多,最直接的方式是每天的接送环节,家长与教师直接而有效的进行简短的语言交流,使彼此都大致清楚孩子在家及在园的情况,做到彼此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高效便捷;传统的沟通方式是文字沟通,教师通过家园联系栏张贴教育保育计划,使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及身体情况;家长通过信件方式描述孩子的详细情况、心理变化及成长足迹。这种方式使家长与老师更详细的了解孩子更多的成长学习信息;最有广度的方式,是幼儿园通过召开家委会,全面而立体的宣传育儿方法及育儿经验,家长也可在家委会召开期间更加积极的提出建设性意见,更多的参与到孩子在园的教育活动中来,并发挥每个家长在个人职业领域的优势,为幼儿园的每个孩子提供更有广度的教育资源。当然,还有更多其他的沟通交流的方式,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微信已经成为现代人们必不可少的沟通交流工具,幼儿园班级建立微信群成为了一个常态化操作。在这种快速而高效的沟通方式的助力之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与方便,陪跑者们终于名副其实的站进入到同一队伍当中。

教师与家长除了运用微信群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以外,更将微信群变成了一个教育平台。

微信群所能提供给教师和家长的信息量庞大而繁杂,那就让我们一起化繁为简。微信有一个语音功能,于是幼儿园将语言领域作为一个教育切入点,与家长共同将微信群打造成为一个孩子们讲故事打卡的平台群。家长鼓励孩子每周讲一个小故事,并将故事音频上传至微信群进行打卡;教师开设班级广播,每周将故事音频在班级内的日常生活环节当中进行播放。同时,教师建立班级广播站,将孩子们优秀的故事音频收录进广播节目当中,更大范围的进行园所推广,让更多的听众收听到小小故事大王的声音,提升孩子的成就感,为了更进一步激励孩子,教师为讲故事的孩子发放故事奖励卡,激励孩子继续坚持。就这样,教师的行为激励孩子,家长的行为鼓励教师,彼此加油,共同努力。孩子们在坚持中获得成长,家长在孩子们的进步当中收获信心,教师在家长的配合中得到提升,这是一条共赢的互动链条。

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一定会发生质的改变。简简单单的一个讲故事打卡行为,家长与老师一起对孩子坚持不懈的引导与鼓励,最终我们都会看到,孩子的笑变得更加灿烂更加自信。那是因为会讲故事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强的逻辑能力和更活跃的思维。

家园共育的内容与方式有很多,在庞杂中我们选择化繁为简,以点带面。三年的时间在生命的长河当中转瞬即逝,在家长与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坚持的这段时间里,通过家园共育,我们共同送给了孩子们一份人生惊喜。未来孩子们可能会忘记自己曾经在幼儿园里的生活,但是,坚持与自律的种子一定会在孩子们未来的人生当中生根发芽。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就是弓与箭,而教师与孩子父母的关系,就是左手与右手,双手共同铆足了劲用力将弓弯曲,好让箭射得又远又快,我们看着他从你手中飞向远方,带着祝福,不用追……

做你的陪跑者

文章原创

作者竹子竹子

转载请注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起跑线   竹子   班级   幼儿园   家长   父母   目标   方式   孩子   教师   时间   人生   更多   故事   家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