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文章:一位妈妈牵着孩子的手一块去超市。但是等快到超市门口的时候,孩子却死活不愿意进超市了,哭闹着要回家。这位妈妈一开始很不理解,直到后来,她蹲下来,就突然理解了孩子。

那位妈妈说:当我蹲下来的时候,忽然看到超市的大门,特别像怪物张开大嘴,特别恐怖。

她忽然就理解了孩子为什么哭闹着不进超市,要回家。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就是:和孩子交流,首先要蹲下来,走进他们的世界。不要拿着大人的想法去要求孩子。

而我今天要分享的,就是听了周洲老师讲的《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杨谨老师著)这本书的感悟。

爸爸妈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这里所说的蹲下来,不仅是身体蹲下来,更重要的是思想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视角和孩子平等交流。

书中分三个层次,让我们可以沿着这三个层次,一步一台阶,收获如何培养孩子,在细微处给予他们爱和尊重。

1.爱孩子,就要少爱孩子一点,多爱自己的爱人一点。

爸爸妈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孩子在有父母的家庭里会有安全感,父母恩爱会给他更多的安全感和自信。我们可以试想:一个温馨的、父母恩爱的家庭和一个父母整天吵架、支离破碎的家庭,哪个能更多的给予孩子爱的包裹?

所以,父母多在孩子面前秀恩爱,就给予了孩子家庭和情感上的安全感,给予了她一个爱的成长环境,这样的孩子更自信、独立、优秀。

2.1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这个词语用到这里,多少有点不合适。我只想表达:要想爱孩子、平等的和她交流,首先得了解他的成长特征即三个叛逆期。

叛逆期No1. (1-2岁)宝宝叛逆期,这个时候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开始用说“不”来表达自我。

叛逆期No2. (7岁)儿童叛逆期,这个时候开始顶嘴。这个时候的哭闹是急于求证父母到底爱不爱我。

此时,我们不能不管不问,要及时去他身边,抱住她,给她爱和安慰。

叛逆期No3.(12岁)青春叛逆期。

作为父母我们要理解他们经历这三个叛逆期的必然性,也是他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要做的,就是试着去理解他们,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帮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这三个时期这正是我们之间又一次建立爱的连接的时候。

2.2 爱孩子,要趁早。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孩子从子宫出来,面对陌生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与陌生,只能通过哇哇大哭来表达自己的不安,而这个时候,妈妈的拥抱和陪伴给了她安全感。

等孩子夜里饿了吃奶、身体不舒服大哭时又时妈妈在他身边给她口粮、抱着安慰她。

所有这些的后期表现,就是孩子大了,一回家就找妈妈。

这是前期关系的确立,让孩子在潜意识里觉着母亲是值得依赖的。所以不要缺席和孩子前期依赖关系的确立。

3.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

我们要下意识的去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这是相对于学习成绩来说,更为重要的一点。

培养他自律的品质,让他自己能够要求自己。

方法

如:让她从小养成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并且坚持下去的习惯。

如:做家务,从小就要知道自己可以承担的责任。而不是像《变形记》里的某一个主人公,十几岁了吃饭还需要父母或者保姆喂,丧失了人的基本能力。

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主动去发现他的兴趣,并鼓励他不断坚持。去寻找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让他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帮助他建立独立的人格。

不要事事都为她选择好,试着放手,让他自己选择、自己沟通、自己做决定,让他自己参与他自己的人生抉择。

爸爸妈妈,蹲下来,和孩子说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妈妈   孩子   恩爱   叛逆   安全感   平等   层次   自信   陌生   爸爸   说话   父母   品质   超市   优秀   家庭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