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自驱力,才是孩子学习路上真正的“绊脚石”

最近,后台有位家长和小贝老师求助:“我家小宝每天学习特别让人发愁,写作业、预习复习每天都要催着赶着。刚学过的内容,转眼就忘了。这马上就要放暑假,我和他爸爸都上班,爷爷奶奶更管不住他。真不知道怎么办!我看他平时学编程,积极性挺高的,这几乎是唯一不需要我们催的事情了,不知道贝尔的老师有什么妙招没?”

缺乏自驱力,才是孩子学习路上真正的“绊脚石”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问题,相信大部分家长都经历过这些情境。但是,有多少家长想过,孩子学不会、学完就忘、学习没有积极性,也许并不是他们能力达不到,而是孩子压根就不想学!

听起来很扎心对不对?但这就是很多孩子的真实现状。严重缺乏自驱力,只要家长和老师不赶着就不前进,甚至还可能会倒退。

“自驱力”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先来讲一个北大学霸的故事。

2008年,学霸周浩以660分、青海理科前五名的好成绩考入北大生物系学习。但只读了不到两年,他却执意要从北大退学,转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

从国内顶尖学府转入普通技校,大家都觉得这个天才是不是“疯了”?

然而,转入技校学习的周浩并没有走下坡路,成为大家预设中的“落魄学霸”,反而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为什么?因为周浩后来所做的一切都有强大的自驱力支撑。

缺乏自驱力,才是孩子学习路上真正的“绊脚石”

当初选择北大生物系,是父母建议的,认为他不该浪费这么好的分数。但事实是,周浩无法对该专业产生兴趣,每天都很迷茫。周浩从小就对动手实践非常痴迷,家里所有电器都拆了个遍,所以转入工业技师学院的他简直如鱼得水。周浩的学业生涯,终于又从“被动”化为了“主动”,他每天早八晚五泡实验室,不仅成绩名列前茅,还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冠军。毕业后不仅留校任教,还拿到了北京户口。

如此大的落差,周浩却依然打出了一幅好牌,都源于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他主动想做的事。强大的自驱力所产生的力量,可能比一百种家长给孩子做的计划都要管用。

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自驱力”?

1.帮孩子找到学习乐趣,提升孩子的学习意愿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并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是有趣的,都是孩子喜欢的。因此,帮助孩子挖掘学习的乐趣就非常重要。因为想要像周浩一样,抛弃名校光环也是有门槛和成本的。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有些东西必须要学,所以把无趣变为有趣更重要。

就像学编程一样,除了Scratch以外,像Python、C++等编程语言其实对于儿童来讲还是比较枯燥的,都是单调的代码,逻辑性也非常强。因此,贝尔的老师在研发课程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不仅为编程课融入了动画IP人物、剧情关卡,还打造了各种探究主题,原本单调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而丰富。

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孩子学数学愁眉苦脸,学编程却津津有味的原因。其实两者的本质是相通的,但学习的形式和方法不一样,效果也不一样。

缺乏自驱力,才是孩子学习路上真正的“绊脚石”

如果家长给孩子辅导功课时,也能多举几个例子、画图更加生动形象一些,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孩子爱上了学习的感觉,从内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根本就不需要催。

2.不控制、不打压、不包办,提升孩子学习自主性

很多父母,恨不得孩子刚出生,就已经规划好了将来要上什么兴趣班、交什么类型的朋友、考哪所大学等等。孩子考试没有达到预期分数,就疯狂补习。孩子想学习规划以外的内容,还没了解就断定没什么用。只要稍微偏离轨道,就立马给拽回来。

《小欢喜》中,英子作为典型的“好学生”,却在高考前走向崩溃,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妈妈宋倩想要控制包办孩子的人生。如果孩子的人生,父母要掌握80%的主动权,什么都替孩子做决定,那么孩子永远也不会拥有自驱力,因为从小到大孩子都是靠外驱力长大的。

缺乏自驱力,才是孩子学习路上真正的“绊脚石”

除了控制,打压否定也是孩子拥有自驱力的大忌。一个拥有自驱力的孩子一定是自信的,他相信自己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并且为自己负责。而不断遭受否定和打压的孩子,对自己是充满怀疑的。自我怀疑的船长,怎么能掌好舵呢?

很多家长会发现,孩子在贝尔学编程很开心,甚至下了课也愿意继续琢磨研究。为什么呢?

因为孩子在贝尔的编程课上就是主导者,而老师们则是引导者,孩子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孩子充满自信,就算失败了,也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拥有自驱力的孩子,就像周浩一样,无论选择哪条路,都能通往罗马。

3.做孩子的正面榜样,让自我驱动成为习惯

孩子越小,就越会“复制粘贴”父母的行为。因为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父母可能是孩子唯一的学习模仿对象。所以,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有自驱力的人,父母要先做到

有位妈妈,特别希望能培养孩子爱阅读的好习惯。这位妈妈很聪明,她没有给孩子制定很多读书计划,也没有每天从早到晚盯着孩子看书。她只做了一件事,把家改成了一个小型阅览室。

缺乏自驱力,才是孩子学习路上真正的“绊脚石”

去掉电视,摆上书架和几张书桌,一开始是孩子、爸爸、妈妈一人一张书桌,全家一起看书。后来孩子的朋友也来家里看书,书桌也越来越多。所有人只要进到这个家里就开始不自觉的找书看。唠叨、叮嘱全省了。可见,自驱力从来不是拿着小皮鞭教育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贝尔   孩子   生物系   绊脚石   技校   技师   书桌   北大   乐趣   家里   家长   路上   父母   妈妈   老师   人生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